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9日 星期五

古巴故事 (四) 變則通的經濟制度


在旅途中遇到一個非常失望的俄國遊客, 她因懷念以前蘇俄嚴森肅靜的共產國家氣息到古巴來懷舊, 結果看到滿城遊客熙熙攘攘, 滿街妙舞清歌。"這算是什麼共產國家! "

我們還遇到一個來自阿根廷滿肚子牢騷的遊客。她因從網路上看到 '請到古巴的遊客帶些筆或肥皂來送古巴人' 的呼籲, 而作了準備。可是一到古巴看到每個古巴人都有房子住, 有飯吃, 比起在阿根廷貧民窟的人不知好了多少倍”他們那有資格伸手向遊客討東西? 我送他們東西還不如送給我自己國家的貧民!”

古巴的經濟因外受美國長期的經濟制裁, 內有本身共產主義的限制, 社會沒有刺激生產的動力。今天雖然教育水準提高了, 醫療全民化了, 社會平等安定了, 經濟發展卻停頓了四十多年, 罔談國家建設。這種理想主義終是抵不過現實的嘲弄。1991年以前, 古巴的經濟有80 % 仰賴蘇聯和其他東歐國家。古巴除了用蔗糖以高價換取蘇聯的廉價石油外, 只與東歐等共產國家有商業往來, 好在民生問題尚可勉強維持。可是1991年突然失去了蘇聯的經援, 加上後來美國加強對古巴在國際上的經濟制裁, 使得古巴一度陷入經濟危機, 在需大量進口糧食的狀況下, 古巴卻嚴重的缺乏外匯, 造成至今仍讓古巴人心有餘悸的孩童營養不良現象。

當時古巴政府為求突破, 開始有限度的放棄共產理想, 放鬆在個人經濟行為上的控制; 竭力發展旅遊事業, 招引國外投資, 准許國內通行美金, 准許私人交易行為….西元2000年古巴以兩萬名醫療專員與委內瑞拉交換石油, 解決了能源問題。2006年世界金屬價格的飛漲, 更使古巴因出口鎳跟鈷賺取不少外匯。現在的古巴經濟的成長已超過其他的南美國家了。()可是, 儘管如此, 第一天走上哈瓦那的街上, 四十年來經濟停板的景象猛然飛入眼簾所帶來的衝擊與驚愕至今令我難忘!

卡斯楚為了開發旅遊事業, 賺取外匯採取了一系列不尋常的措施, 如: 設計旅客用披索代幣, 採雙軌幣制; 為補充旅館與餐廳的不足, 開放民宿和家庭式餐廳; 為能提供遊客出租汽車, 進口新車…等等。

原來古巴錢的單位是披索(Cuba Peso), 專供遊客使用的是披索代幣 (Convertible Peso ,CUC;離開古巴後沒有公認價值的貨幣)﹔1 美元可換1代幣(CUC), 1 CUC = 24 Cuba Peso. 這種專為開發旅遊事業而設計的雙軌幣制, 使用起來有難以避免的弊端。這種專為遊客設計的等值券, 經過交易後的所有人就是從事與旅遊業有關的古巴人了。據估計古巴大概有60%的人有原古巴披索和披索代幣, 雙重幣類的收入來源。

這是古巴披索. 其中有 Che Guevara 相片幣值 3 披索的紙鈔是收藏品, 市面上已很少見了。(想跟我買的人, 請開始出價)



這是披索代幣。光看長相, 實在有點廉價。


按規定, 每一古巴成人每月可搭配配票廉價買到五磅米, 四磅糖, 一磅豬肉跟一小塊肥皂。配票用完了, 不用配票也可以買, 只是價格高很多。在民生基本消費品外, 還有只能用代幣才能買到的東西。有人說古巴什麼都沒有, 可是(在黑市上)什麼都買得到。這於是造成了道道地地的經濟雙階級。一般說來, 這些東西的價格跟西方國家的物價相去不遠。這表示收入的增加與購買力不成正比, 貧富間的差距也不能用總收入的外表來顯示。徒增經濟制度的複雜性。

一般老百姓平均月入約250 Cuba Peso (折十幾塊美金;醫生450 Cuba Peso), 但因為教育和醫療服務完全免費, 藝術和體育等也是人人可參與的活動。基本民生所需搭用配票也可廉價買到。以國際觀點來看, 他們都不能算是貧民。但這種雙軌幣值使得從事與遊客有關工作的人, 每月最多可賺過千的代幣。否則, 光是小費也比原有的正薪高很多。這種現實誘使不少大學教授轉業當餐廳服務員, 醫生和工程師也改行當起導遊或計程車司機。國家因此浪費很多人才; 也使資本主義重新生根。現在在古巴流傳的一個笑話是: 社會主義是從資本主義到資本主義最遠的途徑! 這種重新輸入資本主義的措施, 使得許多以前擁護革命的愛國人士有 ”若知今日, 何必當初”的痛心。讓人擔心這將是社會危機的開始!

