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日本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日本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2月28日 星期四

日本印象 六 , 在日本成了「丈二和尚」!


轉載:
更新時間 2013年2月28日 


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悠久的歷史孕育出別具一格的日本文化。

外國人要想搞明白日本的運作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BBC記者傅東飛說,搬到東京以後,感覺自己成了「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所幸的是,幾乎每做一件事、每到一地,都有規矩約束,還有「紅棒軍」指路……

去年調到東京來工作。到現在,日本這個國家如何運作一直讓我著迷,也一直讓我困惑。

日本是一個「無視定義」的國家。首先,日本名義上是民主國家,但是,過去五十年中,除了短短的三年時間以外,一直都由一黨執政(順便說一句,那三年,大多數人將其視為災難)。

其次,就是日本經濟。你怎麼解釋從我來了以後、我們家門口一直沒停的那一幕呢?

家門口的那條路很繁忙,距離東京最大的購物區只有幾百米遠。這段公路,頂多也就200來米,過去將近一年間,一直在「翻修」。

「紅棒軍」

那天早晨,我走出家門,看到樓前的便道上跪著兩位上了年紀的老人,認認真真地用水泥砌路緣石呢。每一塊石頭都要保證絕對水平,每一處接口都要嚴絲合縫、毫無差錯。

這兩人幹活兒的時候,旁邊還站著五位長者。他們手上戴著白手套、揮舞著一根塑料小紅棒,熱情地指揮行人。

我幾乎可以肯定,沒有這一群穿著制服的退休老人「突擊隊」幫忙,我也應該能夠順利穿越這段小小的路障。但是你看,問題並不僅限於此。

我把這批人叫做東京的「紅棒軍」。在東京,這支隊伍相當壯大。幾乎每一處建築工地、每一段公路維修點都能看到「紅棒軍」的身影。許多情況下,「紅棒軍」的人數超過實際的施工工人。

我問一位在這裏生活了20年的朋友,「為什麼到處都有這些荒唐可笑的紅棒軍呢?」

他眼都沒眨、立刻回答說,「制度規定。」

原來,所有的建築公司都必須聘用「紅棒軍」,人數是根據複雜的公式計算出來的。當然了,「紅棒軍」是為了保護安全?不過,這也是為了製造就業機會。

但是,規章制度過於繁瑣,也會壓制創新、阻礙變革。

在日本,凡事都有規章制度。最奇怪的一個是,在日本所有的城市,午夜之後跳舞是非法的。對了,你沒聽錯,犯了「無照跳舞」罪,你也有可能被逮捕。

西紅柿


這是東京的一家高檔水果店 



反正我也不愛深更半夜去跳舞,這條規矩倒也不會給我添堵。但是,讓我煩惱的是附近超市蔬菜的價格。

那天,我正想買一些水靈靈的色拉西紅柿,突然看到價碼標簽:每一個西紅柿兩英鎊!

我大吃一驚。後來,我找到一位作經濟學家的朋友去打聽,西紅柿怎麼能這麼貴。

他說,「嗯,你看啊,這些西紅柿是大棚種植的。日本的冬天特別冷,大棚需要加溫,加溫用的燃氣是從卡塔爾運來的。所以,西紅柿才這麼貴。」

我反問道,「那麼,蘋果呢?為什麼一箱富士蘋果要100英鎊?」

他說,「嗯,你看啊,這是因為日本的氣候對種植蘋果非常不利,夏天太潮、太熱,所以,樹上掛著的每一個蘋果都要小心翼翼地用塑料膜包好,然後還要撒殺蟲劑。」

他笑著說,「這不是務農,而是成本昂貴的園藝。」

不想改



種瓜、還是園藝?這樣精心養育出的水果沒法不賣高價



昂貴園藝」結出的果實確實是上乘的。問問我妻子,她會說,日本食品就是好,更新鮮、更香濃、更有營養。但是,這一切,也都要付出好價錢。

好價錢也不能完全達到目的。日本的農業正在逐漸消失。現在,日本農民的平均年齡是65歲。20年後,幾乎就沒有農民了。

所有的人都認為,日本必須改變。但是,日本人害怕改變。所以,他們把希望寄托在政府身上。政府說了,要依靠投資、讓日本重返繁榮。

誰也不清楚這一招能否見效。但是,聽上去總比放棄自己最熟悉、最信任的生活方式要更動聽吧。

================================

三年前,我們也到日本去走了一趟。回來後,寫了一點旅日心得。其中包括以下兩篇。

日本印象 一,日本人的經濟算盤

日本印象 二,日本?那裡我已經去過了!

當時有人問我為何我老是看到負面的東西?看了這篇知道還有人跟我有同感!






瑪妮 於 2013-03-03 06:44:28 回應
嗯, 我也成了丈二和尚, 諸多疑問不知從何問起

Sop 於 2013-03-05 08:14:38 回覆
有沒有興趣也到日本走一趟?


2009年12月8日 星期二

日本印象 五 , 可愛的日本人


雖然日本人常出國旅遊, 但他們集體旅遊的習慣使得他們很少有跟別人互動的機會. 在外人的眼裡, 日本人一直都有種讓人看不透的神祕感. 我對日本人鞠躬作揖的禮節, 整潔的市容, 還有驚人的準時習慣雖常有所聞. 可是還是到了日本以後, 才真正體會到百聞不如一見之真諦.

那天三更半夜, 想起次日"差不多"的行程, 有點不放心. 覺得還是應該有個較確定的計畫才好. 為了不驚動他, 便起身到樓下接待室, 想在那裡上網查詢. 到了樓下, 電梯門剛開的剎那, 驚訝的看到兩位服務員目光直視, 畢恭畢敬的併立在服務台後. 想來必是聽到電梯聲才採的姿勢. 我向他們打了個招呼, 趕緊坐到電腦前. 哎呀, 剛到日本, 還不太能適應!

