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9日 星期三

海鷗神筆


閒來沒事逛家具展, 奈何家具了無創意.

海鷗輕點天來神筆, 鴻爪留跡倩影相隨.

 數位相機也顯神通, KI哩卡啦亂照一氣,

 簡潔清妙出奇制勝, 藝術家者非我其誰?  

























附註:



Macey2011/04/20 08:59 回應

真有意思~
 
Lily2011/04/19 21:50 回應
真是有趣 !  難找到同妳一樣的照片了ㄋ
謝謝 Sop 精彩分享
 
Sop2011/04/20 01:25回覆
我也覺得很有趣. 我照相是碰運氣,沒有你的專業. 不過手氣好的時候, 也會讓自己開心很久.
 
dodola2011/04/19 21:40 回應
有趣喔!
感謝分享
 
kelly2011/04/19 15:40 回應
好可愛的海鷗!
 
甘尼太太2011/04/05 23:34 回應
比水墨畫還寫意!
 
Sop2011/04/07 00:00回覆
是呀!寫實的腳ㄚ子跟身體投影的搭配實在妙絕, 讓我看得心花怒放.
 
Vincent Kao2011/03/10 05:39 回應
果然童心大發,神來之筆。
 
Sop2011/03/10 05:58回覆
哎! 真是無可救要. 常常為一點小事, 一道光芒, 一滴水珠, 一根小草....就高興好久. 這是幾年前的相片, 不知怎的, 每次看到都高興很久, 今天忍不住了就貼上來啦!!





2011年3月4日 星期五

跟甘尼太太閒聊阿拉伯文(化)


網友甘尼太太見廣識博, 經常給我"家庭作業". 上回在談伊斯蘭文物展的時候提及阿拉伯文寫的可蘭經...等等. 順著她的回應, 我也做了點筆記. 另成一應答文, 就做為回應放在這裡. 甘尼太太言簡意賅的回應, 我就不擅自更改, 直接貼上了. 若有接不上的感覺,請參考前文.

甘尼太太回應:
如果我們用「普通話」來想:共同的語言,就會比較了解,即使一個長沙人、重慶人、高雄人、烏魯木齊人可用普通話溝通,還可以書同文,寫出一樣的字, 但是當彼此只限用家鄉話時,是有溝沒有通的。 方言僅是「次要語言」,或許對中央政府,是。但是各方言系統所形成的文化圈,即使到現在,都還有相當重要的影響力。

在中亞、北非的世界裡,常常會被人拿出來講其「政治文化」特色的,是以「部落」劃分的。

書同文,是的,可蘭經,不論你的母語是馬來文還是波斯文或是東非文,還是閩南語,要讀「誦」可蘭,都是一樣的。    可是並不一定能了解原文的意思。 (給幾天的時間,學習阿拉伯文的字母與發音規則,還是可以誦得出來經文的,只是怪腔怪調且速度快慢不同only!)      佛經也一樣,要「誦」的時候(特別是念「法號」),一樣可以誦得出來,但不解其意。

Sop應答:
說到普通話跟方言, 可能還是要看你怎麼定義. 一個來自長沙、重慶或高雄的人說的話雖然非常不同, 但他們的口語跟"漢字"多少都有相應的關係. 也都可以通過書寫的文字互相溝通. 而烏魯木齊在被漢人稀釋以前,說的是維吾爾話, 也有自己的文字不能算是中國話的方言. (新疆的雙語教學也不過是過去這幾年才開始的. )地方一大, 不同的口語總是難免. 為了方便, 很多國家都有公定標準語言, 可是只要說地方話或方言的人口夠多, 這種一般日常生活的口語溝通, 顯然也不容易消失.

在中亞、北非雖然以前都是部落族群, 但經過西方殖民的影響, 大致已經失去原來的結構了,(可以跟以前的台灣原住民還有後來的南非比較嗎?) 唯獨利比亞, 除了卡扎菲是國家領袖外, 其他政體組織並不清楚, 雖然部落的結構沒有以前那麼明顯, 但部落/頭目的影響力還是很大. 前幾天卡扎菲Muammar Gaddafi 還很得意的對抗議人士演講說自己只是領導人, 不是總統, 無法被罷免.