四十多年的共產社會, 沒有正常經濟行為的經驗,也沒有一般經濟常識的傳授。一般老百姓對經濟的運轉原理跟技術缺乏概念, 跟世界經濟搭不上勾。而今, 美國的經濟制裁漸趨有名無實, 很多美國農產品的經銷商也都想分一杯羹, 擠進古巴市場; 德國BMW的車也開進了古巴街頭。在古巴全力發展經濟的今天, 如何與世界經濟接軌, 也是政府的一大考驗。對那些一輩子沒看過或碰過代幣CUC的古巴人民, 這種經濟門戶的大開放, 會不會是使他們成為二等國民的開始呢?

在古巴有一種”披索商店”,它的特色是: 價格低, 商品有限, 要排長龍, 才能買到東西。下圖為一國營市場



國營農產市場裡, 蔬菜的國定標價。



走在哈瓦那的街上﹐你很快的就會習慣空空蕩蕩的店面跟長長的隊伍。







這是可以用配票買到的肥皂糊。


有些店要求你進店門前先寄存(皮)包﹔


有些店在你離開前要檢查你的皮包, 再與你的帳單核查一次。




另有一種是”代幣商店”。在那裡的貨物種類較多, 也不用排隊。原則上, 旅客只能在代幣商店買東西.







有的時候在路邊攤也可用一般披索買麵包或咖啡。這個麵包只賣 5 個披索($0.20), 還只有有錢的古巴人才買得起呢!



國營麵包
公司, 只賣這一千零一種的麵包。
 


中國城裡專賣遊客的麵包種類就多了不少。


作任何生意﹐不管是多麼的微乎其微﹐都須有許可證明﹐並須按月繳交營業費。








註1:
GDP Real growth 9.5% (CIA 2006 est.)
Industrial production growth rate: 17.6% (2006 est.)
註2:
古巴除了以上萬的醫療人員換取很多外匯外, 每年達一百五十到兩百萬的遊客和蔗糖,雪茄,鎳,魚類,醫療用品,柑橘類,鋼鐵和其他農產品的外銷也是古巴主要的收入來源。


目錄: 古







越矩的老巫婆 於 2007-07-01 17:28:51 回應
這些故事與街景好像有點在時光隧道裡看到三十年前的樣子.
願他們快點富起來. 如此人們應該較有尊嚴的唱與跳吧 !?

甘尼太太 於 2007-07-01 11:44:42 回應
我是在2005才去到哈薩克。
物質上算沒受什麼大苦那一型的。呵,不像你朋友早年還要排隊買牛乳。
Kazakhstan你把它切割成二部分:Kazakh + stan。Stan是~~之地。Kazakh是這個民族的名稱。發音:Ka-Za-Kh Kh就是濁音的K。(你在荷蘭待久了,保證不會有發這個吐痰音的困難!呵呵)
在舊蘇聯解體後,沒跳進去海撈轉賣大型國營企業給外國人一筆的,一般都受苦受難。而中央政府(總部在莫斯科)垮台後,其他各地的「地方政府」的領導人(一般都是舊蘇聯時代,各共和國的領導人),成為「接收專員」。
目前那些接收的政權(原來就是地方的執政者,只是要聽命於莫斯科行事,so 不是從空而降,憑空取得政權。而是原來就有在地的經營基礎。),多半像台灣後蔣時期的「經濟開放腳步快於政治」。人民普遍崇拜統治者(或在公開場合不敢咒罵)。政令宣傳的資料像:http://www.youtube.com/watch?v=lyNBu_s1euY 以及強化國民認同國家地大物博的http://www.youtube.com/watch?v=u4p-oiFOkHE&mode=related&search= (因為境內族群非常多樣化)很多。
警察到處都有。連「宵禁」都還有!
在我讀過的阿拉木圖地方史裡,於1990s蘇聯垮台後,有教師上街頭抗議多少個月沒領到薪水、全市大停電多少日,搶劫到處都有。
我們的房東說:當時他是一年半沒領到薪水。
而中亞諸國與東歐各國的通貨膨脹率:於1990年代都是算百分之一千九百或二千多的!
如果我們平心看一下這種通貨膨脹數據:那是歷史上非民主國家每換一批統治者(如日本人離開、國民政府接收)就會發生的事。
(就是現今的政府與人民也一樣恐懼大選後股匯市的變化。)

甘尼太太 於 2007-06-30 13:03:41 回應
這樣我想起我的哈薩克生活吔!
一來,我們現在很流行的「M型」經濟狀況,老長就貨真價實地存在....有人搭公車,清晨三四點就提一桶花兒或蘋果進城來賣,亦有很多有錢人,住在月租USD2000 以上的房子。上貴族學校。
像屈臣氏那樣的開放空間,有!城裡只有一家!是新的,但請了很多小姐在旁邊盯看!其實只要注意看,超市根本連條碼機都沒有! 要買保養品與電子產品,也沒得試用,就要像你這邊秀出來的照片,就在牆上看價碼,然後做出決定!
----------------------------
計畫經濟的國家,在蘇聯的年代,自成一個大型的計畫經濟圈。 例如:波蘭就被「分配」到發展重工業、中亞各國就被分配到生產棉花、麵粉等。亞美尼亞就被分配到發展天文物理。我相信 古巴在那個圈子裡,也就被分配到生產蔗糖。(如認知錯誤,再請指教。)
Sop 於 2007-07-01 08:40:27 回覆
知道你去過很多國家,但沒想到你居然也住過哈薩克 (Kazakstan,中文翻譯還真離譜,不查一下,打死我,我也不會把他們連在一起!). 你是那年住在那兒的?當時的經驗一定很特別! 我有個曾在1982年到莫斯科唸書,看到朋友寒天排長隊,只因想為孩子買瓶牛奶,有時還買不到,常為他們偷掉眼淚.
從一個共產國家突然變成資本國家,這種「M型」經濟狀況大概都無法避免. 從完全的社會福利保障(不管福利有多小) 到完全的沒有保障,使國家陷入難以收拾的亂象,終有一日會無法收拾.聽說古巴正在積極的研究中國模式.不過中國方式的弊端好像也不少.
蘇聯時代的經濟大圈,我倒是沒想到;但你說的好像也很有道理.如果果是如此,古巴的角色是蔗糖準不會錯!