日本的鐵路交通, 除了在1964年(!) 就問世, 領先全世界, 舒適快速的新幹線外,


還有很多普通火車, 連繫不在主幹線上的村莊. 


這些車道經常是在旅遊線上. 雖然有些火車的座位可以前後轉動, 旅客可以自己決定要順向還是逆向前進, 通常還是順著車行方向坐的多.


隨車的服務員真是禮多人不怪.  除了查票, 解答旅客的問題外, 也提供像是為乘客在票上蓋旅遊紀念章等其他的服務.


當他們進入車廂時, 一定會先鞠個躬, 很有禮貌的解釋他們進車廂的目的後, 才開始他們的查票服務工作. 有一次我無意間看到一服務員在離開車廂時, 雖然全車的人都是順車行方向坐, 他還是很慎重有禮的轉身鞠了一個大躬, 才離去. 讓我驚訝不已. 想來這應是他們服務手則上的規定?!

其次, 日本人的整潔習慣也常常給人一種清爽,愉快的感覺. 但要達到這個目的的投資成本顯然不低.  在皇宮庭園裡的一位老先生反覆不斷的從街的這一頭到另一頭掃落葉的工作能提供的成就感大概有限?


下雨天, 拿著刷子刷天橋階梯的工作, 在生活水準很高的國度裡, 可能也只有日本人才願作. 而且還非常認真的作!


偶爾看到一些針對外國遊客的標示語. 不用說, 對生活習慣不同的外國遊客來說, 入鄉隨俗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是我不了解的現象, 難道台灣的地下排水道這麼差嗎? 如果真的如此, 是不是該進行改善? 目前台灣的習慣, 不但不雅觀而且不衛生, 為什麼大家能毫不抗議的接受呢?

除了偶爾在舊市區可以看到糾纏在一起的電線電纜外, 



不管是在那個城市, 日本的街道總是乾淨清爽. 



雖然進行中的建築工程很多, 走在街上卻一點髒亂的感覺也沒有. 火災後的廢墟, 馬上就被"包裝"好, 然後才開始清理跟重建的工作. 


高樓大廈的建築, 除了從遠方可以看到工程進行的跡象外, 走在路上總是讓人不知不覺. 


幾年前, 日本電車曾經發生過一次大車禍. 調查後發現出事的原因是: 車班因故晚了兩分鐘, 駕駛員為了趕時間, 在轉彎的地方沒減速而出軌. 在火車誤點是家常便飯的荷蘭人眼裡, 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從別府搭夜船到大阪的途中, 也許是有點過於興奮, 睡得並不安穩. 時而跑到甲板上, 吹吹海風, 看看海上的星空. 天光微曦之際, 驚喜的發現船正從一座跨海大橋下面駛過, 趕緊拿出相機, 照了張相片.


好奇的想知道這是甚麼橋. 進了船艙, 看到服務台後貼的布告. 拿出相機檢查一下照相的時間. 


天哪! 一分不差, 正好05:00!!  日本人真是可愛!!!






Shillo 於 2010-01-05 21:54:19 回應
日本的火車一直以來,準時不準時是以秒作單位來評準的(有的國家以分鐘,有的國家以小時。。。),但是我在日本的日光那裡,就被公車放到鴿子。一整個下午沒有一班車(每二十分鐘就該有一班的),結果我只好走回火車站,花了我四個多小時。。。。

Sop 於 2010-01-06 15:31:22 回覆
經驗特別!!! 可是有沒有認知上的誤會啊???? 旅途上最怕的就是這一招. 我們在西班牙的時候, 語言不通, 聽不懂廣播. 站又太小, 等車的人有限, 不能問個清楚, 結果也是癡癡的等了兩個鐘頭. 車站裡還沒光景看呢!!!!!

attile 於 2009-12-24 22:55:36 回應
〉〉錢多錢少~只要不貪污~在正常的監督之下~正常花用即可~當然有貪污就請報官~抓!
說得好,內湖線預算由新台幣328億爆增到700億;北市健保欠的打官司輸的300億不用還……,閣下不妨查查這隻馬市府八年留下多少赤字,這在阿扁市長任內市府債務可是降低的。台北市享有充沛的預算編列,花大錢卻幹不了事,還真不愧是打造傳奇的城市吶,
真要證明扁有罪,到時一年也少不了,不過這隻馬肯定是當定他的室友了;現在揣摩上意的狗官一隻也跑不了,大爺定著人好生招待。
SOP大大耶誔快樂,瑪妮大大耶誔快樂,不過賈老哥耶誔不快樂;
依法行政,謝謝指教

Sop 於 2009-12-25 08:44:20 回覆
我喜歡跟人辯理, 但純粹就事論事, 決不作人身攻擊. 我怕跟人有意氣用事的爭執, 我怕那種讓心裡不安的氣氛. 您說的話, 常常有讓我想躲避的形容用語, 也許是您在考驗我的tolerance 跟 flexibility, 事實上, 我是沒有的. 只是我不想讓自己被無謂的事情干擾, 所以我只能用我一貫的習慣逃避面對您的回應.

Sop 於 2009-12-23 18:36:22 回應
荷蘭的地方政府有設汙水地下水道, 讓從住家流出來的汙水集中處理的義務, 只有在偏遠地方, 成本過高出可免此責. 上網看了一下, 在使用化糞池的情況下果然有面紙跟衛生紙使用的差別

老賈/賈忠偉 於 2009-12-22 10:26:37 回應
你說的都對!!!
偉大的陳水扁最後談~看看之前的台北縣~尤清與蘇貞昌在台北縣共同執政16年~台北縣的汙水下水道接管率只有個位數!而2009年最新的數據~台北縣的汙水下水道接管率已達20.21%。

在來看看~偉大的謝長廷與菊姊共同執政超過10年的高雄市~汙水下水道接管率也不到50%!!!

