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3日 星期三

 

中國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

 

新冠病毒讓中國再次的走上世界的舞台,也讓世界更加的依賴中國的產品。西方開始警覺了。中國的崛起究竟到了什麼程度?讓我們從五個方面來尋求答案。

2020911   NRC Handelsblad

=================================================================

新冠病毒爆發八個月後,今年十月,荷蘭的第一家製造醫用口罩的工廠將在海爾蒙德市開工。這會帶來轉機嗎?基於今年春天慘痛的教訓,這家工廠必須讓荷蘭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疫情爆發當時根本無暇去觀察世界舞台上角色的變化。每天都有上千的歐洲人因新冠病逝,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危機。歐洲在不得已的狀況下首次接受了東方的援助。早年救濟物資曾來自山姆大叔,但現在美國人自己也陷入了恐慌。

相對的,中國以驚人的速度加快了口罩和防護衣的生產。歐洲政客知道他們必須向中國表達謝意,也知道中國將在媒體上大肆宣揚,但還是飛快的趕赴機場接收了這批珍貴的物資。

近年來,西方對待中國的態度已經從幼稚的擁抱變成了批判性的警惕。新冠病毒再次將鎂光燈聚焦在中國,也突顯了世界對中國產品的依賴。我們不禁要問:中國確曾盡力預防這個疾病的傳播嗎?對中國的猜疑是此次瘟疫重要的副產品。

川普在競選活動中不會錯過任何指責中國的機會。歐洲想知道自己是否應該選邊站,還是在兩個大國之間有選擇自己的立場的空間。下週一(2020913日)將在視頻中歐峰會上談論與北京之間的關係,屆時習近平主席和默克爾總理也將與會。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ónioGuterres)擔心世界將一分為二。他的國際組織將撕裂成以華盛頓為首的西方聯盟和聽北京指揮的聯盟。即使在北約總部,中國也將成為今年議程裡的主要議題。有人開始談論新的冷戰。

中國試圖控制西方的輿論

洞悉中國的影響力可以幫助了解應如何與中國打交道。難道是為了順應川普而誇大了中國的影響力?西方世界是否被捲入一種單向的反華潮流中?還是,多年來西方首長真的為了經濟利益而對此視而不見?

無論如何,如果現在還談中國的「崛起」,那真是太幼稚了。中國早已崛起了!在過去的二十年中,當西方正忙於應付恐怖襲擊和金融危機之際,一個沒有民主的世界觀但自負的大國正悄悄地超越了他們。真正的問題是:中國的崛起究竟到了什麼程度?

如果你問新疆的維吾爾族這個問題,他們會說:中國已經崛起到可以不受國際刑事法院的任何指控,也可以將百萬人因宗教與文化的差異關押在拘留營裡,洗腦他們,並使其與孩子隔離而不受任何經濟制裁。中國只是一昧的否認這事實的存在,也沒人去反駁他們。

ASML的困境

中國崛起初期,驚人的經濟發展,長期以來受到真情的歡迎。 2013年荷蘭總理馬克·魯特(Mark Rutte)在北京進行貿易訪問時聽取了荷蘭和中國企業家的講話後說:「中國崛起為經濟強國的令人振奮的故事已讓全球刮目相看。荷蘭非常願意伴隨中國走過這一歷史性的旅程。」不要缺席,與之掛勾,是西方對中國政策的準則。

那段時間已經過去了。特朗普為了遏制國家資本主義的擴張,正與中國進行貿易戰。今年夏天,歐盟委員會決定制定規則,以保護歐洲公司免受中國在收購中的不公平競爭。布魯塞爾(歐盟)稱中國為「系統性競爭對手」已有一年了。

自習近平主席於2012年上任以來,中國的雄心壯志明顯的不僅限於經濟的繁榮。在北京,他暗地裡抓緊了繮繩。憑藉著軍事力量強調了其在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的領土主張,從而與菲律賓,越南,韓國和日本形成緊張局勢。

發展中國家正在努力藉著經濟合作與中國聯繫在一起。新絲綢之路(「一帶一路」)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例子。兩年一次在北京召開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具有聯合國另類年會的特點,為獨裁政權提供了無限空間,而西方國家則成了配角。

現在還談「中國即將崛起」是幼稚的。中國已經崛起了

中國已經為自己規劃了嚴謹的技術轉型計畫。要將中國從一個生產別人設計的低工資國家提升到一個主導世界的角色。不再是世界工廠,而是全球的研發實驗室。

在過去的兩年裡,川普政府一直在積極的進行反制活動,包括以制裁來恐嚇允許中國電信製造商華為進入其5G網路的友邦。對與中國開展業務的美國科技公司實行嚴格的限制。

像荷蘭光刻機製造商ASML這樣的公司就陷入了這場角力。為了要將EUV 晶片生產機器出口到中國,等了快一年的出口許可證,但美國對荷蘭施壓,要求其不予批准。受到令人擔心的美中脫鉤影響,已經導致出口無望了。