說到可蘭經, 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阿拉伯文是可蘭經的文字. 自從第7世紀穆罕默德將阿拉(上帝)的話語用阿拉伯文寫下後, 隨著伊斯蘭教的傳播, 阿拉伯文就隨著可蘭經普遍成了它所經過路線的語言了. 波斯(伊朗)原來有自己的文字語言, 可是最後借用的阿拉伯字竟高達波斯語裡的70%. 這些年他們正在努力的"淨化"語言, 希望減少阿拉伯借用語.

語言經過長時間的流傳難免會有演化. 文字的紀錄可以減緩這種轉化的速度, 但不能免除口語的漸行漸遠. 第七世紀時, 阿拉伯語仍在發展初期. 當時一共只有17 個字母, 沒有母音. 但對當時的人來說,應該可以自填不足的音節, 不會引起誤會. 經過口語阿拉伯語的不斷演變, 今天的阿拉伯文已經有28個字母了. 在這種情況之下, 難免會對可蘭經有不同的揣測跟詮釋. (你住過阿拉伯國家, 學過阿拉伯語, 我這麼說你覺得對不對?)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阿拉伯文的可蘭經是上帝的話語, 世界各地的回教徒不管看不看得懂阿拉伯文都必須誦讀可蘭經. 怕一般信徒會會錯上帝的意思, 可蘭經也只能由Iman(伊瑪目或阿匐) 來詮釋. (雖然有很多不同的可蘭經譯本, 但還是有很多爭議) 同樣的原因, 天主教以前也只有拉丁文聖經(好像也有希臘文的?), 信徒只能藉著神職人員跟上帝談話, 向上帝懺悔. 不知道這種神祕性跟後來回教的Sufism(蘇非教派), 入魔似轉圈圈的蘇菲舞是不是有關係.



但話說回來, 好像每一種宗教都有某種"神秘" 的氣氛. 不管怎麼說, 宗教是一種感性文化不是理性科學. 現在不但印度教, 佛教誦經打坐, 連天主教, 基督教徒也開始練習打坐. 台灣的童乩跳廟, 天主教徒在葡萄牙Evora 一步一跪的行5 公里路, 藏族一步一趴的朝聖歷程都多多少少有點這種著魔, 身不由己的意味.


P.S. 文中可能有些似曾聽過見過, 有些自己揣摩會意, 沒有再查證,
讀時請不要太認真. 有任何不同見解的網友, 請不吝指教.

另記: 二十年前, 我在火車上碰到一個十來歲的華裔女孩兒, 很認真的讀梵文經典. 我很好奇, 就問她, 書裡面寫的是什麼? 她說, 剛開始時, 她也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唸, 現在唸順了, 雖然還是不會用文字解釋, 可是感覺上好像已經完全了解了, 唸時有種解放的快感.
讓我印象深刻!!!!

 






Vincent 於 2011-04-04 06:54:59 回應
基督教就是比伊斯蘭教多了一個十六世紀的馬丁路得,整個歐洲文明才因此解放。中國文化,似乎也還沒從傳統權力架構中解放,雖然有型的帝制消失了。


Sop 於 2011-04-04 16:26:31 回覆
其實文藝復興以後, 各行各業, 社會各階層啟蒙運動的趨勢, 造成了整個社會意識的改變, 人文主義之崛起跟宗教的改革也是齊頭並進的. 馬丁路德可能比較有名, 可也只是其中之一例. 中國文化之解放還有待努力. 沒有社會集體之覺悟, 沒有知識分子向傳統挑戰的力量. 單憑梁啟超, 魯迅少數幾個人呼籲是不容易造成氣候的. 傳統權利之迷惑跟偶像崇拜的習性使我們甘於被束縛, 中國的文藝復興是復古, 跟西方的文藝復興是同辭不同義, 逆向而行的錯誤詮釋.

2011年3月1日 星期二

也算日記


很久沒看家裡的小犬表演了, 今天下午他的樂團要在阿姆斯特丹一Café表演. 而我的Better Half也要在阿姆斯特丹附近打曲棍球, 所以我們約好我先到阿姆斯特丹新教堂看"Passion for Perfection"伊斯蘭文物展,再跟他碰面一起去看小犬表演.

中午時分, 在新教堂前的水壩廣場(Dam Square)看到有人聚集示威. 抗議利比亞卡扎菲 (Muammar Gaddafi) 的專制及其鎮壓抗議人士的殘酷手腕. 這兩天卡扎菲一連發表了幾次將"流傳萬年"的演講, 像是: "你不愛我, 就沒活著的理由.", "我把武器庫打開, 人人都有武器, 讓世界大亂.".... 他還僱傭兵來殘殺自己的老百姓, 派人掩裝救護隊將送上救護車的傷患弄死....完全是個精神錯亂的瘋子. 示威的利比亞移民激動的跟我說他不殺死百萬個人不會放手...我跟他一樣扼腕, 但也只能祝福他們.