你提出~「1998年 馬 先生才上任,因此1998年的數字是阿扁市長完成的」….但你也忘了~在阿扁接任之前還有之前已經完成的衛生下道接管率已達為17%~阿扁4年達到41.37%~任何市政建設都是有延續性的~難到阿扁是由零開始嗎!

你說~「而這四年台北市污水下水道整治預算約八十億元左右。而在英明偉大的馬英九市長八年卸任時,台北市的污水下水道接管普及率從 41.37%成長至 81%;而整治預算約三百億元…」~我則引用一位在2008總統大選時批評 馬 先生的暗綠支持者的文章來回答你~「北高兩市住戶密集,鋪設污水下水道的單位成本比較低;加上北高遠較其他縣市有更充裕的財源,才能傾力進行下水道的家戶接管工程。

扁謝兩人任內的整治預算均在80億元左右,而馬英九八年整治預算卻高達300億元。就算我們姑且假設,馬市府任內的鋪設目標都是偏遠郊區,以致於成本較高,也正足以說明雖然污水下水道接管率是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國家競爭力評鑑的指標,但這個基礎建設同時也是個「用錢砸出來」的政績──有預算未必做得好,但沒經費一定做不好!」~我認為~錢多錢少~只要不貪污~在正常的監督之下~正常花用即可~當然有貪污就請報官~抓!
這位綠網友文章中還寫道~「台灣污水下水道用戶接管普及率截去年底 (2006) 達15.58%」,但多數縣市對於鋪設污水下水道仍是「興趣缺缺」,其中新竹、台南、雲林在內的12個縣市更是毫無進度,直接「交白卷」~請注意了~這中間有許多都是綠色長期執政區!!
只是英明的阿扁~現在還因為「貪污(一審)」被關在土城~不知是該「唏噓」還是該「噓噓」!

Sop 於 2009-12-22 17:06:45 回覆
多虧老賈大大的研究精神, 讓我了解這件事的實際狀況. 也讓我感到非常驚訝, 我還以為這種事是理所當然, 天經地義的都市建設第一步!!! 
我相信不論是藍營或是綠營的, 只要是一個不重外表, 但求實際建設的"管事的人" 都會重視這方面的基本建設. 難道老百姓"配合政府行政的能耐" 真的這麼高?????
attile 於 2009-12-18 21:43:54 回應
台北市1994年的污水下水道接管普及率是 17%;1998年阿扁市長卸任時,台北市的污水下水道接管普及率是 41.37%;這四年內污水下水道整治預算約八十億元左右。

英明偉大的馬英九市長八年卸任時,台北市的污水下水道接管普及率從 41.37%% 成長至 81%;而整治預算約三百億元…
顯然這已成了馬皇子民感激涕零的德政,居然還被馬市長拿來當政蹟,藍人大腦敢情是結構不同耶?
也難怪這一套鬼話都有人信吶....
好啦好啦~~馬皇英明,吾皇萬歲萬萬歲!
醬子口以嗎?

老賈/賈忠偉 於 2009-12-18 12:49:48 回應
沒錯衛生紙的長短纖維~的確會影響分解的時間~不過還有一點就是要配合衛生下道的興建~因為廁所污水僅靠化糞池處理,效果有限,如將使用後衛生紙統統投入馬桶,即容易在未妥善處理下,大部分都還是會被直接排入河川中,會增加水中污染物質濃度,造成水環境更大的污染。
台灣的衛生下水道建設不如日本普及,目前只有台北市的衛生下水道接管率超過80%以上,其他地區均不足40%,甚至以台中市而言,衛生下水道接管率目前僅約15%左右,全台灣的衛生污水下水道普及率也大約只有22%左右(內政部營建署在2009年的最新統計),不管如何,還是要請政府加快衛生下水道的興建,這樣才能解決更多的衛生問題!只是建設需要錢,一講到加稅或是稅制改革,整個社會就立刻會興起一股不理性的民粹式反應~我看要在短期內做好衛生下水道-難啊!很難!不過要提醒的是~台北市衛生下水道的接管率會這麼高~就是靠那個現在民調超低的 馬 先生所推動的~做這種事很多人是看不到的!

attile 於 2009-12-17 21:53:39 回應
問題不在化糞池,而在「衛生紙」;
台灣目前用的衛生紙仍是長纖維,這點用到COSTCO買的美國產品和台灣市面上的產品泡水做實驗和對照就知道了

老賈/賈忠偉 於 2009-12-14 17:10:27 回應
政府早就在呼籲「衛生紙」用過之後~就沖進馬桶~這已經不是問題了!只是還有一些家庭或是公共建築~為了打掃方便~還是設置了那個-令人作嘔的垃圾桶!!!當然「衛生紙」可以沖但不包含「衛生棉」!!!
將「衛生紙」沖進馬桶來有另外最大的好處除了美觀(現場不需要擺個令人作嘔的垃圾桶)~還有可以節省每年上百萬的焚化清潔費用~因為正常菌叢的化糞池~可以完全分解「衛生紙」的~即使不完全分解~也不會有堵塞問題!
糾正一下~不管「衛生紙」是不是「回收紙加工再製」或是純紙漿製品~只要不含太多塑料或是化學殘留物~都可以正常分解!!!!所以過年全家大掃除時~到處都可以消毒~唯獨不要將殺菌劑倒入馬桶與下水道~倒下去~才是生態大災難!