本文要探究中國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這需要廣闊的視野。舉凡經濟,技術,外交,軍事影響力,數字間諜活動等,中國不會漏掉任何可以展示影響力的手段。就以大型項目「新絲綢之路」為例,它牽連了大約70個國家。主要是為了促進貿易和繁榮,但也有助於中國的軍事利益,它改變了聯合國內部的關係,並加強了政府對老百姓的管控。

有時,明明是中國的手指已經放在按鈕上了,卻沒人注警覺到它的發生:誰能想到口罩會成為一種角力工具?

軟實力:官方渠道 

龐大的外交網路是影響力和期望達到影響力的信號。只有當你想從世界得到什麼的時候,你才會去維持一個巨大的網路關係。在過去的一年裡,北京擁有276個外交使團,有世界上最大的使團網 - 略大於美國(273個)和俄羅斯(242個)。

在聯合國裡,中國的外交野心最為明顯。兩河過世戰後世界秩序的核心。由美國規劃,建設和資助。 但是,美國對聯合國的感情已經降溫,中國卻正在系統性地向聯合國投資,竭盡所能的確保自己佔有重要職位,並負擔聯合國全額費用的12%,僅次於美國的最高會費。此外,它還慷慨地樂捐款項。中國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裡提供最多和平軍(2,500人)的國家,並向聯合國派遣最多的實習生(2018年為612位,美國則為460位)。中國欣然的補上了川普的美國在聯合國留下的缺口

因此,在美國外交官的眼裡,聯合國就成了「聯合人民共和國」。 川普任命了一名特別的官員,專門負責減少中國在聯合國組織裡的影響力。這不是件簡單的差事。中國正系統性的確保中低收入的77國集團(G77,原由73個亞非拉開發中國家組成)對中國的支持。現在,聯合國的193個國家裡,有134個國家是G77的成員國。因此,在每個國家只有一票的大會中,G77可以發揮極大的影響力。

 擁有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否決權的中國領導著聯合國15個專門機構中的四個機構:糧農組織(農業),國際電聯(電信),國際民航組織(航空)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工業發展)。有時,中國在聯合國裡的推進也會受阻。今年春天,一個美國的遊說團就阻止了中國人成為知識產權組織的總幹事。

 毫無疑問的,誰出錢誰就想要影響力。問題是中國如何發揮它的影響力。跟俄羅斯一起,中國盡可能的企圖限制安理會的工作領域。 西方國家希望將衝突,人權或缺乏民主的根本原因列入議程。北京和莫斯科卻根本不予理會。

 中國也極盡所能的讓聯合國的正式文件按照他們的意思完成。新絲綢之路的提出深受讚賞:他們使該項倡議具有國際合法性。談到中國和其他各地的人權的重要性時,卻常遭到抵制。

中國外交官通常被認為是有能力和國際化的。但自病毒流行以來 ,他們也被稱作戰狼。源自一部類似藍波(Rambo)風格的中國動作片,片中人民解放軍的特種部隊對峙墮落的美國老兵。

當中國受到壓力時,其外交官變得更加的自負。年初,當大流行疾病被歸罪於中國時,北京發動了多方面的反攻。如果哪個國家批評中國處理這病毒的態度,就會受到貿易抵制的威脅,澳大利亞就是一例。中國駐巴黎大使館指控法國老人是因政府防疫失策而喪生,引起了一陣騷亂。北京還審查了歐盟大使為紀念與中國建交45週年。給中國的一封公開信。歐盟竟也順應地做了修正。對歐盟駐華使團而言,有缺陷的公開信似乎比沒有要好。

銳實力:暗地裡的操縱

就跟世界上所有的大國一樣 ,中國也使用不像軟實力企圖讓你相信的善意的手法 威權國家把政治影響力叫作銳實力。 像中國和俄羅斯這樣的國家, 表面上好像不錯,其實他們是想破壞自由民主社會中的共識。鋭實力的手段有時跟軟實力很相似,只是別有用心。

 中國企圖透過一系列的組織來控制西方的輿論。他們透過中國學生組織,布魯塞爾的親中遊說人員,東歐的科學交流以及西歐的合作項目來施展影響力。例如華為與阿姆斯特丹大學之間的合作項目。 

中國通過新舊媒體來推銷自己。在英語中文報紙上傳播自己的觀點,在西方主要報紙上傳播中國議題專文。有時, 就像曾在本報NRC發生過的,中國會通過購買廣告空間來傳播宣傳文字。 藉著部落格博主傳達共產黨的信息。有時西方媒體會在其記者和員工受到騷擾或被驅逐出境的壓力下,被迫不能披露中國的消息。