2007年6月23日 星期六

古巴故事 (三) 古巴 vs 美國


1961年,美國企圖以武力推翻卡斯楚政權,由中央情報局策動1,200名古巴流亡人士偷襲登陸古巴豬玀灣(Bay of Pigs),不料慘敗. 古巴還因此讓蘇聯在它的島上部署導彈來威脅美國. 斯可忍孰不可忍,從此美國就更無法容忍這個他們打不倒的老頑固了. 1963年2月,甘迺迪總統宣佈禁止美國公民去古巴旅遊,同時斷絕同古巴的一切金融往來.

除了歷史因素外,在美國的古巴流亡人士的遊說集團勢力也很強大,他們長期的挾持美國對古巴的政策.使得美國與古巴的關係長期僵化.為了取得在美國古巴人的選票, 美國的每一任總統都聲稱要征討古巴.至今已歷經十任總統,誓言還是依舊.

1996年,美國國會通過了Helms-Burton Act 截斷國際上所有與古巴的經濟行為,對與古巴有經濟往來的個人則禁止入境美國.2004年,布希政府再次重申嚴禁美國人出入古巴,(被查獲,可被判牢刑)也不准匯款到古巴.並曾言在他的任期間,將解決古巴問題!

反過來,古巴根據無外患必有內憂的定律, 成天的利用媒體譴責美國帝國主義;咬定美國為外患,來取得內部的團結.表面上他們的關係非常緊張和僵硬,實情卻又似乎不是這麼回事. 雖然美國人不能直接從美國進入古巴,但經過加拿大或墨西哥到古巴旅遊的美國人還是不少.雖然美國對古巴有經濟制裁,這幾年美國每年外銷到古巴的糧食卻高達美金四千萬.

美國雖然時時抨擊古巴政府的迫害人權,古巴政府對美國在古巴島上Guantanamo基地監禁Taliban的違背人權的事實,態度卻極為溫和.美國在哈瓦那的瑞士大使館有辦事處,古巴在華盛頓的瑞士大使館也有辦事處.

2006年一月,美國在古巴的辦事處開始在大使館前方的牆上,打出一些古巴政府不願讓它的老百姓知道的新聞或有關人權之類的語句…等,那年三月,我們在哈瓦那的時候,正逢卡斯楚在大使館前的廣場上,由藝術家Wilfredo Prieto設計,豎起138根的旗桿,旗桿上掛著很大很大的中間有一顆白星的黑色旗子, 每顆白星代表一位因美國的古巴政策而遇難的古巴人.名義上是紀念這些人 ,實際上卻是用來擋住這些政治宣傳的視線.




自從1962年美國對古巴採取經濟制裁以後,雖然西方很多國家買美國佬的帳,不敢隨便與之進行交易,但並不贊同美國的做法;可是2003年75名”反政府”人士的遭捕後,歐盟國家也隨之起而對古巴政府的違反國際人權和限制古巴人民政治和經濟的自由權提出抗議並進行制裁.註

枉費歐,美的經濟制裁的苦心,這些年來,古巴除了可以從委內瑞拉Venezuela得到所需的石油外,也與中國建立了良好的外交,互惠的關係,中國因此取得古巴的鎳金屬.古巴因這些年旅遊業跟外銷醫藥用品賺取不少外匯,經濟不斷的成長,大家都想在成長中的古巴經濟上分一杯羹; 連美國的米商也積極的向美政府遊說,希望得到更多向古巴出口稻米的配額.而德國正積極的準備向古巴出口BMW….最近,歐盟已向古巴提出邀請函,希望與之就世界人權和國民言論跟行動的自由進行溝通.其目的不外是尋求經濟制裁的突破.

從古巴遊回來已一年多了,當時的陶醉感漸漸的沉澱了,此時似乎比較能保持距離,以比較公正的態度看古巴.懷念起在古巴遇到的一些朋友,不知他們近況如何?在一個表面上輕鬆愉快的社會裡,有多少”愛國人士”正囚禁在他們的精神牢獄裡,過著緊張,鬱悶的日子.我們在古巴的時候,曾幾次偷偷的向當地人探問老頭子走後可能的政局,大部分的反應都只是冷冷的: Not today’s business! 當然,這問題可能真的太不可預測,但隱隱約約的也可體會出他們在專政下的政治冷感;那些對卡斯楚真正痛恨的人,可能也是敢恨而不敢言.

