2012年2月27日 星期一

邊走邊聊 閒話荷蘭 (二)


迎面來了兩個迷你小騎士....哈哈哈哈, 這才是道道地地的"馬"路. 真羨慕這種童年!



17世紀初在北荷蘭開始流行正正方方有金字塔屋頂的農舍 (Stolpboerderij). 屋頂下有農人的住家, 有牛舍, 有堆放餵牛的枯草的空間, 還有存放農具跟車輛的房間. 那是荷蘭殖民的黃金年代, 造船業發達. 從波羅的海沿岸國家進口很多的木材. 房子的外牆也多用木板建造. 後來才漸漸的改用磚石建材. 除了人畜居住的上頭屋頂用上過釉的黑瓦鋪成外, 屋頂的大部分都是用蘆葦草莖舖蓋成的. 夏天的時候, 牛馬被放牧在屋外草地上, 牛舍就暫時被改裝成夏日住屋.

現在除了屋頂仍保有原來的風味, 屋裡已經完全裝修成普通住家的格局了. 因為裡面空間特別大, 外觀又古典. 這些建築都已經成了搶手的高級住宅. 僅存的幾千戶金字塔農舍裡有數百家被列為紀念建築物管理保護目下. 是北荷蘭的建築特色.






 

坐在門口等朋友??


 

農舍東一座西一座零零星星的分散著, 鄉間氣氛格外濃厚.


 

路上農場很多. 看到路邊籬後有幾隻綿羊瞪著眼望著我, 也不知道誰才是觀光景點!


 

這種長毛綿羊我還是第一次見到. 看來冷天氣對他們一點也不具威脅性!



荷蘭人喜歡清爽的棉被. 不管什麼天氣都喜歡開著窗晾被子.



椴樹(Tilia)的枝幹特別柔韌, 容易導引長成需要的"姿勢". 荷蘭人喜歡將之固定在一定的框架內, 讓枝幹規規矩矩的平行生長. 冬天的時候透光, 夏天的時候就長成可以遮陽的綠牆. 相片裡的椴樹牆還在"接受訓練"中. 樹間有粗壯的木幹支撐著嚴謹規則的木條, 引導樹枝的成長方向.



這是已經成形的椴樹牆.



這裡的人還是偏好法國式的庭園設計. 到處都是用黃楊矮籬隔出方方圓圓, 正規正距的格子. 我總覺得這是把多采多姿的大自然束縛在硬框框裡的作法. 雖然也表現出主人的用心, 但跟我對自由不拘的流水, 雲彩跟大自然的偏愛完全背道而馳. 暗地裡把這些人家都列入仕紳類的老古董! 難道是19世紀初拿破崙統治荷蘭後抹不去的痕跡?


 

耐寒霜的春花為大地帶來了新氣象.


 

心情也隨之歡欣起來!



五個鐘頭以後, 終於到了昔日殖民黃金時期的重鎮Hoorn.


 

趁周六市場還沒收攤前.



好好的犒賞自己一下!!!











台媽 於 2012-02-28 22:55:43 回應
這種長毛綿羊我還是第一次見到. 看來冷天氣對他們一點也不具威脅性!-------------------------------弟兄們!緊來看!這裡有人!
Sop 於 2012-03-05 17:47:10 回覆
突然看懂你在說什麼的時候, 害我大笑. 三十幾年前我的那一半在台灣"混"的時候, 在台灣的洋人還不多. 不管走到那裡都常被一群天真無邪的孩子圍著, 盯著他看. 我最記得的是他總是很高興的對這些孩子喊: Come to see the monkey! Come to see the monkey!!!

瑪妮 於 2012-02-28 22:24:15 回應
周末時, 鄉棧的馬路上, 一早就有騎士在村裏散步, 我尤其喜歡在海灘上遇到牠們
這是比較昂貴的啫好, 聽說只要給飼料錢和照管費就可以在農場擁有一匹馬, 大約250 歐元一個月
Sop 於 2012-03-05 17:52:20 回覆
我們也曾羨慕那些在鄉間騎馬的人而去上課. 可是, 真讓人羨慕的還是那些家裡有馬的農家, 隨時都可以騎著走走.
每月250歐元就可以擁有自己的馬了嗎??? 還是只是照料跟飼料的錢?

瑪妮 於 2012-02-28 22:18:02 回應
噢原來謂馬齒徒長是有背後道理的, 我不知馬的年齡跟齒數有關, 我以為到一個年齡, 牙齒數目會保持不變

attile 於 2012-02-28 14:03:17 回應
最前面的那條是炸小魚吧,後面是炸雞排嗎?白色的是啥
Sop 於 2012-03-05 18:01:42 回覆
那不是炸小魚, 而是(Lekkerbekje) 炸鱈魚. 因為快收攤了, 我們買二送一, 店主自動多送我們一片炸魚, 又自動自發的幫我們分好. 這些年來北歐的鱈魚都被撈光了. 魚越來越小, 肉片越來越薄, 已經沒以前好吃了, 可是這塊魚肉厚汁多, 香脆好吃. 是很久以前記憶中的美味! (故意饞你! 讓你流口水!!) 我們說好有機會要再"走"來吃!!

attile 於 2012-02-27 23:48:13 回應
這兩隻馬如此Everyday



難不成郎世寧畫的就是它
Sop 於 2012-02-28 02:23:40 回覆
你要是把馬齒翻出來看一看就知道這匹馬至少可以當郎世寧這匹的阿嬤了!!