拉的布條上寫的是: 石油跟金錢讓西方國家已經瞎了42年!!!


想到2 月11日埃及總統穆巴拉克下台時我一時興奮, 開始寫感動日記, 結果沒寫兩個字就忙別的去了.... "如果我是埃及人, 我現在一定會跳上桌跳肚皮舞以資慶祝!!! 經過十八天的示威活動, 埃及總統穆巴拉克終於交出政權. 我雖然對阿拉伯世界的了解有限, 在這麼重要的世紀轉變的時刻, 不在這裡記上一筆, 好像有點對不起歷史.....". 哈, 我的感情是不是太豐富了一點? 繼突尼西亞, 埃及, 現在輪到利比亞跟葉門了. 伊朗, 敘利亞, 沙烏地阿拉伯....也勢必跟進. 二十一世紀可能是亞洲的經濟世紀, 但顯然也是阿拉伯國家的民主世紀, 民主是世界的必然趨勢, 自由民主是人類的基本需要.其他的非洲國家也將不例外!!! 我是個不可救要的樂觀者!!!!


不過這趟的目的既然是來看 "Passion for Perfection" 的 , 不能在此逗留. 所以還是很快的轉往新教堂了. 這個展覽會其實很有趣. 它是在基督教教堂裡展出由一個在伊朗出生的猶太教授Nader D. Khalili收集的伊斯蘭文物. 包括來自地中海沿岸, 西班牙的安達魯西亞, 摩洛哥, 敘利亞...一直到伊拉克, 波斯(伊朗). 奧圖曼(土耳其),蒙古跟印度的紡織品, 陶瓷器, 玻璃藝品, 木雕到書籍等等等.

很久以前在一次土耳其文物展上看到他們史上不知道那位統治者Sultan熱愛(阿拉伯文)書法藝術, 特別拜師學習. 讓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他們的書法家也是備受尊重. 在這一次展覽物裡, 書法也佔了很重要的地位. 由於回教可蘭經藝術裡不准繪製人物或動物的形象, 因此精神都投注在發展書法藝術, 使之臻乎完美.被認為是藝術之極致.這種阿拉伯文的書寫跟中國書法有點類似, 也分不同的字體跟派系. 此外它的使用比中國書法似乎更為廣泛, 更為靈活. 展覽的書法藝術除了可蘭經, 祈禱文外, 還有詩集, 醫學, 天文, 地理和書法範本...等. 在雕刻, 陶瓷, 紡織品裡也有很多以書法來做藝術表達的. 通常都是以妙曼, 莊嚴不一的風格書寫. 因為展場裡不准照相, 所以我就從書上照幾張貼貼. 雖然照的態度有點反藝術, 好在我也只是提供一點概念. 請別介意.
 





看了太久的書法, 沒時間看別的了. 匆匆的走了一圈, 好多東西都沒時間仔細看.

看到這兩幅畫, 我幾乎要笑不出來了. 這是17世紀波斯的繪畫藝術. 我以前還一直以為是日本畫呢!!


下圖是13世紀波斯的天文學家製作的渾天儀(天球儀), 用以演示天體運動.


這是經過我特殊的攝影技術變形的方正箱子. 中古世紀的埃及人喜歡將可蘭經存放在絲袋或木箱裡. 這個箱子鑲金又鍍銀, 快看不出是木箱了.

 

下左圖是13世紀敘利亞的玻璃瓶. 吹好的瓶子再加上搪瓷漆跟鍍金的圖案. 上有人物裝飾, 表示這不是可蘭經藝術. 右圖為燈台.
 

我總是看得太慢, 像往常一樣, 還沒看完就被趕出來啦!!

外頭天色已暗, 而且又濕又冷. 好在今天最後的一個節目是去看小狗表演. 只要是去看自己的小狗, 什麼樣的天氣都是好天氣. 跟 Better Half 碰了面以後, 直攻小狗表演的Café. Café不算大, 裡面大概擠了五,六十個人. 尤其是前頭圍著樂團表演的舞台邊更是擠得水洩不通.