Lily 於 2009-12-12 09:23:20 回應
舊式的房子在蓋的時候會先挖幾個大坑在屋子底下, 當然是水泥磚牆的密閉空間,
通常會分隔成幾個相鄰的池子, 馬桶的穢物沖下之後先儲在甲池,
等一段時間糞便分解後會導向乙池, 再一段時間乙池的糞便再分解成細小一點後會流向丙池,
最後分解成水狀的污水流向排水道排入大水溝或河川..
新式的大樓我不十分清楚, 但是也必需有污水處理, 每個城鎮也都有汙水處理場,
不容易分解的紙最後還是造成地球的負擔, 況且還用到漂白劑和螢光劑, 實在不環保..

Sop 於 2009-12-12 09:39:47 回覆
應該是很舊式的房子才"可以 / 有必要" 有化糞池. 叫你把用過的衛生紙丟在筒裡的經驗, 除了台灣, 我只在西班牙很偏僻的山區有過. (甚至在常常缺水, 有配水管制的古巴好想都沒經驗過!) 可是台灣新建的建築那麼多, 何況舊式的也早該改善了, 這似乎應該是政府有責任用稅金來作的公共設施. 而且這種污水應該直接處理而不是流到河川裡去才對. 不管是地下水道的改善也好, 面紙 / 衛生紙的規定也好, 我覺得只要老百姓認為需要改進. 只要有人出來呼籲, 這些事情都不是不能解決的問題. 顯然這些在人們眼裡的重要性還不夠.




Lily 於 2009-12-12 08:55:38 回應
現在很多面紙是用回收紙加工再製, 不太容易容在水中分解,
所以丟在馬桶沖下去後在化糞池中越積越多;
而正統衛生紙經過一段時間後是會分解在水中, 不會造成化糞池的阻塞;
因此有在勸導上廁所少用面紙..

Sop 於 2009-12-12 09:10:30 回覆
"化糞池" 是甚麼? 如何化糞? 雖然世界上各都市有像巴黎那麼寬敞的地下水道並不多, 但是一般來說廁所的阻塞都是在通管的地方受到阻塞, 而不是沖下去以後不能化解才發生問題的. 怎麼會是用 (糞化) 池子來接呢???

不越矩的老巫婆 於 2009-12-09 16:55:58 回應
我以前工作中也有看過一個類似的, 日本人認真的例子 : 參觀廠商的工廠, 走道上見一工人, 對著牆壁一鞠躬. 再抄寫一番. 再鞠躬, 才離去. 原來是填寫滅火器上的檢查日期和時間. 真夠敬業和可愛的 !

Sop 於 2009-12-11 12:08:19 回覆
呵呵呵呵! 這表現的至少是他們慎重, 敬業的精神!

Wat een sterk verhaal!!!! Hahahahaha

甘尼太太 於 2009-12-09 10:44:30 回應
關於衛生紙.............
在台灣,讓我很想不透的卻是「面紙」!
面紙可以當餐巾紙用。面紙可以當衛生紙用,面紙還可以當紙巾用。
好像加油站會送盒裝面紙? 然後到處都是面紙!~~~~
很多人家的廁所裡用的也是面紙。而沒有衛生紙。 不信你找找,在台灣捲筒式的衛生紙還不是衛生紙的主流消費呢。
所以我就不知道大部份的人是不是都把「『面』紙」擦屁股,然後丟到馬桶or垃圾桶了。

Sop 於 2009-12-11 12:06:33 回覆
這倒是真的很奇怪. 我還看過一篇文章說: 衛生紙可以丟進馬桶裡, 面紙不可以! 真是奇怪的說法. 果真如此, 台灣廁所裡展示的"摺紙" 就很容易消失了. 一直覺得很奇怪, 為什麼沒人在這上面做文章?????
瑪妮 於 2009-12-08 20:54:28 回應
呵呵~~~是大開眼界耶 ! 同樣是亞洲人, 生活習性就有很大的差別, 一向沒有時間觀念的我, 也花了很多年的時間才學會守時, 這過程很辛苦

Sop 於 2009-12-09 00:23:39 回覆
以前一直以為日本跟漢族差不多, 都是尊孔尚儒的東亞國家, 根本沒有到日本去的興趣. 出國親眼看了以後, 沒想到日本長期受到中華文化的"薰陶", 竟然跟中國人如此不同, 真是個壞學生!!!

關於衛生紙.............
在台灣,讓我很想不透的卻是「面紙」!
面紙可以當餐巾紙用。面紙可以當衛生紙用,面紙還可以當紙巾用。
好像加油站會送盒裝面紙? 然後到處都是面紙!~~~~
很多人家的廁所裡用的也是面紙。而沒有衛生紙。 不信你找找,在台灣捲筒式的衛生紙還不是衛生紙的主流消費呢。
所以我就不知道大部份的人是不是都把「『面』紙」擦屁股,然後丟到馬桶or垃圾桶了。

Sop 於 2009-12-11 12:06:33 回覆
這倒是真的很奇怪. 我還看過一篇文章說: 衛生紙可以丟進馬桶裡, 面紙不可以! 真是奇怪的說法. 果真如此, 台灣廁所裡展示的"摺紙" 就很容易消失了. 一直覺得很奇怪, 為什麼沒人在這上面做文章?????

瑪妮 於 2009-12-08 20:54:28 回應
呵呵~~~是大開眼界耶 ! 同樣是亞洲人, 生活習性就有很大的差別, 一向沒有時間觀念的我, 也花了很多年的時間才學會守時, 這過程很辛苦

Sop 於 2009-12-09 00:23:39 回覆
以前一直以為日本跟漢族差不多, 都是尊孔尚儒的東亞國家, 根本沒有到日本去的興趣. 出國親眼看了以後, 沒想到日本長期受到中華文化的"薰陶", 竟然跟中國人如此不同, 真是個壞學生!!!