去年年底卡斯楚因腸疾動手術, 將政權移交給他當黨副主席和國防部部長的弟弟. 現在他雖已漸痊癒,似也不準備將政權收回.未來政局的動向, 正受到全世界的密切關注. 在邁阿密曾在美國的保護下在古巴擁有極大的不動產與財富的古巴移民,現在都蠢蠢欲動, 各有各的打算.

謠傳中, 已有一批人在CIA的協助下, 作好接收古巴政府的準備了. 怕的是古巴政府已經沒有時間建立古巴現居民的政治參與能力了,到時古巴軍, 政的力量都不足以抵抗這些資本家的強勢,而導致政權的全盤崩潰, 最倒霉的大概還是那些雖然貧窮, 但已習慣教育, 醫療無憂, 人人平等的社會的平民百姓!在政局不安的狀態下, 資本家的力量常跟黑社會有搭檔, 我擔心古巴未來的命運.

革命四十五年後,卡斯楚仍掌有政權(即使表面已移交政權).古巴人卻失去了言論與行動的自由.共產社會天堂的願景,似乎只是一個烏托邦, 正如它希臘文的原意,是一個不存在的理想國.卡斯楚曾說:知識是民族自由的最佳保障.在這個知識水準如此高的國家裡,人們將如何面對即將來臨的挑戰? 我願拭目以待!

卡斯楚已高齡八十, 在去年動手術以前, 一向身體硬朗, 演起講來, 六到八個小時是家常便飯. 常有站崗聽講的群眾, 因體力不支昏倒, 而被抗出廣場!一般老百姓樂道此現象, 他自己似乎也以此為樂. (他演講時喜歡站在小板凳上,這樣他看起來比實際上高些!!!!


2005年, 他較少露面, CIA 揚言他得了Parkinson. 那年十一月他站著向哈瓦那大學的學生演講, 一口氣講了五個鐘頭!! 然後戲說: 以後若是 CIA 說我死了, 大概都沒人會信!
這是他常向上萬聽眾, 一講就六,七個鐘頭的革命廣場.



廣場旁,聞名世界 Che Guevara 的肖像, 是他的革命夥伴.






: 2011年3月23日據報導, 過去幾年, 2003 年被遭捕的75位政治刑犯已陸續的被釋放, 今天又宣布最後的兩位也將於近日釋放, 表達了古巴政治態度的逐步轉變.

目錄: 古巴


甘尼太太 於 2007-06-30 13:32:19 回應
台灣是否有從美國對古巴的經濟封鎖政策中得利?
這是個很好的研究題目。

Sop 於 2007-07-01 08:58:34 回覆
你曾唸過經濟嗎? 你對經濟議題似乎觸角特別長!不過說到台灣從美對古巴的經濟封鎖政策中是否曾得利,我還真不清楚.至少台灣對'共產國家'怕有基本的懼怕感,不易主動與之接觸.向美國'勒索'??,嗯,阿扁比他前任的總統們都聰明得多,而且很有勇氣,其實也可以找個時候向美國打出這張牌啊! 

好一個狗頭軍師!!!

不越矩的老巫婆 於 2007-06-24 15:59:40 回應
非常欽佩你用深入淺出, 甚至於帶點幽默的筆法寫出對嚴肅議題的看法 !
怪不得那張 Che 的畫像這麼神奇的流傳著. 不只象徵味佳, 亦頗具藝術氣息呢 !!

Sop 於 2007-06-24 18:37:57 回覆
Het respect is wederzijds.
這題目寫起來又長又臭,可是不寫又好像還有什麼還沒交代清楚.我真的不敢期望有人會看完全文.多謝你的鼓勵.

古巴故事 (二) 不一樣的共產國家


那年我大概九歲, 不知共產黨是啥個東西. 因為常聽大人數說共產黨的可怕,我就很好奇的問我二哥:”是不是因為大家都討厭共產黨,想剷除它,所以叫它共剷黨?”

對! 古巴是一個共產國家. 可是在各位想剷除它以前, 讓我先試著說明古巴是一個什麼樣的共產國家.

我們常習慣性的將世界上的政體分為共產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 極權國家和自由主義國家. 但對這些政治思想跟政治體制我們常”想當然耳”的以為可以望文生義,可以一目了然的態度; 是不是也有可以爭議的地方?

理論上, 共產主義的社會是一個無產階級的社會, 是一個天下為公, 各盡所能, 各取所需, 實施計畫經濟的社會。但實際上, 老百姓因(成果分享權)平等而失去了生產的動機, 易造成經濟的萎縮。執政者頑強的執行計畫經濟(和其他政策), 無法接受異議, 易形成個人獨裁, 造成政治迫害。歷史證明共產主義, 只是一個烏托邦, 一個永遠不能實現的理想主義。而一個資本主義的社會則是一個支持私人財產, 私人企業和自由市場的社會。但完全自由的資本主義社會易產生市場壟斷, 利潤寡占的現象, 這也曾是法國大革命的直接導因。

美國政客鬥嘴時,”共產黨”是用來侮辱人的話。才不久前,在中國大陸 ”資產階級” 也還是最有恐嚇性的罵人的話。事實上, 這種分類的類別只是體制的傾向而已, 並沒有絕對的意義。政治干預經濟的程度,政府專權的強弱,社會福利的多寡,個人責任的輕重…決定了一個整體在此分佈線上的位置,而獨裁政治, (政治)自由主義和民主主義卻不易拉成一條絕對的分佈線。