他們表演的是上世紀六零年代的歌, 舞者卻一點也不老. 一共演出三個鐘頭, 我看跳舞的人光忙著跳舞, 根本沒時間喝飲料或吃東西. 老闆花了650 大元請他們表演, 營業額也沒增加. 還請他們吃晚餐. 真不懂, 作了虧本生意還有什麼好高興的? 而近耳順高齡的我們, 如果不是因為自己的小狗表演, 那裏還會有機會狂舞????






甘尼太太 於 2011-03-04 01:35:07 回應
波斯文和阿拉伯文,雖然書寫的「字母」相同,但同樣一個詞,拼法卻是不同。
相似的例子是:馬來文是用英文字母拼,你可以念得出來,但不使用那個文字的人,不知道在講什麼。

甘尼太太 於 2011-03-04 01:30:38 回應
如果我們用「普通 話」來想:共同的語言,就會比較了解,即使一個長沙人、重慶人、高雄人、烏魯木齊人可用普通話溝通,還可以書同文,寫出一樣的字,但是當彼此只限用家鄉話 時,是有溝沒有通的。   方言僅是「次要語言」,或許對中央政府,是。但是各方言系統所形成的文化圈,即使到現在,都還有相當重要的影響力。
  在中亞、北非的世界裡,常常會被人拿出來講其「政治文化」特色的,是以「部落」劃分的。
書同文,是的,可蘭經,不論你的母語是馬來文還是波斯文或是東非文,還是閩南語,要讀「誦」可蘭,都是一樣的。    可是並不一定能了解原文的意思。 (給幾天的時間,學習阿拉伯文的字母與發音規則,還是可以誦得出來經文的,只是怪腔怪調且速度快慢不同only!)      佛經也一樣,要「誦」的時候(特別是念「法號」),一樣可以誦得出來,但不解其意。

甘尼太太 於 2011-03-03 13:58:15 回應
那13世紀的敘利亞文物,據我不專業亂看,應屬「絲路文明」裡的一系。(大馬士革是絲路的最西端)
為了獎賞你又音樂給我們聽,又叫我們要動一動,我也來分享和你誤認的「波斯」畫像很相像的波斯民俗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vi5fa2ZLwo&feature=related
舞蹈與音樂似是似曾相識?(很東方)    (和阿拉伯的音樂差異性很大)

 Sop 於 2011-03-03 16:31:03 回覆
哇! 這倒是真的. 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 這個波斯民俗舞讓我想到印度的舞孃. 我也常覺得從伊朗到印度的族群很難分別. 對我來說, 他們實在很像, 很好奇他們的民族性是不是也有相似處. 不知道有生之年有沒有機會到伊朗去看看. 目前單獨在伊朗旅遊好像還是有點怕怕的.

甘尼太太 於 2011-03-03 13:36:11 回應
有幾點我認為有必要厘清:
1.中東一共十幾二十幾個國家。使用「阿拉伯字母」,卻是不同語言的分野非常大(eg.伊朗的波斯文和阿拉伯根本就不相同。但使用的是阿拉伯文字母。又如:葉門語和突尼斯語相距甚遠,但有「共同的語言」:阿拉伯文)。
2.在位達三十年之久,不可思議的獨裁者統治者=西方政權的傳聲筒。   我們可以試著回想民國六十幾年、七十幾年時的台灣。一樣也是美國扶植的政權,一樣有獨裁政權相當久。
我們也不必對中東局勢的未來特別樂觀。一來,社會轉型需要一段時間,大部分人只能感受到「亂」。二來,以伊朗為例,在「革命」之前是親西方的。但貴族和執政者斂財的結果,垮台之後,如今的統治方式,我們很難說大多數的伊朗人的生活水準有達到他們「享受」、自得的主治樂趣。
3. 西方扶植的埃及穆巴拉克和與西方做對很久的利比亞格達費,同樣面臨長期執政後的民反。
親西方是不是主要因素?有豐富的天然資源是不是主要因素?
我認為在看待這裡的每一國家時,都應該有更客觀的看法,而不是主觀認定一體適用。

Sop 於 2011-03-03 16:09:40 回覆

有多聞之友上來捧場, 使討論區生色不少! 順著你的回應我也查了一下資料:

1. 你所謂的不同語言是不是有方言之分? 查了CIA之 Factbook 突尼斯跟葉門的唯一官方語言都是阿拉伯文. 伊朗雖然用波斯文但跟土耳其一樣, 它們的可蘭經都是用阿拉伯文寫的. 唸可蘭經就要唸阿拉伯文, 就像以前的聖經新約是用拉丁文, 舊約用希臘文寫的. 根據維基Literary Arabic is the official language of 22 countries.....Arabic has many different, geographically distributed spoken varieties, some of which are mutually unintelligible. Modern Standard Arabic (also called Literary Arabic) is widely taught in schools, universities, and used in workplaces, government and the media.