2009年11月20日 星期五

日本印象 四, 日本人的服務精神


在日本旅館裡常可見到一套式的浴室設備. 這種浴室的設計沒有直角, 死角的結合. 容易清理, 永遠清爽. 就是一般的公共廁所也都是精簡, 方便, 舒適. 後來發現, 這種  ”No nonsens” 的設計, 在日本處處可見.



"為什麼日本人設計的東西都這麼精巧,方便?"  我問我的日本朋友. 他說, 那是因為他們有服務別人的精神! 他們希望設計出來的東西能讓人感到舒服, 方便使用. 他強調 "服務的精神" 是日本人待人處世的原則. 他以日本機器人新技術的研發使日本汽車業的科技領先全世界為例, 來說明他們如何以服務為出發點來設計發展.

說到日本人的服務態度, 我還想起在日本從廣島搭電車去看嚴島神社時, 看到在嚴島(昔宮島) 車站裡有一個圓桶, 桶裡放了一堆傘. 桶上的說明好像是: "請離開嚴島的旅客將旅館雨傘留在筒裡." 我一時愣住了. 難道是我看錯了? 傘是那個旅館的? 是私人的或是公家的? 因為這不但是服務, 也是對人的信任. 後來在高山的飛驒民俗村裡, 再次的看到這種沒人管理, 專供遊客隨意使用的雨傘.


在日本的時候, 對日本人的樂於助人的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比方說, 買了便當, 在等便當蒸熱的時刻裡, 不斷的免費送我們茶水飲用. 幾次問路, 也不知怎的, 好像他們都很閒似的, 硬是陪我們走上一段路, 送我們到我們想去的地方. 有一次, 有位先生七拐八彎的把我們送到目的地後, 回頭就跑, 去趕自己的路去了, 害得我們後來都不太敢問路了.

有一天我女兒的照相機出了問題, 讓她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為此我們跑了很多的路, 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小小照相館. 進去求援, 跟那位好似店主人的女士比手畫腳解釋了一番後, 她拿起電話叫了一個人來幫忙修理. 完全免費服務. 女兒感激之餘, 回旅館拿了我們從荷蘭帶來的巧克力回來送她. 她沒說謝也沒說不謝, 只是不解的看著我們. 害我們也覺得怪怪的, 不知如何是好.

到日本好幾天後, 存了不少換洗的衣服. 向民宿的女主人打聽何處有自動洗衣店. 她說她可以幫我們洗. 我的小人之心 讓我擔心她會事後向我們漫天收費, 急忙解釋我可以自己洗. 可是她堅持要幫我洗. 傍晚回到民宿, 一大堆的衣服已經洗好, 疊好, 整整齊齊的放在屋裡. 第二天離開時付房費, 她竟沒提洗衣之事. 我提醒她, 她說那是服務, 不用收費. 覺得過意不去, 我舊技重施, 拿出另一盒巧克力來. 她愣愣的看著我們, 沒有一點高興的樣子, 反而好像有點不知所措.

"為什麼為了答謝日本人的幫忙, 送禮給他們時, 他們的態度這麼奇怪? 是不是嫌我們的禮物包裝不好, 不夠敬意?"  我問我的朋友. 他說: "你不是日本人, 包裝好不好他們不會在意. 他們的反應可能是因為他們不會說英文, 不知如何表達, 有點尷尬. 再來也可能是因為他們沒有因為幫忙別人而受禮的習慣. 在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 突然收到你的禮物, 心裡還沒適應過來, 不知如何反應."

其實我一點也不介意他們的反應. 倒是朋友說的: 日本的發明與創新, 他們 User friendly 的產品, 都是他們 "以服務為原則" 的工作態度帶來的結果. 這種簡單的人生態度能造成的影響; 這聽起來簡單的理論下隱含的深奧哲學, 才真讓我吃驚!




貓妹 於 2013-07-18 10:48:18 回應
幾年前討論電車事故(常常有人自殺), 在日本問過老師, 她說, 因為以前諸侯割據, 天災人禍...日本人其實很悲觀. 萬一沒把事情做到滴水不露, 引起事故, 就連累家族名聲萬劫不復. "別人的看法"與"輿論"非常重要...

Kerry 於 2009-12-01 21:29:52 回應
"以服務為原則" 的工作態度
以前在職場 真的見識到日本人這份精神

瑪妮 於 2009-11-25 04:50:48 回應
可見人民一般的素質是很高的

Nobody 於 2009-11-22 00:00:07 回應
我曾經開過VW也開過Honda﹐前者的引擎很好﹐車子的表現也很好﹐可是坐在後者裡面﹐許多小地方很順手﹐設計得真週到﹐很舒適﹐被體貼的感覺像個王﹐尤其開長途﹐開過後者再回去開前者﹐還真不習慣了﹗

Sop 於 2009-11-23 15:02:20 回覆
我也覺得. 很多日本車裡的Standard, 到了這麼多年來改進有限的Mercedes 或 BMW 的車裡就要特別的加訂, 也不夠舒適. 不過我覺得 Citröen 的舒適可不是一般日本車可以比的. 只是維修起來挺累人的.
 
Yaseen 於 2009-11-21 18:59:45 回應
應該是立刻動手體驗人家的優點 - 好東西不是只有用學的, 還得實踐才行

Sop 於 2009-11-23 15:04:34 回覆
真是知易行難. 就像很多好的意見, 好的規定一樣, 認可跟實踐還常真是兩回事.
Yaseen 於 2009-11-21 18:55:48 回應
日本人這點就還不錯 - 我們的確得學一下人家的優點.