雖然所有的”共產國家”都很獨裁, 自由主義的社會比社會主義的社會有更多的個人自由, 和更高的個人責任, 它們跟分佈線上的經濟體制並不成正比, 也不平行。當我們說中國跟(以前的)蘇聯是共產國家時, 我們並沒有指出中國共產黨的鬥爭性跟蘇聯KGB秘密警察的恐怖性的不同特色。何況蘇聯這個共產國家在史達林的”統治”下, 比在列寧時期更共產, 更無個人自由; 美國這個資本主義國家在Bush 的”領導”下比在Clinton 時期社會福利較少, 資本主義的傾向也更重。而西, 北歐國家的政策則是以照顧社會上的弱者, 以社會福利為重的自由經濟體制, 但每個國家的形式卻大不相同。


同時, 各個國家在上頭的分佈線上的位置也會因時而有異動, 我們卻習慣用籠統的"民主社會國家"來形容它們。而現今仍是世界第一大的共產國家”中國”, 其實已是同時包含兩個極端主義的專制國家了。它的經濟”上層階級”更幾乎已是完全自由經濟, 壟斷市場, 無政府狀態下的資本家了。所以單是說” 古巴是一個共產國家.” 原則上, 我們對古巴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社會還沒有太多的說明。

在二十世紀的上半期,古巴除了擁有蔗糖,咖啡等…..各種殖民期留下的產業外, 也漸漸的成了美國人度假和賭博的聖地。資本家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保護下, 維持殖民大國的精神, 繼續勞役當地的古巴人, 貧富之不均, 人權之不平等, 引起古巴人的深惡痛絕。

1959年12月31日卡斯楚(和Che Guevara)革命成功,取得古巴政權, 將所有企業和賭場收為國有。上百萬的古巴人因此流亡美國。據當地人告訴我們: 此間, 他們並未感到政府對一般百姓使用暴力或強迫收回每個人的財產, 重新分配; 它們只是將逃離古巴者的不動產充公, 分給需要房子的人居住。有時,一棟大房子裡, 可能住上幾家不同的人家。但如果主人還留在古巴, 不動產並不充公。待屋主離世後, 曾與屋主同住, 照顧屋主的兒子或女兒則有繼續留住原屋的優先權。

卡斯楚和Che Guevara 不但是非常成功的革命家,當初也真的有心要建立一個理想國。他們積極的展開全民識字運動, 建立完全免費的教育跟醫療制度。不但個人的飲食, 居住, 教育和醫療有了保障; 他還鼓勵發展文化, 加強體育活動。可惜在共產主義全民(政府)的意願高於個人意願的原則下, 政府會很輕易的就限制個人言論, 思想跟行動的自由; 向對政府不滿, 或有異議的個人施壓, 迫害。舉個例子來說: 古巴所有的傳播媒體都是公營。媒體提供的資訊雖然也都很有教育性, 為一般老百姓帶來世界上很多最新的知識和常識, 但這些都是經過政府消過毒, 篩檢過的。

這些年來, 由於旅客的逐漸增加, 政府已無法控制一般百姓與外界的接觸了。雖然古巴的職業導遊一律須有執照,政府在遊客多的地方, 也到處佈局警察, 藉保護遊客, 保障良好治安之名, 監視古巴人民的一舉一動, 以免一般人與外國人接觸, 造成對政治局勢和輿論的影響。我的印象卻是他們的執法並不嚴厲, 跟我們接觸的古巴人不見得每個人都不敢批評政府;有辦法的人,甚至還將電腦連線接到好幾條街以外的機關或外國人家裡, 以便上網。雖然他們並不是明目張膽, 毫無顧忌的作, 但也不是戰戰兢兢的不敢作。感覺上, 好像大家都在應付故事。

從電視上,看卡斯楚演講,也不覺得他像暴君。加上這四十五年來, 他對古巴非物質性的社會福利多有建樹, 也使他得到大多數古巴人的愛戴。可是美國隨時想顛覆古巴政府的小動作, 搞得卡斯楚非常的緊張。2003年他下令捕捉了75名新聞記者, 作家, 勞工組織領導人..等, 其中還有私人小圖書館的負責人, 他們因收受來自美國的書籍和金錢的資助也同時被捕。被判監禁最長達28年.

古巴是一人政權。凡是你能想到的國家組織, 都是以卡斯楚為首。在古巴, 除了一般法律外, 他說的話也是法律外的法律。他有崇高的理想但是剛愎自用。當年跟他一起革命的志士們, 有許多都因後來與他意見相左而離開了古巴。他曾說: 誰要是批評政府就是反對政府,誰要是反對政府就是反革命。在古巴敢於批評政府的人, 還是要小心不要被政府盯上。

圖: 碰到一個想跟我們練說英文的男孩子,自願要帶我們到因電影而出名的 The Buena Vista Social Club 演唱的餐廳/咖啡廳裡聽他們演。在路上碰到警察, 身分資料即被登入警察的記事本裡.這種專門登記跟外國人接觸的古巴人的警察, 常見於哈瓦那的街口。





目錄: 古



c
kw200203 於 2009-07-18 20:47:25 回應
你寫得真是好......
Sop 於 2009-07-27 04:14:46 回覆
寫部落格有時也是整理自己的思路, 能得到您的喜歡, 感到欣慰. 謝謝您的回應.

