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1日 星期三

天池 (上)


從烏魯木齊到天池大概只有兩個多鐘頭的車程.除了包計程車外,只能跟遊覽車或公車走.遊覽車跟公車都是一樣,人滿開車,下午再原車返回烏魯木齊.因為我們打算在天池過夜,所以只好買兩天的票.一天去,留下過夜.第二天再搭另一班車回烏魯木齊.

雖然九點才發車,我們還是一早就起來了. 今天的天氣非常晴朗,因為即將離開鬧市到山上看星星,我們兩個的興致都不錯.





天池位於天山東段,在天山最高的博格達峰的山腰上,距烏魯木齊約110公里. 湖面海拔1980公尺,長約3.4公里,平均寬為1公里.中間有個細腰連結大小兩湖,狀似葫蘆.聽說湖水的倒影主要是天色,所以湖水清澈,常年碧藍,景色絕佳.

遊覽車駛出不久,人工綠化的績效就漸消失,目光所及之處,只剩光凸一片.但色彩和諧的山丘隨著神秘的韻律起伏摺疊,甚是迷人.知道在行進中的車裡不可能捕捉到什麼好的鏡頭,只好”用力”的看了.







在中國撘遊覽車旅行的兩大特色是:1. 旅客間互動少. 2. 途中一定會提供你買中藥或紀念品的機會. 這裡因為氣候乾燥的關係,中藥都是自然乾燥,也沒有儲存的問題.品質特別的好.到這裡買中藥,似乎是很多遊客來此一遊的主要目的之一.我們的車靠著比我們早來的五,六輛遊覽車停了下來,大夥兒一下子就都擁進了這中藥大賣場.中藥店裡,有好幾個房間,藥材擺得滿山滿谷的.這一站一停就是一個多鐘頭.看到許多人拎著大包小包的再次回到車上,可真開了我們的眼界,也算是上了一堂”認識文化”的課.



就這樣,一路上,除了導遊稍微介紹了一下今日的行程外,實在也沒啥值得一提的.約莫十二點半左右,車子終於駛近天池.為了避免天池附近空氣的被污染,遊覽車必須停在離天池湖邊還有一段距離的停車場裡.從這裡遊客可選撘電纜或小型開敞電車前往有載客遊艇的天池湖邊.



Lonely Planet 裡提到的 Rashit 先生看到我們帶著行李在排隊,認定我們是準備到他的營地過夜的遊客. 便叫他的女兒來送我們過去. Rashit 先生是哈薩克人,英文說得不錯,中國話也還可以.可是不知為什麼,他的女兒卻中,英文都一竅不通? 她叫來一輛開敞電車,將我們載到一個小亭子後,就儘自的離開了. Rashit 先生說會有人來帶我們到營地去,可是我們等了半個多鐘頭,除了偶爾有”不受環保限制的另類少數民族” (people who has more equal than others )開著黑亮的VIP車疾急駛過外,不見任何其他人影. 好不容易看到幾個外國遊客經過,據他們說前方好像有個營地,於是我們就決定自己循著棧道走走看.



悠遊的逍遙在這迂迴的湖邊棧道上, 隱隱約約的仍可看到遊客聚集的碼頭.體會到這種享受的奢侈.不知怎的?雖然每次出門旅遊,都是以人文社會的認識為主,

但它的高潮卻總是那離開人群,獨享大自然的時刻.我們沿著棧道,不知終點在何方的向前走著.一路上,空氣清新,景緻宜人.



 

 


坐了半晌的車,這會兒舒活舒活兩腿本也是不錯的事,人總是要往好的方面想! 只是問題出在拎在手上的二十多公斤行李.因走的時間越長,行李也越發的顯得沉重了起來.我雖不服老,腳步卻越走越慢.兒子決定先走,到了營地,放下行李後,再回頭幫我拿行李.這寶貝兒子算是沒白帶!