Sop 於 2009-11-23 15:17:20 回覆
在日本的時候, 偶爾看到小鎮的街景, 火車站, 常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看到日本人的禮節與服務精神也讓我懷念小時候, 日本時期留下來的民俗習慣.
比方說, 清晨上學時, 人們殷勤的在家門口打掃門前的人行道, 路上沒有機車, 也沒有堆貨占用人行道的現象. 偶爾也有幾戶人家在走廊前的柱子旁邊放一壺茶水, 一盤茶杯, 供路人免費使用. 不知是不是因為人們越來越向錢看齊, 越來越自私? 這些習慣好像都已不再. 真是可惜.
竺老師 於 2009-11-20 21:11:50 回應
這優點我們該學吧?

Sop 於 2009-11-23 15:21:17 回覆
要作到這種發自心裡的習慣, 可能還需要用 "洗腦"的功夫, 常常提醒自己身體力行. 從慣性到"慣心" 才行. 

謝謝回應.



2009年11月15日 星期日

日本印象 三, 為何日本人長壽


一直以為荷蘭人除了身高 "出人頭地" 外, 也最長壽. 今天見報上一篇標題為"為何日本人長壽" 的文章, 才大吃一驚. 原來荷蘭只在五十, 六十年前是世界壽命最高的國家. 而今已經落為世界第三十名, 在希臘人跟馬爾他人之後! 六十年前平均壽命62歲的日本人現在已高達86歲, 比荷蘭人多4歲! 前兩天, 來自各國的人口學家, 流行病學家和老年醫學家聚首研討的結果發現, 日本跟荷蘭老人最大的不同在於大部分的荷蘭老人獨棟獨居 (或與配偶"獨"居), 其他的則住養老院. 而日本老人多與家人共同生活. 傳統上, 日本老人都是由家族照顧.

根據報告裡的說明,  一個人過了65 歲, 生命已經不是由"死亡因素" 而是"繼續生存的機會" 來決定. 一般人過了75歲, 最需要的其實是照顧,尊敬與愛心. 文中指出:不是荷蘭人對老人的照顧不好, 而是日本人對老人的照顧更好.

雖然我認識好幾個朋友, 在自己住家附近租屋, 將年紀大的父母, 阿姨等家人遷來就近照顧, 但也有人終因遷移受累, 朋友都不在眼前, 生活環境陌生而鬱悶致病以終, 令人感慨. "老樹不宜遷移" 的說法也常被人提起. 敬老反哺的傳統, 在工業化的社會裡漸漸冷淡. 人們生活的步驟加快, 空間加大, 為了求生, 為了工作, 孫兒膝繞的景象早已不在. 不是人情冷淡了, 而是即使子女有心也難達到歡笑滿堂, 生意盈盈的理想. 到底仍有職在身的女兒或兒子無法填補老人心靈的空虛. "現代老人" 大概只能自求多福, 文中後半段談的盡是如何加強醫療照顧, 怕也只是空談!!!!

日本人是怎麼作到的???



在騎著腳踏車往岐阜縣北部高山 Takayama 的飛驒民俗村途中,


看到這精緻的小農場. 雖然常覺得很多日本的東西都小巧玲瓏, 對這小小農場倒也好奇得不得了. 忍不住停下照了幾張相片.



遠處的老人揮手邀我們到他的培育室(Green house)裡坐坐. 他熱心的拿出飲料來請我們喝. 雖然我們不會說日語, 拿著字典"很辛苦的" 也交談了一會兒.



七十多歲的他告訴我們, 他已經退休了. 栽培的這些蔬果, 製作的盆景都是業餘嗜好, 除了自己享用, 大部分是送給親戚, 朋友的.



我們羨慕他的生活, 也羨慕他快樂的人生觀. 高興我們的到來, 他興奮得天南地北的談著. 即使是捨不得離開, 終是要說再見. 祝福這位和善的老人萬壽無疆!









Shillo 於 2010-01-05 21:42:23 回應
與非常老年的長輩同住,要要能頂天的耐心和耐性。難怪日本人要時時去修剪他們的大樹小樹!不然心裡那股積壓的怨氣要怎樣抒發哩?~  只有用刀剪,剪,剪,剪,剪不停。


Sop 於 2010-01-06 15:32:33 回覆
解釋得好!!!,


Sop 於 2009-11-16 19:44:18 回應
Mail from a friend:

Another factor that Japanese live longer is that they are involved with group. Some study shows that Japanese who live in the village are happiest and live longer. It is a film about longevity I've watched on TV.
A friend of mine once told me that his mother plays Mahjong and feels happy. Their Mahjong club go shopping together, eating out together,.... To have someone to share and enjoy together is very important. Their mind has a outlet.

Kerry 於 2009-11-16 09:58:37 回應
人近老年,腳踏鄉土,親情環繞
無慾無求
大概才算最高境界吧

Sop 於 2009-11-16 19:47:21 回覆
聽起來很不錯! 

太陽王路易十四 於 2009-11-16 09:07:45 回應
活得久似乎不是很重要
活得快樂更重要
現在有的已經古稀之年的父母親
一樣還是在為壯年的孩子操心
活得太久如果沒有其他條件配合
寧願還是早點死比較好


Sop 於 2009-11-16 19:52:39 回覆
你說的這種還在為壯年的孩子操心的古稀之年之父母親一定希望能活得比孩子更久, 以免這個不爭氣的孩子不會照顧自己.  人各有志啊! 呵呵呵呵呵
不越矩的老巫婆 於 2009-11-16 02:57:13 回應
我覺得不論與家人住,    或住老人公寓,    甚至於獨居.   最重要的是老人自己要先學會過日子.   例如學畫畫       等任何嗜好.   健康正面的生活態度才是最佳的保身之道  ( 如你遇到的這位先生).    其它的順其自然最好.   到底文化歷史民情都不是一時之間可以改變.    何況,    荷蘭式或日本式生活型態各有利弊.     日式 " 養老 " 可能要在日人年輕時付出比荷蘭人多吧.    所以一生總合所得應該是差不多相同吧 !? 


