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鎮隨筆

2006年1月1日 星期日

目錄: 葡萄牙

2007

避寒好去處 - 阿爾加威 Algarve (一)

避寒好去處 - 阿爾加威 Algarve (二) 一見鍾情

避寒好去處 - 阿爾加威 Algarve (三) 建築

避寒好去處 - 阿爾加威 Algarve (四) 宗教

避寒好去處 - 阿爾加威 Algarve (五) 教堂

避寒好去處 - 阿爾加威 Algarve (六) 自然景觀

避寒好去處 - 阿爾加威 Algarve (七) 相片檔

避寒好去處 - 阿爾加威 Algarve (八) 海灘漫步 1

避寒好去處 - 阿爾加威 Algarve (九) 海灘漫步 2

避寒好去處 - 阿爾加威 Algarve (十) 海灘漫步 3

避寒好去處 - 阿爾加威 Algarve (十一) 海灘漫步 4

阿爾加威 Algarve (十二) 老人與海




 2010

里斯本剪影 (一) Caparica 海灘

里斯本剪影 (二) 新水泉農場

里斯本剪影 (三) 葡萄牙簡史 

張貼者: Sophia Legro 於 下午5:51
以電子郵件傳送這篇文章BlogThis!分享至 X分享至 Facebook分享到 Pinterest
標籤: 目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標籤

  • 閒聊 (78)
  • 荷蘭隨筆 (55)
  • 荷蘭風光 (37)
  • 中國 (25)
  • 印尼 (24)
  • 目錄 (23)
  • 法國 (20)
  • 印度 (18)
  • 古巴 (16)
  • 葡萄牙 (15)
  • 土耳其 (10)
  • 宗教 (10)
  • 奧地利 (9)
  • 比利時 (9)
  • 台灣 (7)
  • 希臘 (6)
  • 捷克 (6)
  • 日本 (6)
  • 阿姆斯特丹 (6)
  • 教育 (5)
  • 藝術 (5)
  • 摩洛哥 (4)
  • 政治 (3)
  • 瑞士 (3)
  • 西班牙 (3)
  • 丹麥/哥本哈根 (2)
  • 吉普賽人 (2)
  • 德國 (2)
  • 美利堅 (2)
  • 蘇俄 (1)

網誌存檔

  • ►  2020 (1)
    • ►  9月 (1)
  • ►  2016 (7)
    • ►  8月 (2)
    • ►  6月 (1)
    • ►  3月 (1)
    • ►  2月 (2)
    • ►  1月 (1)
  • ►  2015 (21)
    • ►  12月 (1)
    • ►  11月 (3)
    • ►  10月 (1)
    • ►  9月 (5)
    • ►  8月 (1)
    • ►  7月 (1)
    • ►  6月 (2)
    • ►  5月 (3)
    • ►  4月 (3)
    • ►  1月 (1)
  • ►  2014 (38)
    • ►  12月 (2)
    • ►  11月 (5)
    • ►  10月 (2)
    • ►  9月 (3)
    • ►  8月 (5)
    • ►  7月 (4)
    • ►  5月 (1)
    • ►  4月 (1)
    • ►  3月 (6)
    • ►  2月 (1)
    • ►  1月 (8)
  • ►  2013 (48)
    • ►  12月 (6)
    • ►  11月 (12)
    • ►  8月 (3)
    • ►  7月 (3)
    • ►  6月 (3)
    • ►  4月 (3)
    • ►  3月 (5)
    • ►  2月 (8)
    • ►  1月 (5)
  • ►  2012 (38)
    • ►  12月 (3)
    • ►  10月 (1)
    • ►  8月 (1)
    • ►  7月 (15)
    • ►  6月 (2)
    • ►  2月 (10)
    • ►  1月 (6)
  • ►  2011 (43)
    • ►  12月 (2)
    • ►  11月 (1)
    • ►  10月 (1)
    • ►  7月 (9)
    • ►  6月 (15)
    • ►  3月 (3)
    • ►  2月 (4)
    • ►  1月 (8)
  • ►  2010 (34)
    • ►  10月 (3)
    • ►  8月 (1)
    • ►  7月 (3)
    • ►  6月 (11)
    • ►  5月 (6)
    • ►  2月 (2)
    • ►  1月 (8)
  • ►  2009 (30)
    • ►  12月 (4)
    • ►  11月 (5)
    • ►  9月 (2)
    • ►  8月 (2)
    • ►  7月 (1)
    • ►  6月 (3)
    • ►  5月 (1)
    • ►  4月 (2)
    • ►  3月 (6)
    • ►  2月 (2)
    • ►  1月 (2)
  • ►  2008 (21)
    • ►  12月 (1)
    • ►  10月 (2)
    • ►  9月 (2)
    • ►  8月 (2)
    • ►  6月 (1)
    • ►  3月 (4)
    • ►  1月 (9)
  • ►  2007 (57)
    • ►  12月 (2)
    • ►  11月 (2)
    • ►  9月 (1)
    • ►  8月 (1)
    • ►  7月 (1)
    • ►  6月 (5)
    • ►  5月 (9)
    • ►  4月 (13)
    • ►  3月 (11)
    • ►  2月 (10)
    • ►  1月 (2)
  • ▼  2006 (44)
    • ►  12月 (8)
    • ►  11月 (11)
    • ►  10月 (2)
    • ▼  1月 (23)
      • 目錄: 奧地利
      • 目錄: 捷克
      • 目錄: 日本
      • 目錄: 葡萄牙
      • 目錄: 瑞士
      • 目錄: 閒聊
      • 目錄: 土耳其
      • 目錄: 古巴
      • 目錄: 摩洛哥
      • 目錄: 西班牙
      • 目錄: 台灣
      • 目錄: 比利時
      • 目錄: 吉普賽人
      • 目錄: 美利堅
      • 目錄: 希臘
      • 目錄: 德國
      • 總目錄
      • 目錄:法國
      • 目錄: 荷蘭風光
      • 目錄: 荷蘭隨筆
      • 目錄: 中國
      • 目錄: 印尼
      • 目錄: 印度