走了半個多鐘頭,終於到了所謂的營地. 營地上零零落落的有著三,五個”yurt”, 也就是我們所謂的蒙古包.其實, 它並不是蒙古人專有,在中亞一帶的遊牧民族住的都是這種圓型的氈帳.只是目前在中國嚴禁游牧生活.這種氈帳除了取代了石建的房子外,已失去以前遷徙遊牧的味道了. 每逢夏季,就有少數的哈薩克人被准許在這裡經營旅遊事業.他們在這裡搭帳建營,入冬再下山避寒.他們將自己的帳棚租給遊客使用,自己就暫時住在臨時隨便搭的長方形小帳房裡.



氈帳有好看的,也有隨便湊付的.用木頭架子撐好後,外面用駱駝皮,帆布或塑膠布舖蓋好;裡頭離地約莫二,三十公分處,用木板搭起來的平台上舖放一層毯子,算是床.裡面圍著帳棚,掛滿了顏色鮮亮的毯子.中間爐台上有個長長的煙囪,從上方通風透光的圓洞伸出帳棚外.這爐台除了可以生火取暖外,大概最多也只能用來煮點水什麼的, 因為我們在附近看到的哈薩克人都蹲在屋外做飯.





營地裡除了我們以外, 還有兩位英國人跟一位澳洲人.他們在這兒已住了一晚,捨不得走,打算今天再宿一夜. 因為午餐還需稍等一陣子,放下了行李,,我們就在附近隨便走走,跟鄰居打個招呼,也順便認識一下環境.無意間看到Rashit 太太正在準備我們的午餐!










wonder 於 2008-01-14 20:42:03 回應
天池很美,十年前去過,變得現代化許多了,謝謝精彩照片,讓老朽回味.

永方哥 於 2008-01-14 17:20:03 回應
好特別的炊具!

甘尼太太 於 2007-11-24 15:00:26 回應
我快笑暈了..............shit's yurt!!!!!!!!!!!!!!!!!!!!!!!!
MRs. J.P. Gunning留 哈哈哈哈哈哈
Sop 於 2007-11-25 03:47:14 回覆
Laughing is healthy!

甘尼太太 於 2007-11-21 09:13:00 回應
每逢夏季,就有少數的哈薩克人被准許在這裡經營旅遊事業.他們在這裡搭帳建營,入冬再下山避寒.
--------->我不知道Sop姊記不記得,小學的社會課本裡提到的山牧季移,好像只有說瑞士有。沒提到這些住yurt的人。
Sop 於 2007-11-21 22:07:05 回覆
我就知道你唸的書比我多,我是唸理的,不懂什麼山牧季移不過,大陸上不准人民季移倒是真的.電視上也看過蒙古人描述他們以前的遊牧生活,還示範過他們如何收營,搭營.在大陸上,每個人都要有地址.只是還有一些人不知道他們的地址是什麼而已

甘尼太太 於 2007-11-21 09:10:55 回應
雖然知道你沒拼錯(特別是哈薩克人又多會用俄文拼法),但一般對於那「包」的拼法,是yurt.
有了這次的烏魯木齊的訓練,和親自生出來的挑夫,你一定不會對
Issyk Kul (also Ysyk Köl, Issyk-kol; Kyrgyz: Ысыккөл, Russian: Иссык-Куль) 倒胃口
Rashit的太太可能是花很多功夫才去弄到那個肉!(看起來像牛又像豬,如果是豬,你要這個回教徒準備豬,也太XX了.....)
Rashit的太太叫啥名字啊?你真的是在歐洲住久了,都不知道人家Rashit是個男人的名字,他的女人保證有個很好聽的名字的......
Sop 於 2007-11-21 21:59:11 回覆
多謝你的提醒,根本是手誤.(荷語的 j發音似英文的 y是也)
在塔什库尔干和喀什碰到一些Kyrgyz人,衣著倒是看了.他們說的話就真的是有聽沒有懂了.不過我可以想像你會操他們的語言.很像俄語嗎?
故事裡的細節常常不得已必須放棄不提.其實,這裡還真的有人似乎不太受宗教的束縛.話說回來,我們至少有五個人來分那'鏟'肉,分到的肉太少,沒能嚐出是什麼肉來.不過,我猜是小羊肉.
那Rashit太太會說的中文有限,根本無法知道她到底叫什麼名字.不過人家荷蘭人寫信時,常常也寫什麼: Mr. & Mrs.Jan Janssen 之類的.何況人家Rashit 聽起來也還蠻好聽的.
回程時,被Rashit先生放鴿子,害我們差點兒沒趕上車.回家後,看到有一張相片不小心把'Rashit's yurt'照成"shit's yurt". 其實,叫她Rashit太太還算我厚道呢!!!