中國也會很直接地支助外國政客。澳大利一位捍衛中國在南中國海立場的國會議員就曾接受北京的賄款。在新西蘭有位議員暨外交事務委員會成員參加了中國情報部門的員工培訓。

中國還非常擅長企業間諜活動。荷蘭情報機構AIVD在其2019年度報告中寫道:「經濟間諜活動中最大的威脅是中國,而網路活動尤為突出。」荷蘭幾個頂級行業曾經是數字間諜的攻擊目標。研究顯示他們的目的是希望獲得高價值的科技專業知識。

當然,中國的間諜活動也擴展到其他發達的經濟體。他們曾試圖竊取有關美國疫苗研發的資訊。

中國的經濟投資也發揮了槓桿作用。聯合國裡 G77 的成員國有充分的理由不去冒犯中國。 他們是新絲綢之路的合夥人或未來的合夥人。很多接受中國投資的歐洲國家也被迫以政治支持作為回饋。2017年,匈牙利拒簽歐洲對在中國的酷刑的譴責。雅典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中阻止了對中國的譴責。捷克和希臘試圖減弱歐盟對中國的投資項目的篩檢計畫。

暫時冷凍與「不乖」的國家的外交關係,例如將和平諾貝爾獎授予中國作家和異見人士劉曉波之後的挪威。斯洛伐克總統與達賴喇嘛會面後,兩國關係發生摩擦

硬實力:威脅與施壓

影響力還可來自對弱勢小老弟粗魯的威脅與施壓。硬實力的經典工具是軍事力量。中國正積極的努力,希望在幾十年內擁有一支世界一流的現代化軍隊。

按軍事支出來看,中國是世界第二大國防力量。與領頭的美國相比,差距還是很大。斯德哥爾摩研究所SIPRI的數據庫顯示,去年美國的國防支出是7320億美元,中國則是2610億美元。但中國的支出透露了它的野心。去年,美國的支出比2010年減少了10%,而中國的支出卻比十年前增加了85%。

軍隊裡幾乎每一部門的每一個面,從指揮協調到訓練質量再到武器庫都在進行現代化。連那些不關心中國事務的人也會很容易的注意到中國對海軍的大量投資,對導彈的重要性的提升以及2017年在紅海與亞丁灣之間,極具戰略意義的海峽上興建的軍事基地。

2005年以來,中國船艦數量增加了55%,達到335艘。在過去的四年裡,中國增加的總噸位約等於英國海軍軍艦的總規模。美國海軍則有293艘在役艦艇。

對於遠離本國基地還能展現威力的航空母艦而言,中國在數量和能力上仍然遠遠落後。中國擁有兩艘,第三艘正在建造中,並希望有一由六艘組成的艦隊。美國有11艘,並將在未來十年內增加4艘新的航空母艦。

2015年以來一直屬獨立武裝部隊的導彈防禦系統,擁有兩種可以將核彈射到歐洲和美國的遠程導彈。但是,美國更擔心的是快速生產的中程導彈,這會使美國船艦在亞洲水域變得脆弱。中國無能在海上擊潰美國,但可以阻止船隻駛入其領海。

根據美國的說法,中國已有造船、陸基彈道飛彈、防空系統等三方面有了相當於或超越美國的軍力。

根據中國去年夏天公佈的國防白皮書,中國將「絕不稱霸,永不擴張,永不謀求勢力範圍」。武裝部隊主要的目的是保衛中國和維護中國的統一。根據該戰略文件,這表示中國將捍衛中國周圍水域的領土利益,挫敗台獨活動,並「壓制」西藏和新疆的分裂主義。

同時,中國對海上,太空,網絡空間以及海外,自己領域以外的空間也越來越感興趣。

中國在非洲吉布提建立基地時,北京解釋說,這主要的目的不是要展現中國的威力可及多遠,只是為qi了保護商船或作為從戰區或災區撤回中國老百姓的基地。據分析人士表示,這種說法難以置信。根據五角大廈,中國曾在非洲,亞洲和中東等十二個國家為建立新基地的可能性進行過研究。

今年起,北約在討論未來時,中國議題也得到了特別的關注。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今年夏天表示,此刻北約無意在南中國海展開活動,但是我們在非洲,在北極,與俄羅斯在地中海進行軍事演習時,在網路空間裡,到處都遇到中國。明年北約應作出應對中國的戰略。無庸置疑,該聯盟無論如何都將針對中國的混合戰進行討論。畢竟,網路間諜活動和軍力的擴張都發生在北約領土之上。