關於我自己

Sophia Legro
檢視我的完整簡介

格友留言

載入中…

熱門文章

  • Appendix of 最幸福的歐洲人
    說巧不巧,剛談完荷蘭人的愛心,就看到今日nu.nl 有關荷蘭慈善事業的社論.茲將其譯成中文,當我上回”最幸福的歐洲人”的盲腸 ,一併掛上! (註: 這是給荷蘭人自己看的社論) 對貧窮的援助  根據昨天發表的資料,我們在2005年捐給慈善事業的總額將近十億歐元....
  • 布魯日一瞥 (二) 大鐘樓
    一到布魯日馬上就被它散發出來的中古世紀的氣息所吸引. 那數百年前就臥在馬路上堅硬的岩石方塊( 註 ), 在冬日的斜陽下, 顯得格外的詩情畫意; 那載著遊客的馬車經過時發出的”兜個! 兜個!”的馬蹄聲; 那穿錯於房舍間的流水發出的潺潺聲不絕於耳. 放眼望去不是壯觀雄偉的政府建...
  • 古巴故事 (七) 生意興隆的修理業
    新十年﹐舊十年﹐修修補補又十年。在哈瓦那, 我沒見過什麼珠寶店, 修首飾的攤位倒看過不少。他們雖然只是修理舊貨, 一般看起來還是挺隱密的。好像這些舊貨在他們的眼裡, 仍有連城的價值。當然, 其中一定也有真正值錢的古董, 沒去問過: 除了修理外, 他們是不是也可作地下轉賣的生意?...
  • 伊斯坦堡行 7. 高架渠道
    羅馬人蓄水槽的工程雖然驚人,將城外山區的水引進城裡的工程也不可小覤。地下水宮的泉水是從19公里外北方的樹林裡,經過高架渠道(Aqueduct) 跟地下渠道(Qanat)引過來的。 人們先在山區裡尋得地下水源,然後向下鑿井為蓄水源頭。沿著從水源到出水口處一路挖掘深井,一方...
  • 安鎮隨筆(四)地方風光與人文
    荷蘭人有著非常強烈的 “個人” 意識, 但昔日英國人所嘲諷的 “Go Dutch” 並不等於小氣。事實上, 荷人每年的捐款在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 (絕對值!)。濟弱扶幼是荷蘭的傳統。在安鎮你還可以看到十七世紀的孤兒院, 但是最有名的還是十九世紀末的一位寡婦。除了醫院和養老院外, ...
  • 相片不是寫真
    我有個怪癖, 整理相片時,總是儘量避免 Photoshop 的介入. 透過 Photoshop 雖然可以調整相片的光度和對比, 增加相片的美感和氣氛. 可是此功能常被人們不經心的濫用. 過度的加強光度和增加對比, 會使影像結凍, 使人有”可遠觀而不可近玩焉”之距離感. 此時...
  • 避寒好去處 - 阿爾加威 Algarve (十一) 海灘漫步 4
    “發展經濟”的相似詞是”破壞自然”, 旅遊業的發達是讓人不安的進步! 雖未歎吟''高處不勝寒', 沙灘卻伸出多情的手,邀我重回她的懷抱. 浪潮還是那麼的勇, 礁石還是那麼的穩; 海沙還是那...
  • 健行荷蘭沙丘間 (下)
    在堤防建好以前 ,Petten 跟 Callantsoog 之間 , 本來都是大大小小的沙島 , 西元 1596 年 , 有了海堤防的建設後 , 這裡就慢慢的積沙成一個達六百多公頃的沙丘自然區 . 在這沙丘區裡有乾地 , 窪地 , 沼澤區 , 草原區 . 樹林區 ....
  • 奧地利看雪記 (三)
    放了自己好幾天的部落格假, 在奧地利最後一天的活動不交代一下, 總還覺得不太對勁. 其實, 那天天氣並不很好, 沒光影的變化也沒有重峰疊嶺的透視感. 初時還真有點兒失望, 後來走著走著發現一路上就我一個人時, 缺點頓然成了優點. 眼前的世界只屬我一個人! 想到前兩天也曾獨擁...
  • 荷蘭自然林區
    十六世紀末期,因法國對新教徒的殘害,有很多的法國人紛紛遷往荷蘭避難.西元1795年拿破崙入侵荷蘭,成立荷蘭王國,封其弟(Lodewijk Napoleon) 為國王,為荷蘭帶來了很多的法國文化.可是後來因為拿破崙不滿其弟以荷蘭利益為優先的管理法,在1810年將荷蘭直接佔領變為法...
浮水印主題.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