2007年9月1日 星期六

北京四合院


他在北京的時候,曾到胡同裡的一個四合院裡去參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跟小犬臨行前,他若無其事的將此四合院的地址跟電話號碼給了我們,並告知他已幫我們在那四合院”賓館”預定了房間.想到我今天的懶跟惰性的形成,實在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J 到機場來接我們,他雖是老北京,可是北京實在太大了,他光忙著說話,屢屢錯過該改道的標示, 加上胡同區又標示不清,本來不到一個鐘頭的路,我們卻在路上足足轉了兩個半鐘頭才找到這四合院.


聽說北京舊區,什剎海 一帶,在清朝的時候住了不少滿州人.我們下榻的四合院主人荊先生正巧就是滿人,家族在這兒已住了好幾代了.據稱他的爺爺還曾任張學良的參謀長.

乍入四合院, 只見一方中庭, 院落寬綽, 花木扶疏, 綠意盎然,猶如世外桃源.一股親切寧靜的氣息頓時沁人肺腑.



我們將行李放下後, 荊夫人便砌了一壺茶,跟我們一見如故的天南地北的聊了起來.說到四合院的典故跟忌諱更是口若懸河,如數家珍.讓我上了中國之旅的第一堂課.
在什剎海附近的四合院原多為官宅,經過元,明,清三個朝代的改革演變,人口的增加,許多官宅早已變民宅了.現存僅住一戶人家的四合院只剰3%,其餘皆已成了住有多戶的大雜院了.

四合院原是一種由東西南北四方的房屋圍起,中間有個庭院的封閉式建築.我們住的四合院賓館在大金絲胡同裡,佔地大概有300多平方米.從大門進來,大約兩,三米處面對大門的是上有磚雕的影壁.影壁有擋外人視線,保障隱私的功能.


走過此通道,向左轉有個月亮門(大戶人家,也有採兩邊有倒垂的雕花垂蓮柱頭的垂花門). 過了門,便到了中庭.說從前的大姑娘大門不過,二門不邁,這個二門指的就是這道門

 

進大門後左轉也是有典故的.走在胡同裡,往住家裡頭看,你會發現所有的四合院(大雜院)都是進門後向左轉,這叫”左青龍”,只有王府或廟宇在進門後可以右拐,謂之”右白虎”.


圍著中庭的四面房屋個自獨立,外觀各異.荊太太說北京四合院是根據中國人天圓地方的說法建的,格局四四方方非常講究.四合院的中庭是中國五行之說裡的土;坐北朝南,冬暖夏涼的北房寬敞高大,是上房. 上房或三間或五間. 中一間為設有祖宗牌位的大廳堂,東間住主人,(東家,房東是對主人的尊稱) 性屬水.東西兩廂住子女.東廂性屬木,住兒子,是謂少東家. 女兒就住西廂.因西廂性屬金;所以稱姑娘為千金小姐,又因金剋木,所以東廂的房子建得比西廂要稍微高大些.南端的一排房子是倒座房,采光不好,一般作為客房或下人住的房子.

有關四合院有個人人會說的順口溜: 老爺,肥狗,胖ㄚ環; 天棚,石榴,養魚缸. 在這裡老爺當然是荊先生,可就看不到肥狗跟胖ㄚ環.除此之外,院子裡的石榴樹象徵著笑口常開 (雖然在只准有一個孩子的政策之前,寓意多子多福!).