Sop 於 2009-11-16 19:58:13 回覆
我贊成你說的順其自然, 不能強求. 畢竟每個地方的習俗民情不同. 我就很欣賞我們在路上碰到的這位老先生. 他天天與大自然接觸, 又能以成果自娛娛人, 真是一舉數得. 看來他一定也是無私, 喜歡照顧別人的人.


Nobody 於 2009-11-15 21:54:38 回應
我很好奇這個平均壽命是怎麼計算來的﹖
現在活著的老人﹐很多是經過二戰的幸存者者﹐如果他們能活到現在﹐只要生活規律﹐還可以熬個幾十年﹐都活到像聖經裡說的年紀。
我很好奇﹐如果把二十世紀每一年的出生人數拿來做追蹤調查﹐看看每一年出生的人的死亡日期﹐再用來計算一次平均壽命﹐會是一樣的嗎﹖戰爭﹐瘟疫和流行疾病﹐會造成多少影響呢﹖
別提現在出生率低﹐新生人口少﹐嬰兒死亡率也低﹐除了青少年自殺外﹐意外死亡也少﹐多少都有影響吧。

Sop 於 2009-11-16 20:17:45 回覆
五, 六十年以前的資料, 因為受到戰爭的影響, 可能數據的具體意義有限. 近年來的數據了能就比較準確了. 當然還是看地方. 以前, 在日本年齡超過百歲者, 每逢生日都會收到天皇的禮物. 據說這些年來, 人數遽增, 已經成立了一個專屬部門, 專門處理高齡壽星的禮物. 大概日本人長壽的事實不須懷疑. 可是我也聽在東京上班的人告訴我, 他們的父母都是自己住在鄉下. 他們也只能偶爾回去看望一次. 其他的就只能靠電話了.


2009年4月25日 星期六

日本印象 二, 日本? 那裡我已經去過了!


翻看去年在日本照的相片, 覺得日本真是處處”禪”. 在緊張忙碌的日子裡, 禪的意境特別讓人嚮往. 可是在這個”禪” 的氣氛裡, 似乎也隱藏著一種讓人窒息的規律.

東京皇宮一角



日本京都龍安寺的方丈庭園以枯山水石庭聞名。石庭寬30公尺, 深10公尺, 不用一草一木, 在一片白色的細卵石間擺著15塊大大小小的岩石. 這些細卵石每天都要用耙爪仔細的耙過. 原來是供方丈打坐的地方. 從寺院正門進來穿過有點陰暗的走道進入肅靜石庭的那一剎那, 帶給人一股透心的震撼. 這是日本人 ”Less is More” 登峰造極的藝術創作.





”Less is More” 似乎是日本人的天性. 在他們的日常生活裡, 不論是室內佈置或庭園設計要求的都是簡單與完美. 這種無缺陷的訴求有時會讓日本人有要控制一切的慾望. 結果不管是路邊還是公園裡, 植物的一枝一葉都是經過”許可”才得以存在, 反而讓人覺得日本的自然不大自然.
比方說, 日本人春天喜歡賞櫻, 所以到處都是櫻花, 秋天喜歡看紅葉所以到處是楓林. 公園裡的花有荷花, 蓮花, 鳶尾花,  紫陽花, 樹有竹, 有楓, 還有必須不斷修剪的松樹. 非常的單調一致, 沒有什麼不可預期的.









在日本庭園裡還有引人注目的蘚苔草坪. 日本的氣候適合蘚苔植物的生長, 蘚苔形體迷你, 濃濃密密的蘚苔看起來就像是豪華絨布覆蓋在地上一樣. 日本庭園裡偏好蘚苔類甚於雜亂蓬鬆的野草就可想而知. 在京都銀閣寺裡看到他們對蘚苔草坪選植的用心,  不禁莞爾. 想來這種只有在日本才看得到的”草坪” 不只是因為這裡氣候合適, 管理上需要的細心跟耐心可能也只有日本人才具備!

Moss the Interrupter


VIP Moss




以前我對日本的庭園的確有所偏好, 可是到了日本幾天以後, 發現所有的庭園其實都差不多, 不管你走到那裡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而所有的松樹不論大小都好像是昨天剛剛修剪過的! 我不自覺的開始懷疑日本人的口袋裡是不是隨時都放一把盆景剪??? 看多了以後, 連作夢都看到人們在修剪松枝! 有一天我們的車走在山間….咦? 怎麼回事?? 整片山都是一個樣子? 他們難道連山裡的樹林也不放過? 這也太過分了罷!! 說起來, 日本人對大自然的”多管閒事” 真是讓人害怕. 原來日本的土地有70% 是林地. 其中有40% 種的是一排排整整齊齊的松樹!








在廣島附近, 聞名於世的大神居所在地嚴島山間散步時, 愕然發現山澗溪水的水道裡斷斷續續的很有規律的擺了很多大石頭, 有時為了防止兩岸的礫石黏土被山上沖下來的水侵蝕, 造成水患, 在溪畔兩岸還敷有水泥! 我漸漸的發現這種景觀並不罕見. 後來更聽說在日本三萬左右的山川水溪裡, 只有三條沒有人工堤壩的痕跡.

嚴島大神居


別府地獄溫泉





在往箱根的路上, 突然看到為防水患而修建的導引水流的堤堰工程, 真是怵目驚心, 讓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天哪! 一定要把它弄成這麼難看嗎?

箱根大涌谷火口噴的氣使附近岩石變得脆弱, 1910年的一陣暴雨造成嚴重自然災害, 現在已經滿是阻攔石流的堰堤, 敷設石頭, 鑽孔排氣…等工程.