購買實力:未償債務

經濟所能造成的威脅雖不及航空母艦,但至少同樣有效。中國也知道這點。它的戰略是:經濟外交優先,軍事威脅為輔。根據北京的說法,中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只是時間問題。在那之前,中國將不得不暫居第二位。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的購買力平價(PPP)早在2014年已經超過美國了。

就競爭力而言,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全球競爭力報告》的年度報告裡,美國總是名列前茅。2018和 2019 年,中國在141 個國家裡排名第28名。但您也可以看出中國在這方面的進步。2008年,美國排名第一,中國還排在第34名。

中國的快速成長已經在世界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20012018年期間,由於中國的競爭,美國損失了將近4百萬個工作崗位。歐洲電信巨頭愛立信和諾基亞在價格和技術獨創性上也輸給了華為。在過去的5年裡,中國在海外的投資和施工合同總價值超過2萬億美元。

不論是國有或私有的中國公司在全球都已佔有一席之地,他們通常不是通過自己創建的,而是通過收購。從孟加拉國的燃煤發電廠到巴西的銀行再到荷蘭的酒店,中國的公司都感興趣。

但中國的成長也不是自然規律。根據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作出的結論,自2017年以來,中國新增海外投資額減少了一半以上,而自Covid-19 以來,投資算是完全停止了。這可能部分歸因於受援國的負面情緒,部分歸因於中國儲備的下降,而且並非所有海外投資都是有利可圖。 2010年是中國經濟增長超出10%的最後一年,根據中國官方的數據,2019年經濟增長只有6%。

中國不再是一個擁有無限資金的國家,現在它也是一個龐大的債務國:政府,公司和家庭未償債務總額已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倍。自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已佔全球累計債務的40%。

自從習主席於2013年啟動「新絲綢之路」以來,中國成了較貧窮國家裡最大的雙邊債權國。去年,接受中國發電廠,鐵路線和港口碼頭建設的一帶一路的國家對中國的債務積欠總額已達7300億美元。中國還能從全球得到的債務總額約為5.5萬億美元。

科技實力:太空科技

技術創新是影響力的重要根據。在這方面,中國雖名列前茅,但還不是領頭羊。《世界競爭力報告》中指出,中國在研發方面的排名是第十。中國擁有傑出的研究機構(第二名),在研發方面投入大量資金(第十五名),但是有31個國家有更多的專利申請。

毫無疑問的,中國對此也有一個多年計劃。五年前,李克強總理提出「中國製造2025」計劃,旨在將從信息技術和航空到電動汽車和醫療設備等十種行業提升到世界之最。

「中國製造」為新絲綢之路增加了數字產業的項目。約60個參與國不僅在基礎建設方面得到了幫助,中國還為他們提供了智慧城市,電子商務平台,5G互聯網以及包括人臉辨識的監控技術。執行這些任務的中國公司可以獲得政府補貼和廉價貸款。作為回報,政府要求他們要儘快的投資在研發,專利,更高的勞動生產率和更高效的生產上。

2045年,中國要跟美國一樣成為世界太空研究的領頭羊。去年,中國是第一個雜月球「背面」進行探測的國家,令人刮目相看。總有一天, 中國也會執行載人登月的任務。去年六月,中國按照計劃完成了自己的北斗衛星導航網路,以取代美國的GPS

北斗擁有比 GPS或俄羅斯和歐洲網路更多的衛星,如果有一天華盛頓想與中國脫鉤,中國可以不再需要依賴美國。 這也適用於其他使用北斗服務的國家。2014年,擁有核武的巴基斯坦是第一個可以完全使用北斗,包括軍事用途的國家。北斗也可用於運輸,農業和救災等民用場合。還有一些不太友好的應用:在新疆維吾爾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每輛車都必須與北斗連結,以利追蹤。  

對世界其他地方有同樣巨大影響的是,中國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啟動的最新計劃「中國標準2035」。根據最初的消息,中國希望為所有中國技術設定新的技術標準 - 例如5G及人工智能 - 並將其傳播到一帶一路的各個國家。久而久之,其他國家的公司也將不得不使用這些標準。

中國在原材料方面也做了提前部署。隨著電動汽車的突破,中國公司在鈷的生產鏈上明顯的已經佔據了關鍵地位。鈷是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所需的稀有金屬。歐盟預計十年後需要的鈷量將是現在的五倍。中國公司擁有剛果大部分的鈷礦,佔總鈷產量的三分之二。

二十年前,中國在國際市場上初露頭角是,受到了熱誠的歡迎。沒有人認為中國的蓬勃發展會是個問題。但是,無憂無慮的階段已經結束了。近年來,中國影響力的弊端越來越明顯。在華盛頓,布魯塞爾和海牙,人們正在考量與新超級大國的新關係。但令人驚訝的是,西方人考慮應如何應對中國的速度遠不及中國發展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