Drew 於 2008-03-19 22:00:32 回應
您這幾篇的古巴介紹非常好,為你鼓鼓掌。我對古巴最接近的印象就是在佛羅里達的Key West那塊"距古巴90 miles"的牌子。遠遠望去,一片汪洋啊。

2007年6月18日 星期一

古巴故事 (一) 小史


古巴是世界上僅存的少數共產國家之一。跟很多其他到古巴去玩的人一樣, 我們想趁卡斯楚還沒倒台前, 政治還穩定的時候, 到古巴去探探這個共產國家的實情。此外, 古巴消費額低, 音樂藝術聞名, 氣候四季宜人, 還有很多殖民期留下的文化遺產…等等, 也的確是個旅遊聖地。

行前因不知該怎麼安排行程, 我們從網路上聯絡到一個住在哈瓦那的古巴人, 安排了第一晚的住處後, 就上路了。其他的日子準備到了古巴後再”走著瞧”! 後來我們交替選擇了文化與大自然的景點, 在古巴逍遙了兩個星期。感受異常深刻, 遂為此文以誌之….

1492年哥倫布發現古巴以後, 古巴很快地被發展成世界上最大的蔗糖產地。為了耕種和製造蔗糖所需的大量人力, 西班牙人從非洲引進了大批的奴隸。可是這些非洲人和原有土著或不堪勞役, 或因對由西班牙人帶來的西方特有的疾病(如:感冒)無抵抗力, 短時間內便死亡百萬。西班牙人遂從南美引進南美土著為奴隸。現在古巴有11%的黑種人, 37%的白種人和51%的南美人, 黑人和西班牙人的混血後裔(Mulattto)。一下飛機, 最引人注意的便是蹦入眼裡的”多彩”的民族。從黑到白, 各種膚色深淺不一的古巴人, 自然和諧的穿錯往來, 和以前對不同種族在一起, 但混而不和的印象, 大異其趣。今日, 這個有數百年殖民和奴隸背景的國家, 已是非洲黑人﹑南美及西班牙人的民族大融爐了。

與美國的佛羅里達州以150 公里的距離遙遙相望的古巴,



我們的行程: Havana – Playa Larga – Trinidad – Havana – Vinales – Havana



與美國的佛羅里達州以150 公里的距離遙遙相望的古巴, 是加勒比海中最大的島國, 全國大約有一千一百萬人。成為旅遊聖地還是近一,二十年的事。年輕人對古巴的認識可能僅限於”古巴”這兩個字, 而對像我這樣年紀一大把的人來說, 1962年的古巴危機, 可能也是一生裡聽到的唯一有關古巴的新聞。為了方便以後說故事, 在此先說點古巴小史。

自從1492年哥倫布發現了古巴, 就註定了古巴殖民地的命運。打從開始, 西班牙人就大量進口非洲人和後來的南美土著, 從事蔗糖製造業, 進行奴隸買賣。

這是在 Trinidad 的蔗糖農場, 遠方冒煙處是製糖廠。



農場上的瞭望塔,從這裡可以看到整個農場的作業.



1898年 經過西班牙人長期的壓迫與剝削, 終於在1898年, 引發了第一次革命暴動。詩人Jose Marti 在美國人的協助下, 帶領古巴人民趕走了西班牙人。國家卻從此陷入美國人的無限干涉。

1902年 古巴正式宣布獨立, 實質上卻漸漸的完全受到美國的控制。哈瓦那成了美國人在海外的拉斯維加斯 City of Las Vegas。一般古巴人的生活與奴隸身分卻毫無改善。

1952年 美國的傀儡 Batista 靠政變再度當選總統後, 不顧古巴老百姓的生活, 出賣國家的利益給美國政府和美國的黑社會。革命家卡斯楚起義反抗失敗逃亡。

1959年 卡斯楚再次革命, 奪下政權。將以美國政府為後盾的”資本家”的產業與賭場收為國有。凡逃離古巴的人的住宅也被充公,重新分配給其他沒房子住的人。在經濟上,以蔗糖為籌碼與蘇聯交換石油和武器還有其他的經濟援助。

1961年 美國中央情報局 CIA 協助在邁阿密反革命反卡斯楚的古巴人搶攻Bay of Pigs 失敗. (在我們去的Playa Larga的那個海灣)美國受到流亡美國的古巴人的遊說, 開始反古巴, 並在1960年底, 提出經濟制裁。卡斯楚從此接近蘇聯, 並逐步的走向極端的共產主義。

1962年 蘇聯在古巴安置核子導彈武器, 美總統甘迺迪向古巴和蘇聯提出警告, 古巴危機于焉展開。因受國際壓力的影響,美蘇終於達成協議;蘇聯從古巴 (美國也在暗中從土耳其) 撤回核彈基地,才解除了這場危機。

1965年 卡斯楚成立古巴共產黨, 開始了一黨政治。自此古巴逐步趨向東歐式的共產主義。

1991年 蘇聯政權瓦解, 撤回對古巴軍事與經濟上的協助。古巴失去了最大的經濟協助, 加上美國對古巴一向的經濟制裁, 古巴的民生問題日益嚴重, 老百姓出現營養不良的現象。在不得已的情況之下, 開始積極開發旅遊事業, 以賺取外匯。

2003年 有 75 名新聞記者被指認受美國的唆使, 左右民意和政局而遭逮捕,國際譁然。

我實在弄不清楚美國與古巴的真正關係如何, 這是下飛機,進機場後的第一幕.