養魚缸裡有為消防準備的水,象徵財富,魚缸裡的金魚代表金玉滿堂.

另外還有裝飾用的水盤.盤裡有水,象徵財富. 盤上有太湖石鎮壓,不讓財富跑掉,也代表著時來運轉.



院裡不可無樹,免得人囚於其間;不可只種一樹,避免困境.

說到這裡,荊夫人口沫橫飛,愈是興奮了起來. 啜了一口茶後,又滔滔不絕的說將起來…

要多種丁香,藤蘿類紫色的花,以增紫氣.

種竹,有竹報平安之意.

不種桃花,避諱男人有桃花運;

不種杏花,以免女人家紅杏出牆.

不種松, 柏,避免死亡,晦氣.

不種桑也不種梨,因與”喪”跟”離”諧音…..

唉喲,我的媽呀!這算啥門子創意啊?

原來,不單民宅為四合院;官宅,王府,寺廟甚至故宮皆然.只是格局較為複雜,豪華;有靠著遊廊聯接的四合院多個.一方四合院稱為”一進”.官宅之四合院常有兩進或三進. 本想參觀一個原屬四品官以上的豪華四合院.但因時間過早,不讓打擾清夢,不得其門而入.著實可惜.

 

荊先生建議我到附近的廣化寺去看看.我不會進香,有點猶豫.他說買把香,走到裡頭找個地方把香放下就成,”只是去看看較完整的四合院唄!”後來我真的依法泡製,不料,才進寺裡的庭院,就被

執事的方丈給擋駕了下來.”你是來幹什麼的? 今天不開放,不可以進去!”







噢, 嚇了我一跳,當即退出.只好使出下策,轉往故宮去看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了.



P.S.
我們住在西廂,房間不大. 與主人共用一盥洗間.這盥洗間是在東廂的北間.是後來改建的.



走在胡同之間,你會發現到處都是公廁 (官茅房),管理員就坐在廁所門口. 我沒進去過,聽說還很乾淨.傳統的四合院是沒有廁所的.富有一點的人家會在四合院的東南角挖一所謂的"滲井"、"滲溝".按時請人來清理.湊巧在8 月22號的中國時報電子報裡有段訪問,謹抄錄於下,也方便了解大雜院的實況.

問:有報導稱很多四合院與胡同居民,因居住條件差而贊成拆屋改建?

答:這種說法是誤區,官方刻意宣傳的,我到四合院最喜歡拍廁所,大家都認為四合院與胡同沒有廁所、只有公廁,這是錯誤的,每間四合院都有廁所,小時候我家就有,有位勞動模範解放前還到我家挑過糞。

文革時大批居民遷入四合院,房間不夠就在廁所上搭蓋房子,所以廁所沒了,您想想,您家突然間搬進三、四十個人,生活質量如何要求、不可能!現在那些已經歸還的四合院,業主將老舊四合院整修得很好,關鍵是看屋子是不是自己的。





米米 於 2009-01-26 00:37:04 回應
好棒的介紹!也真要感謝你的東家荊夫人,若沒有她的滔滔不絕,我們也就不會知道這麼些典故了!
上次胡同遊得不夠盡興,下次我還要去!

Carmeespanya 於 2007-10-17 21:05:31 回應
北京, 己去過5次了. 北京的四合院, 北京的老胡同令人流連忘返~~~~~

mo mo 於 2007-09-26 00:16:21 回應
北京四合院人家 禁忌真多
不種桃花, 不種杏花,
不種松, 柏,
不種桑也不種梨,
要多種竹,保平安
種丁香,藤蘿類紫色的花,以增紫氣.
我們家庭院以上只兩種沒種看來非砍不可了

Sop 於 2007-09-26 08:34:25 回覆
哈哈哈哈, 西方人不怕'四', 中國人不怕'十三'. 不信上帝的人不會被上帝罰! 別人的禁忌可是信不信由你嘍!