Vincent Kao 於 2012-02-27 23:37:41 回應
久居市區,很難想像荷蘭的“鄉村”景色。照說荷蘭也是人口稠密之地,居然在你照片裡看不到人和車。
那類鄉村道路走5小時都是享受。
如果在這裡,“馬路”總是車水馬龍,在路旁孤零零安步當車,很可能會有善心駕駛人停車問需不需要載你一程。
Sop 於 2012-02-28 02:36:06 回覆
我天生是個鄉下人, 怕都市的熱鬧. 喜歡在外頭亂跑. 住在這裡正合我意. 我們大部分還是走在行人道或腳踏車道上. 天氣冷, 在外頭遊盪的人少. 我們穿著健步鞋跨著大步的快走, 想來也不會有人那麼掃興來送我一程!!!
好在沒有碰到你!!

邊走邊聊 閒話荷蘭 (一)


從安鎮走到Hoorn大概有25公里的路. 走的時候可以選擇沿著艾瑟湖, 穿過小村莊或越過田野, 三種不同的走法. 殊途同歸都可以到. 從前每到夏日我們總會在周末的時候走上兩三回. 可不知怎的, 這幾年來就沒再走過. 那天他問我周末有什麼計畫. 我不經大腦的迸出一句: 走到Hoorn!! 按照我家婦唱夫隨的習慣, 禮拜六中午用過午餐後, 我們就上路了.

剛開始的這段是一條專為腳踏車跟行人鋪設的路. 順著小溪曲曲折折的小徑, 走起來非常的輕鬆愉快.


 
不久就到了第一個小村莊. 這是新建的社區. 有兩條小河上下交叉而過. 為了配合房舍建築, 農田用地各種不同的需求, 河道水位的高低跟流經的途徑都有一定的規劃. 這種交織的水道就成了見慣不怪的荷蘭景色了.



有人說, 在荷蘭風景畫裡最常看到的是三分之二的天空. 這是因為荷蘭的地勢低平. 放眼望去, 千變萬化的雲彩總是習慣性的搶鏡頭. 雲層或是洶湧急翻, 或是清淡飄逸, 映在鱗波漣漪的水面上, 生動了單純的景色, 讓人不得不著迷.



水邊的"大頭"柳樹 (knotwilg)是荷蘭的傳統景色. 這些大頭柳樹必須每隔幾年就修剪一次. 經過不斷的修剪, 柳樹的"頭"就變得越來越大. 從前荷蘭人利用剪下的柳枝編結籃子或籬笆. 大頭柳樹能提供取之不竭, 用之不盡的天然原料. 現在這種經濟效益雖然已經不再, 可是一種懷舊的情懷讓荷蘭人繼續維持這種大頭柳的習慣. 為柳樹"剃頭"的工作就由一群有心人負責召集義工在每年的秋天一起進行.



下面相片裡下方的籬笆就是用柳條編成的.



剛剃過頭的大頭柳. 看起來不太上相.





這道堤坡的另一邊是高速公路. 為了隔音, 人們在這之間堆了一道堤坡, 坡上種有野花, 上頭還有籬笆相隔. 走在這裡不但完全聽不到來往車輛的噪音, 視覺上也是一種享受.



眼前非常顯眼的建築是1930年建, 49米高的水塔. 現在是國家認定的紀念建築.



走到這裡非常驚訝的發現這戶人家的圍籬還真的是用柳條編的. 其實這種傳統的用法現在並不常見.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圍籬與周遭環境非常協調自然. 不禁讚賞起來!



受到潮濕空氣的影響到處都是蘚苔. 連水泥磚塊砌起來的矮柱縫裡也長滿了多彩的蘚類. 為單調的冬景添色不少, 非常的討人喜歡.





從這座教堂塔頂上的十字架可以看得出來這是一座天主教教堂. 這座1850年建的教堂, 外觀看起來雖然樸實, 聽說裡面有著豐富的巴洛克式雕像跟飾物. 鐘樓頂原來的銅鐘在二次大戰期間逃不過被德軍竊取的命運. 直到戰後才又補添了一座.



來到荷蘭以後才知道原來荷蘭基督教的派系如此之多. 一般說來這些教會都是各自為政, 各有各的信仰, 互不往來. 雖然現在有宗教信仰的荷蘭人已經減少很多, 但傳統上荷蘭是一個基督教國家. 教堂都是由熱心虔誠的信徒捐款興建的. 這一帶的富人似乎特別多. 教堂一個接一個, 規模也都還不算小. 為了方便說明, 我把這條路上看到的教堂圖片都放在一起介紹.

雖然下面這張相片不夠清楚, 但鐘塔上的是一隻公雞. 看到這隻公雞八成可以肯定這是一個基督教的教會. 這公雞是在提醒教徒在雞鳴三次以後, 基督耶穌被捕並被釘上十字架. 為世人流血洗罪的神的大愛.



下圖裡的教堂好像是屬浸信會(Baptist Church)的.





這教堂上面十字架的下方有光芒四射的裝飾, 表示這是新使徒教會(New Apostolic Church).



這座建築前方的刻文裡有"教堂(D.O.M.) 西元1852年由XX牧師放了第一塊石頭"的字樣. 可能因為教友的減少無法維持教堂的功能, 現在已經被改頭換面成了地毯公司.
















台媽 於 2012-02-28 22:47:44 回應
1.但鐘塔上的是一隻公雞. 看到這隻公雞八成可以肯定這是一個基督教的教會. 這公雞是在提醒教徒在雞鳴三次以後, -------我以為要記得---認耶穌,不可怕死不認耶穌
2.如果我走過那個圍籬,鐵認不出是柳條編的。

甘尼太太 於 2012-02-27 19:19:00 回應
你的閒話家常,最能引人入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