2. 任何一個既成結構, 如果要改變體系, 革命,"混亂"是難免的. 我不認為中東很快就會成為一個民主樂園, 但它已經過了no-return 的界限. 這種改變也許需要花很多的時間, 尤其是像利比亞不久前Tribe 還是國家結構的單位, 對一個跟西方稍有接觸的老百姓來說, 民主自由還是一個很虛幻的名詞, 更別說如何行使民權了. 但這是一個一定的趨向. 1979年的伊朗, 雖然也是老百姓要斂財的貴族跟執政者滾蛋, 但它們沒有今天的溝通媒介, 沒有今天生長在或至少接觸西方國家的知識分子, 能將國權交給全民的概念.不可同日而語.


3. 我以為埃及跟利比亞的執政者最大的問題還不是親西方. 他們一方面以駭人的專制政權壓制老百姓, 一方面將國有的豐富天然資源當成自家的財產跟西方交換私人利益, 滿足他們"後宮" 裡的靡爛的西化生活, 才是問題. 原則上, 我覺得埃及的民主化改變會比利比亞容易,  利比亞有internet 的好像只有5%左右, 可是看他們這兩天的表現也難說. 其實我還希望看到沙烏地阿拉伯的起義. 印象裡那是一個更"可怕"的國家.

中年惡女 於 2011-03-02 18:57:48 回應
文中寫了小狗,還以為是真的小狗,看了照片及影片,原來是年輕的樂團。
這麼年輕的樂團境會選擇唱對他們來說很老的歌?
主唱的吉他彈得真好,貓王的搖滾也唱出韻味了...我猜主唱旁邊的第二吉他手(東方帥哥),應該是sop的"小狗"。

Sop 於 2011-03-02 19:47:13 回覆
我也不懂. 好像是就像我們現在所謂的古典樂, 在當時也是流行樂風一樣, 所表現的只是一種Style. 很多年輕人也喜歡老歌.  剛開始時他們專攻披頭四的歌, 後來才廣泛的固定在60's, 70's' . 尤其是年齡不太分的大眾舞會裡, Sixties, Seventies 還是很受歡迎.他們就常被邀在結婚典禮, 盛大的生日會上表演.
主唱跟他還有另一個樂團專唱主唱自己寫的歌, 通常他寫主旋律, 再由團員一起編曲完成. 不過那些音樂是聆聽音樂, 不適合舞會. 他們平日都忙著上班, 下班後才能找時間練歌, 所以進度很慢,純粹休閒.

子駿 於 2011-03-02 12:13:26 回應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Sop 於 2011-03-02 19:50:06 回覆
我也覺得民主,自由是一個一定的趨勢. 尤其是看到利比亞抗議廣場上不怕死的群眾, 我真的非常的佩服. 可以想像他們對自由的渴望有多大!!!!!

秋刀魚 於 2011-03-02 08:08:56 回應
那就請練習自拍囉~(超期待的哦!!)

Sop 於 2011-03-02 17:52:58 回覆
哈哈哈哈, 我怕人家看到我的相片後會安慰我說: 其實你是一個很有內在美的人!
秋刀魚 於 2011-03-01 22:37:35 回應
很認真的看了你家小犬的表演,小狗真的好高大啊~是四位中最高最帥的哦!(幸好有拍現場觀眾,大家似乎都很high啊~)

Sop 於 2011-03-01 23:12:24 回覆
哈哈哈哈, 你沒看到他家那兩佬跳得更 high!!

Vincent Kao 於 2011-03-01 14:48:21 回應
哈,這年頭只有你還稱自己的兒子為“小犬”,初看沒轉過來還真以為貴府養了條天才四腳小狗呢。
被你小犬來小狗去,搞得糊里糊塗,無法專心拜讀大作。

Sop 於 2011-03-01 17:51:20 回覆
其實自從他長到190幾公分以後, 我就改口叫他"小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