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9日 星期三

海鷗神筆


閒來沒事逛家具展, 奈何家具了無創意.

海鷗輕點天來神筆, 鴻爪留跡倩影相隨.

 數位相機也顯神通, KI哩卡啦亂照一氣,

 簡潔清妙出奇制勝, 藝術家者非我其誰?  

























附註:



Macey2011/04/20 08:59 回應

真有意思~
 
Lily2011/04/19 21:50 回應
真是有趣 !  難找到同妳一樣的照片了ㄋ
謝謝 Sop 精彩分享
 
Sop2011/04/20 01:25回覆
我也覺得很有趣. 我照相是碰運氣,沒有你的專業. 不過手氣好的時候, 也會讓自己開心很久.
 
dodola2011/04/19 21:40 回應
有趣喔!
感謝分享
 
kelly2011/04/19 15:40 回應
好可愛的海鷗!
 
甘尼太太2011/04/05 23:34 回應
比水墨畫還寫意!
 
Sop2011/04/07 00:00回覆
是呀!寫實的腳ㄚ子跟身體投影的搭配實在妙絕, 讓我看得心花怒放.
 
Vincent Kao2011/03/10 05:39 回應
果然童心大發,神來之筆。
 
Sop2011/03/10 05:58回覆
哎! 真是無可救要. 常常為一點小事, 一道光芒, 一滴水珠, 一根小草....就高興好久. 這是幾年前的相片, 不知怎的, 每次看到都高興很久, 今天忍不住了就貼上來啦!!





2011年3月4日 星期五

跟甘尼太太閒聊阿拉伯文(化)


網友甘尼太太見廣識博, 經常給我"家庭作業". 上回在談伊斯蘭文物展的時候提及阿拉伯文寫的可蘭經...等等. 順著她的回應, 我也做了點筆記. 另成一應答文, 就做為回應放在這裡. 甘尼太太言簡意賅的回應, 我就不擅自更改, 直接貼上了. 若有接不上的感覺,請參考前文.

甘尼太太回應:
如果我們用「普通話」來想:共同的語言,就會比較了解,即使一個長沙人、重慶人、高雄人、烏魯木齊人可用普通話溝通,還可以書同文,寫出一樣的字, 但是當彼此只限用家鄉話時,是有溝沒有通的。 方言僅是「次要語言」,或許對中央政府,是。但是各方言系統所形成的文化圈,即使到現在,都還有相當重要的影響力。

在中亞、北非的世界裡,常常會被人拿出來講其「政治文化」特色的,是以「部落」劃分的。

書同文,是的,可蘭經,不論你的母語是馬來文還是波斯文或是東非文,還是閩南語,要讀「誦」可蘭,都是一樣的。    可是並不一定能了解原文的意思。 (給幾天的時間,學習阿拉伯文的字母與發音規則,還是可以誦得出來經文的,只是怪腔怪調且速度快慢不同only!)      佛經也一樣,要「誦」的時候(特別是念「法號」),一樣可以誦得出來,但不解其意。

Sop應答:
說到普通話跟方言, 可能還是要看你怎麼定義. 一個來自長沙、重慶或高雄的人說的話雖然非常不同, 但他們的口語跟"漢字"多少都有相應的關係. 也都可以通過書寫的文字互相溝通. 而烏魯木齊在被漢人稀釋以前,說的是維吾爾話, 也有自己的文字不能算是中國話的方言. (新疆的雙語教學也不過是過去這幾年才開始的. )地方一大, 不同的口語總是難免. 為了方便, 很多國家都有公定標準語言, 可是只要說地方話或方言的人口夠多, 這種一般日常生活的口語溝通, 顯然也不容易消失.

在中亞、北非雖然以前都是部落族群, 但經過西方殖民的影響, 大致已經失去原來的結構了,(可以跟以前的台灣原住民還有後來的南非比較嗎?) 唯獨利比亞, 除了卡扎菲是國家領袖外, 其他政體組織並不清楚, 雖然部落的結構沒有以前那麼明顯, 但部落/頭目的影響力還是很大. 前幾天卡扎菲Muammar Gaddafi 還很得意的對抗議人士演講說自己只是領導人, 不是總統, 無法被罷免.