不越矩的老巫婆 於 2007-09-16 18:09:50 回應
嘿, 朋友. 真不好意思, 有一事請教. 怕佔篇幅太大. 又和此文幾乎不相關. 故用隱藏回覆.
你上文中 " 中國時報電子報裡有段訪問 " 的 電子報 如何做成如此 Hyperlink ?
我只知道, 在 word 中, 可以用畫面上方的 " insert / Hyperlink " 功能做到. 但是在部落格中,找不到此功能ㄚ ??? 方便指教一下嗎 ? 先謝了 !!

qianma 於 2007-09-04 19:42:00 回應
看妳詳實描述有如身臨其境!
Sop 於 2007-09-09 00:20:42 回覆
Dear Qianmama,
xike! xike! 對不起,電腦跟我開玩笑.害我好久都不敢開電腦. 終於等到我家老闆回來了,想讓他看看到底是哪裡出問題;電腦卻正常得不得了.連電腦都會看人辦事,真拿它沒辦法!
不會寫文章, 只好看圖說故事啦! 我還在跟你的泰國風情喲!

不越矩的老巫婆 於 2007-09-01 18:32:36 回應
嘿 , 原來, 四合院房子, 還有那麼多的學問ㄋ !!
Sop 於 2007-09-09 12:11:41 回覆
到底是好幾百年的文化中心. 本來中國人的五行,我總是記不得,聽過房東太太解釋後,一下子就清楚多了.在北京問路,他們多半會用東西南北來說明,像是;向南走,向西拐... 我想這跟四合院的建築原則,跟人們的生活習慣有關.
倒是忌諱多得嚇人,西方人的忌諱數字13, 不可從樓梯下走過....比起中國人的規矩來,真是小巫見大巫.不知這跟沒有西方式宗教的複雜教規有沒有關係?會不會是因為太多的自由,反而帶來心理上更多不知怎麼辦的恐慌所以才有這麼多的規矩,使有原則可依循?

2007年8月31日 星期五

在洛陽的一天


這趟旅行不知怎的竟破天荒的跟當地的旅行團跑了幾次.雖然回來後,很是懊惱.因為跟著旅遊團跑,不但常要到自己沒興趣的地方趕場,想看的東西也常因時間不够,只能點到為止.最糟糕的是,不用動腦筋;就連導遊的話,也是左耳進,右耳出.根本記不住.回來後,發現自己對旅途上的所見所聞,實在沒什麼印象.好在還能安慰自己的是: 不管是什麼經驗,不都是一種經驗嗎?

說起到大陸旅行,還真需要一點想像力.看到古蹟時,當感謝建古蹟的人的用心良苦. 聽導遊的說明時, 不要太認真. 上網查資料時,如果沒看到1949年以後古蹟的動態時,要自己填進文化大革命的大破壞.如果看到有關毛主席,共產黨或中國政府負面的資料, 而又有興趣時,不妨存個檔, 因為過兩天再查時,你可能會被告之”此網頁不存在”!

坐在從洛陽往少林寺的車上,想起去年在鳳凰衛視上曾看過大陸上積極建設可開發古蹟的努力的報導. 就今天來說,雖然到西方取經的玄奘在哪兒出生的還有爭議,我們的第一站卻是參觀他的出生地, 跟他小時候住的房子!!我的歷史常識有限,跟著旅遊團走馬看花,也實在沒能力寫任何有意義的東西. 只好挑幾張相片,加上點註釋,算是XXX來此一遊的證明
罷!

· 這寺就在玄奘老家旁.毫無疑問的,居中者為玄奘. 




· 只要人類有此需求,宗教信仰是無法禁止的.



· 後來我們最怕看到這種AAAAA級國家景區的標示.因為這個A的等級其實就是人工粉飾多寡的級數.



· 永泰寺皇姑樓始建於北魏 (521年).是佛教禪宗傳入中國後修建的第一座尼僧寺院,也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皇家尼僧寺院,號稱佛教禪宗尼僧祖庭. 原名明煉寺.因孝明帝之妹永泰公主入寺為尼而改名.與”天下第一剎”少林寺有姊妹院之稱.