朋友告訴我這是一種隱藏性失業的結果. 在日本很多區域因為無法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 在不得已的狀況下, 他們就”創造”了很多這類”管理自然”的工作. 結果經濟沒有因此變好, 大自然也被過份人工化而失去了自然.

剛到日本的時候, 這種簡單, 乾淨, 俐落, 有條理, 不喧嘩的特性讓我感受到別處得不到的禪意, 感覺真是舒服. 可是久而久之, 這種跟舊有經驗不一樣的驚奇, 變成了: 怎麼都是一樣? 缺乏驚奇的習慣性! 到日本去玩已經是半年以前的事了, 如果你現在要我簡單的說說我的旅日感想, 我想那應該是: “日本? 那裡我已經去過了!.





海豚星號 於 2010-11-15 19:53:34 回應
看到了第二篇,發現你的文章很有系統的介紹特定主題,是有做功課還是無意間發現的?
果真是交友廣闊,可是能去國外走走真的很羨慕!!

Sop 於 2010-11-17 18:36:01 回覆
日本的經驗真的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部落格裡寫的常常只是旅遊筆記. 能出去走走真的不錯,我喜歡利用出去走走的經驗來了解一個國家.

Shillo 於 2010-01-05 21:15:26 回應
現在大家都哈日哈得不得了。我以為受不了日本的人,只有我一人。在那裡天天有種窒息感。連鄉間裡的天然景緻也被人整理的像剛修剪好的。哪種一絲不苟的美容,我看了都瘋了。只有在原宿我喘到了一口新鮮自由的空氣。

Sop 於 2010-01-06 15:44:45 回覆
真是個人感覺不同. 同行的人裡, 好像只有我有這種排斥感, 所以我只好猛照相卻不敢發言, 以免掃別人的興.

cursor 於 2009-05-01 21:22:05 回應
日本人注重細節一絲不苟的個性實在很令人"敬佩"
不過很多觀念推展到極致是會出問題的
Less is More是 Mies Van Der Rohe 的名言
也只有他能把Less is More發揮到極致
不過我相信住在裡面的人一定會瘋掉



Sop 於 2009-05-03 12:48:44 回覆
說得沒錯. Mies van der Rohe 的建築跟家具都是光凸凸的, 尤其是他喜歡用不銹鋼跟玻璃為材料, 給人一種很冷很沒有感情的印象. 難怪 Robert Venturi 會譏說: 'Less is bore!'
不過日本人喜歡用竹子,木材為原料, 看起來沒有那種冷感. 給人一種安寧雅致的感覺. 不過他們的公共場所一定維持到隨時洗洗刷刷的整潔, 真的給人一種類似潔癖的壓力.

甘尼太太 於 2009-04-28 14:03:44 回應
會不會是 另一種程度的生態失衡啊?

Sop 於 2009-05-03 12:33:52 回覆
'生態' 跟 '自然環境' 是不是相似詞? 我不知道是不是生態失衡, 但自然環境顯然是真的失衡了. 日本人的生活環境裡的建築跟家具很多都是木製的, 看起來好像很接近自然, 但是他們需要的木材量很高. 以前台灣的巨木都被採發走了, 現在中國東北的山林也為日本市場的需求被砍得差不多了. 除此之外, 他們在日本本國裡經營山林也跟農田一樣, 以最經濟的方法很整齊的種植, 然後很有計畫的採發供市場需求. 書裡寫著, 他們按照計畫一方方一塊塊的採發,  使得山丘從上面看下來像 Patchwork!


gintou 於 2009-04-27 21:53:03 回應
我在日本住過八年。請來這個部落看一看
華の宴~e世代藝妓回憶録這也是我取得原作者同意後翻訳的。那本「藤花白皮書」也是我的翻訳的作品。去看的時候,請別忘了点閲一下那裡的広告。(此内容有些部分是日文漢字,不是大陸的簡体字)

Sop 於 2009-05-03 12:20:30 回覆
文筆幽默,輕鬆,非常值得看的文章. 八年時間就能得到機會翻譯這回憶錄, 應該也算是頗有成就的噢 
別擔心是日文漢字還是大陸的簡体字, 看有懂就好!

gintou 於 2009-04-27 21:03:08 回應
到京都去的時候没有去參觀那裡的日本國寶級的厠所?
請來這個部落格看一看http://blog.xuite.net/tensinbanri/bakusyou/22225208

Sop 於 2009-04-27 21:42:49 回覆
京都的沒看過, 倒在高山的 飛驒民俗村裡看過這一個.



這本來就是歷史, 雅不雅都是看的人的心理. 其實廁所還真是個文明產物.
p.s. 你的網頁都是日文, 要看還要讓機器人翻譯一下. http://translate.google.com/translate_t# 你在日本多久了? 班門弄斧請多指教!

Nobody 於 2009-04-26 20:35:37 回應
呵呵﹐我家的草地上也生了不少“豪華絨布”﹐看起來像瘌痢頭﹐我一直在想怎麼整治﹐看來該整治的是雜亂蓬鬆的草呢。

Sop 於 2009-04-27 05:59:11 回覆
我家也是, 每年過了冬天在有陰影的地方就開始長苔. 可是過兩個月由於缺(雨)水, 草地上都是裂開的大縫時, 所有的苔蘚又自動消失了. 不過整治蘚苔我可是嘴上專家.

免費教你幾個整治蘚苔的方法:
1. 把製造陰影的大樹通通砍掉, (如果房子造成陰影, 就把擋住陽光的部份拆除!)
2. 割草時不要割太短, 以3-4公分為宜.
3. 用戳洞機 prikrol 推過草皮, 鬆土.
4. 施肥或到花園中心買專門除苔的鈣粉 (kalkpoeder).
5. 翻土以後, 重新舖草.

祝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