現在 古巴以它龐大的醫療專員,科技教師和體育教練的本錢,在拉丁美洲和非洲建立了很多的友邦國家。尤其是和原來親美,現在卻被美國恨死的委內瑞拉Venezuela交換石油, 互相鞏固政權,更使美國咬牙切齒, 無以為對。

卡斯楚奪權勝利後, 積極的推行他全民平等, 自由的理想主義, 一個社會主義的天堂。他雖傾社會主義, 但並非共產黨。可惜, 當初革命的理想, 受到冷戰的影響, 使古巴漸漸的成了共產國家。最終更抵不過他專權與獨裁的慾望。在他不容異己的政策下, 古巴人雖然從外族的手裡奪回了自由和自主權, 在自己的國家裡, 卻失去了思考, 行動和言論的自由!

: 1976年以來,在拉丁美洲的國家裡,一共約有700名新聞記者失蹤或遭政治謀殺, 其中沒有一位是古巴人!!

對古巴未來政局的分析與期待.       Cuba after Castro Rapportage

上世紀五O年代的哈瓦那.                Cuba before Castro

1998 年Buena Vista Club 第一次出國到阿姆斯特丹的表演跟十幾年前的哈瓦那街景.       Buena Vista Social Club - Chan Chan



目錄: 古巴




Silvia 於 2008-01-14 15:25:54 回應
古巴我在數年前去過
國家對旅客及人民的管制之嚴格讓我印象深刻
我是深夜的飛機到達去住民宿
算是民宿, 仍要詳細填寫個人資料,以上報政府
看來古巴政府要清楚知道每個人的行蹤
但也因為此, 我覺得安全很有保障

記得聽完活動, 接近半夜走回旅館
在許多柱子後,都有持槍的"軍人??"在守衛
縱然是半夜, 也讓人感到安全無虞
比中美洲各國的治安都好

甘尼太太 於 2007-06-20 15:52:33 回應
我是半桶水啦!
我知道「橫掛」時,不是每個國家的國旗都是順時轉九十度,就算是橫掛的了。
許許多多是規定要橫向哪一邊。故而,有的逆時轉九十,有的是順時轉九十。
如果倒掛國旗,還可以被判刑呢!

----------------

失去了思考,行動和言論的自由
再看看您的感慨:除了表示您很悲天憫人外,應該也算是個急性子 (您讓我虧一下好了....)

不越矩的老巫婆 於 2007-06-20 15:18:47 回應
在媒體上看到的古巴, 多半是民生物質不豐, 但卻是個人們愛唱, 愛跳, 愛笑的快活地方.
和 " 古巴人雖然從外族的手裡奪回了自由和自主權,在自己的國家裡,卻失去了思考,行動和言論的自由! " 有些矛盾.
希望看完你的遊記後, 知道多一點為什麼.
Sop 於 2007-06-20 15:25:54 回覆
對不起, 真的要賣賣關子,請你稍等了.

甘尼太太 於 2007-06-20 13:28:25 回應
任何國家國旗的橫掛都有一定格式。在這裡看到智利國旗的掛法和別人的不同。Sop有研究嗎?
Sop 於 2007-06-20 15:24:04 回覆
哇! 還是你看得仔細!我只顧看美國國旗去了,竟沒注意到它們是怎麼掛的.經你這一提起我才看到;前排黎巴嫩和智利的國旗掛得相反,後排烏拉圭,玻利維亞,巴拿馬,德國,牙買加和美國裡的巴拿馬和德國掛得跟其他的不一樣!
我看,準是掛的人跟我一樣沒注意到,或是...因為這國旗是兩面看的,所以故意有的朝東,有的朝西;只要有東西就好了.
還真多謝你的利眼!!

2007年6月4日 星期一

荷蘭自然林區


十六世紀末期,因法國對新教徒的殘害,有很多的法國人紛紛遷往荷蘭避難.西元1795年拿破崙入侵荷蘭,成立荷蘭王國,封其弟(Lodewijk Napoleon) 為國王,為荷蘭帶來了很多的法國文化.可是後來因為拿破崙不滿其弟以荷蘭利益為優先的管理法,在1810年將荷蘭直接佔領變為法國的一個行政區直到1813年為止.有了這樣的歷史背景,自然可以想像法國文化對荷蘭的影響有多大. 荷蘭話裡就有很多源自法文的字.我剛來荷蘭的時候,認識的人裡,還有喜歡在談話中摻雜一些法語,以為高尚的人.可是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荷蘭效仿法國的庭園設計.像在Apeldoorn,十七世紀末建的”荷鏤王宮” (Het Loo)的花園,就是依循法國凡爾賽宮巴洛克式的庭園而設計的.它的特色是....唉! 說的不好聽,是將天然多采多姿的植物變成家具來擺設!所有的植物都被剪得圓圓的或方方的,然後整整齊齊,左右對稱的擺在庭園中.