說到可蘭經, 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阿拉伯文是可蘭經的文字. 自從第7世紀穆罕默德將阿拉(上帝)的話語用阿拉伯文寫下後, 隨著伊斯蘭教的傳播, 阿拉伯文就隨著可蘭經普遍成了它所經過路線的語言了. 波斯(伊朗)原來有自己的文字語言, 可是最後借用的阿拉伯字竟高達波斯語裡的70%. 這些年他們正在努力的"淨化"語言, 希望減少阿拉伯借用語.

語言經過長時間的流傳難免會有演化. 文字的紀錄可以減緩這種轉化的速度, 但不能免除口語的漸行漸遠. 第七世紀時, 阿拉伯語仍在發展初期. 當時一共只有17 個字母, 沒有母音. 但對當時的人來說,應該可以自填不足的音節, 不會引起誤會. 經過口語阿拉伯語的不斷演變, 今天的阿拉伯文已經有28個字母了. 在這種情況之下, 難免會對可蘭經有不同的揣測跟詮釋. (你住過阿拉伯國家, 學過阿拉伯語, 我這麼說你覺得對不對?)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阿拉伯文的可蘭經是上帝的話語, 世界各地的回教徒不管看不看得懂阿拉伯文都必須誦讀可蘭經. 怕一般信徒會會錯上帝的意思, 可蘭經也只能由Iman(伊瑪目或阿匐) 來詮釋. (雖然有很多不同的可蘭經譯本, 但還是有很多爭議) 同樣的原因, 天主教以前也只有拉丁文聖經(好像也有希臘文的?), 信徒只能藉著神職人員跟上帝談話, 向上帝懺悔. 不知道這種神祕性跟後來回教的Sufism(蘇非教派), 入魔似轉圈圈的蘇菲舞是不是有關係.



但話說回來, 好像每一種宗教都有某種"神秘" 的氣氛. 不管怎麼說, 宗教是一種感性文化不是理性科學. 現在不但印度教, 佛教誦經打坐, 連天主教, 基督教徒也開始練習打坐. 台灣的童乩跳廟, 天主教徒在葡萄牙Evora 一步一跪的行5 公里路, 藏族一步一趴的朝聖歷程都多多少少有點這種著魔, 身不由己的意味.


P.S. 文中可能有些似曾聽過見過, 有些自己揣摩會意, 沒有再查證,
讀時請不要太認真. 有任何不同見解的網友, 請不吝指教.

另記: 二十年前, 我在火車上碰到一個十來歲的華裔女孩兒, 很認真的讀梵文經典. 我很好奇, 就問她, 書裡面寫的是什麼? 她說, 剛開始時, 她也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唸, 現在唸順了, 雖然還是不會用文字解釋, 可是感覺上好像已經完全了解了, 唸時有種解放的快感.
讓我印象深刻!!!!

 






Vincent 於 2011-04-04 06:54:59 回應
基督教就是比伊斯蘭教多了一個十六世紀的馬丁路得,整個歐洲文明才因此解放。中國文化,似乎也還沒從傳統權力架構中解放,雖然有型的帝制消失了。


Sop 於 2011-04-04 16:26:31 回覆
其實文藝復興以後, 各行各業, 社會各階層啟蒙運動的趨勢, 造成了整個社會意識的改變, 人文主義之崛起跟宗教的改革也是齊頭並進的. 馬丁路德可能比較有名, 可也只是其中之一例. 中國文化之解放還有待努力. 沒有社會集體之覺悟, 沒有知識分子向傳統挑戰的力量. 單憑梁啟超, 魯迅少數幾個人呼籲是不容易造成氣候的. 傳統權利之迷惑跟偶像崇拜的習性使我們甘於被束縛, 中國的文藝復興是復古, 跟西方的文藝復興是同辭不同義, 逆向而行的錯誤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