· 塔
林在少林寺以西,約250公尺的地方.歷代為有名望的和尚圓寂後所建之塔.骨灰或舍利子等存於其下.忘了問在這裡是否可看到印象裡柳公權塔林碑拓印的原蹟.




· 我
鄰座的老先生,十幾年前,已來過幾次,為了省入門費,自己一個人留在車上看說明書.我們才回到車上,就聽到他說:”這是怎麼回事兒? 以前我來的時候,好像只有幾十座塔, 說明書上怎麼說有兩百多座呢?’事實上,走在塔林間,我也一直在揣摩那個塔是新建的那個是舊有的.根本無法沉醉在塔林所應帶來的古文化氣息. 


· 這是建於唐貞元七年 (791年)的”法玩禪師塔”,是現存塔林中最早的一座古塔. 



· 中嶽嵩山少林寺位於河南登封縣西北,嵩山西麓.是中國最早的禪宗寺院.北魏太和十九年,孝文帝元宏為印度僧人跋陀居留傳法所建.門額上少林寺三個字據說是由康熙皇帝親筆提的.



· 信不信由你! 導遊說這是少林和尚在這裡練指功的結果.



· 導遊說,這”藏經閣”的藏字少了幾筆,是因為(文革時)藏經閣和所藏的經全被燒毀.現在藏經閣已重建,但裡頭卻沒”經”可藏了.



· 大雄寶殿的側面.



· 不一樣的夏令營!




· 現在少林寺已經不是香火延綿,普渡眾生的地方了.



· 新的經營方式,使少林寺年入達千萬英鎊. 這裡的和尚用手機,開好車,印名片….寺中 僧人釋延王 的名片正面寫著”少林寺易筋經洗隨經傳人”,背面列了”少林網站首席執行官”,”河南少林寺影視有限公司董事長”等七個官職.




· 不用解釋了. 



· 走向少林寺的康莊大道.兩旁為賣紀念品的商店.



· 少林功夫國際表演培訓基地.



· 這是今天行程裡的重點.



· 漢明帝遣使向西域求經後,古印度兩位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來到洛陽,翻譯了<四十二章經>,是中國最早的漢譯佛經.漢明帝下令為其修建白馬寺為譯經弘法之所.





· 信則靈是也!




在書裡或網上查資料的時候,發現中國的”古蹟”在史上好像一直都是燒了,搶了,砸了…以後又不斷重建的.就像白馬寺,在宋欽宗時(1126 – 1127年),遭金人劫掠焚燒.140多年後,元世祖忽必烈重建.1390年,明太祖朱元璋修葺受戰火破壞的白馬寺.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又一次的大規模整修, 明末戰亂,又遭劫難…….如此反反覆覆的,使我不得不對”古蹟”的定義重新加以考量!!!走在寬敞的,色彩鮮豔的白馬寺裡,多少有點走在中國版狄斯耐樂園裡的感覺.這大概是1972年起,白馬寺的重建和擴建的結果罷!?




凱小神棍 於 2008-10-23 10:40:37 回應
在在證明世界上只要有人類的地方...就是太陽最紅神棍最親神棍最強!!!
神棍聖諭最響亮..字字句句閃金光..照的愚民心頭爽..工作生活有方向!!
嗯哼嗯哼~~~斂財騙色..是神棍基本職業道德...。
只恨在下學藝不精...斂財騙色本領平庸拙劣...。
Sop 於 2008-10-23 17:21:52 回覆
哈哈哈哈! 台灣還沒有少林寺的分店, 繼續加油!

瑪妮 於 2008-10-20 02:24:26 回應
看來, 當少林寺的和尚是個好職業 不知他們需不需要尼姑 ?

阿彰 於 2007-10-15 15:36:36 回應
終於又可以看你的blog啦 當初我在洛陽時 朋友一再告誡不要去少林寺 因為已經沒有武學風範的原貌了 所以在河南 我主要是參觀洛陽龍門石窟 感覺還是挺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