”荷鏤王宮” (Het Loo) 


法國凡爾賽宮巴洛克式的庭園


我剛來荷蘭的那幾年,有很多荷蘭人的花園裡,也是對稱死板得不得了.常常看到,不管是鬱金香也好,小菊花也好,都像幾何圖形似的排列在那一方小小的花園裡.朋友帶我到剛開發不久的海浦新生地去參觀,天哪! 這片光凸凸的地上,除了種滿了為改善土質的油菜籽,黃亮亮的花海外,剩下的就是路邊延綿不斷,整整齊齊,四棵一列的樹苗.車行其間,好似閱兵儀式.害我不禁失笑,久久不能忘懷.

可能是因為有庭園設計師在媒體上作的宣傳,這種放不開,小家子氣的庭園文化,很快的就被英國式的庭園設計所取代.雖然從前英國上流社會的庭園,也是以法國巴洛克式的設計為主流,但後來受到中國國畫和中國庭園設計的影響,產生了將自然帶到花園的靈感.現在典型的英國花園裡,花草,樹木高低錯落,小徑迂迴曲折.有”丘”有水,盡情的呼吸著大自然的氣息.


英國花園  


荷蘭地小人多,每一吋每一分的地,都是計畫用地.任何建設工程都須與大自然爭地.每一說到”大自然”,荷蘭人就會不自禁的將眉頭揪起來,作個鬼臉.因為在荷蘭”大自然”的定義的確有商榷的餘地.荷蘭的天然保留區,都是人造的.自然林區也不大自然.南部著名的國家公園Biesbosch的大湖,就是以前人們從地裡挖泥炭(又称草炭或泥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當燃料後,剩下來的一個大坑形成的.在海浦新生地有名的自然保留區,五十年前還沉在快要低於海平面五公尺的水底下.荷蘭人的自然林區計畫是先在紙上畫好那裡是山丘,那裡是水,想要有什麼樣的樹林,吸引什麼樣的鳥類,蝴蝶或動物…然後將所須的東西一一填上即可.荷蘭人與天爭地的時間已過,荷蘭人造自然已經是容易得像翻掌一樣的家常便飯了.
 
泥炭是傳統荷蘭家庭用燃料

 
 
上世紀七零年代裡,我們這裡還是一片水澤地,農人們每天都要划著小舟到自己分散的幾個小農地去耕種田地,零星分散的幾個小村莊互相間的往來當然也只能依賴船隻.許多人,尤其是婦女們,一輩子就困足在被水圍繞的小村莊裡.當時政府為了提高經濟效益,改善交通,運輸等問題,曾利用一年的時間,將所有的田地收回,把水抽乾,填平,並重闢新的水運網.可耕地則重新劃分,以等值的土地還給農人,自此,各村村民才能以車輛互通往來.在此過程中,時聞有人為了土地分配之不均,焦慮,不滿,引發心臟病而喪生.但這是民主決議,算是公共事務,為了長遠之計,政府顯然也有很堅決的執行魄力.土地重整後,從原來的水澤地贏取了不少可耕地,在土地分配時,負責單位便留了一塊地,作為自然林區.這決策在當時受到所有農民的極力反對, 認為是無謂的浪費.他們一輩子,除了水跟剛冒出水的一點點土以外,從來就很少看到什麼樹,他們要的只是耕地,而不是用來調劑身心用的天然林區.可是雖然當時吵得天翻地覆,這個森林遊樂區還是按照規劃建了起來.

二十五年前,我們剛搬到這裡的時候,這個林區裡, 還是光凸凸的.除了預留水道,戲水,泛舟湖區外,只有看起來不大起眼的一些樹苗.林區有很多的義工,負責大自然的發展過程. 由於這裡離最近的林區還有四五十公里的距離,如何建立群鳥飛來的路徑,如何招蜂引蝶, 都是很大的挑戰.林區裡的一草一木都是根據生物鏈的原則,經心規劃的.可貴的是整個林區設計得一點也不矯情,完全合乎英式拷貝大自然的原則,今天這個林區已是世外桃源,人間仙境.每次被狗帶出去溜的時候,都有心曠神怡,如入天然禪境的感覺.在此貼上幾張相片,讓你嫉妒一下!
























彌勒佛變潘瑋柏XD 於 2007-07-26 03:43:03 回應
阿 好悠閒得畫面^^

Been 於 2007-06-10 11:27:36 回應
哈哈! Het Loo我也有專程去參觀, 就歐洲皇室的皇宮規格來看, 的確是小家子氣了些
荷蘭"人工規劃"的"自然風景區", 真的很多, 住在Leiden時, 常常騎車到郊區去野餐, 雖然沒看到任何人在整理維護, 但一看環境就知道真的很用心呢! 誰說政府沒在做事呢?

不越矩的老巫婆 於 2007-06-07 04:32:07 回應
真佩服你的博學和經驗. 不知你本身學甚麼出身, 但, 道起荷蘭, 可真是天上知一半, 地上全都瞭. 而且是很深入淺出 ! 只好常常來上課嚕 !
Sop 於 2007-06-07 06:58:25 回覆
您真客氣,大概是因為我在這裡住久了.常看荷蘭的報紙也參加荷蘭人的活動的關係罷!謝謝捧場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