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0日 星期四

流浪者之歌 (一)


記得當年"少年不識愁滋味, 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時代裡, 曾經附庸風雅"很認真的"讀過德國作家赫爾曼.赫塞的"流浪者之歌". 我的成長環境使我對佛教一向陌生. 當時, 我一直以為這是一本記錄說明一個流浪者追求人生意義, 有點哲學味道的心靈旅程的書! 怎麼也沒想到這本德文" Siddhartha" 翻譯成中文的 "流浪者之歌", 會是有關"悉達多王子 / Siddhartha "從河水溪石裡悟道成"釋迦摩尼"的故事!?

其實, 那時除了不知所云的讀過一些世界名著外, 也曾裝模作樣的聽過不少古典樂. 剛來荷蘭的時候,很懷念以前在台灣常聽的小提琴協奏曲"流浪者之歌". 因為不記得作曲家是誰, 我想盡辦法向人打聽, 也試著解釋這曲子可能的涵義, 看看有沒有那個跟我一樣有音樂修養的人 能知道我說的是甚麼曲子. 可惜一直不能如願.  後來接觸西洋文化的機會多了一點, 有一天無意間再次聽到這首曲子時. 才面紅耳赤的恍然大悟, 原來這是西班牙作曲家Pablo Sarasate 寫的 "Aires gitanos" (吉普賽旋曲) 跟我想像裡有哲學氣息的流浪者根本沾不上一點邊!!!

Aires gitanos by Spanish composer Pablo Sarasate


話說八百年前, 從印度西北的拉賈斯坦邦/ Rajasthan起源的吉普賽人原來是居無定所的賤民跟其他下層社會的印度人. 由於沒有文字記載, 人們對他們向西遷移的原因有著不同的說法. 姑且不論他們遷徙的原因是甚麼, 我個人認為他們世紀不斷的流離, 跟他們原來的生活習慣有一定的關係.

幾天去看了一部1993年由Tony Gatlif 導演, 叫作Latcho Drom (Safe Journey) 的電影. 這是一部沿著吉普賽人從大約800 年前從印度西北部開始一路向西, 經過土耳其, 羅馬尼亞, 匈牙利...等東歐國家, 到德國, 最後到西班牙的遷徙途中, 富有各地音樂特色的吉普賽音樂到現在西班牙的Flamenco 為止作的記錄片.


從影片裡可以看到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吉普賽人以他們強烈主觀的遺傳基因融合了當地居民特有的文化. 雖然在衣著, 交通工具, 甚至宗教信仰上有明顯的適應與隨俗. 可是使用當地樂器, 演奏出來的卻是發自靈魂深處, 有強烈吉普賽味道的音樂. 歌曲抑揚頓挫, 節奏清晰, 完全投入貫注, 充滿了吉普賽人到處不受歡迎的哀怨與心酸但也滿溢著生命的活力. 這部隨著地理位置一路向西走的紀錄片, 其實也可換以時間為主軸, 作為吉普賽人的歷史沿傳來看.

像他們的祖宗一樣, 傳統上, 他們只能靠替人磨刀, 修補鍋底...等一些基本的手工藝來謀生. 在東歐也有很多吉普賽人在餐廳或街頭賣藝演唱, 賣賣光碟, 來賺取生活費. 此外, 只要有吉普賽人存在的地方, 常常也可看到拿著幾束花賣花的跟伸手乞討的.... 看過這部電影以後, 很驚訝的發現自己對吉普賽人的文化背景有一種似曾相識的認識. 原來這些年來的旅遊, 無意間已經接觸了不少吉普賽人的文化.


在從Jaipur到 Pushkar的公路邊上, 看到八,九,十來個鐵匠家庭. 他們沿路紮營, 邊作邊賣剪刀, 螺絲鑽等的鐵製工具. 這種像遊牧民族一樣, 不斷移換營地的社會群體. 見於印度各地. 他們除了生意上的接觸, 一生只與其他鐵匠往來.



這是在
一個由傳統大戶人家的住家改建的餐廳裡用過晚餐後, 在大庭院裡欣賞藝人的演奏.



在匈牙利 Balaton 湖畔的餐廳裡, 這幾位吉普賽人的表演, 是我遇到的表演裡最讓人迷醉的一次.


在西班牙討生活的吉普賽人. 


在西班牙Cordoba 的一個廣場上,  一群男生擊掌高唱西班牙吉普賽人特有的生命之歌 Flamenco.


即興起而跳舞的吉普賽女郎!!!!!


荷蘭吉普賽吉他高手Rosenberg Trio的爵士三重奏

 






O'smile 於 2010-05-28 14:19:04 回應

喔!....原來,......我也........哈哈哈。
真正認識了吉普賽人的起源真好。年輕的時候總想浪跡天涯(當然不是揹著吉他、我一點音樂細胞也沒有。),去看看不一樣的世界;現在看了這篇文,還真想嘗試一下什麼是遊牧的生活.....這應該也算是一種叛逆吧

Sop 於 2010-05-31 20:00:14 回覆
哈哈哈哈哈!從你"喔!....原來,......我也........" 到"這應該也算是一種叛逆吧"可以感覺到我們兩個的交集!

nannan 於 2010-05-19 17:05:17 回應
再回頭看這篇
感觸依然很多
還有兩段mv
都是我喜歡的

Sop 於 2010-05-19 19:28:25 回覆
Nannan 的人生充滿音樂!

子玲 於 2010-01-10 13:50:00 回應
多年前曾到義大利旅遊,導遊叮嚀我們不要讓吉普賽人靠近,免得被搶,也不要讓他們算命,免得吃虧。因此,我們對這些流浪民族總是抱持著「近鬼神而遠之」的心態,直到現在,看到這些富有藝術天份卻難以翻身的吉普賽人只能寄與同情,卻無法真正瞭解他們內心的悲歌。

Sop 於 2010-05-19 19:27:03 回覆
就如此互相警告也會讓吉普賽人難以跳出他們的現境
太陽王路易十四 於 2009-12-11 09:08:28 回應
他們的表演的確很棒
我的經驗是
欣賞演出時
不要忘記錢包要看緊一點
通常那些小扒手也都在附近晃

Sop 於 2009-12-11 11:03:19 回覆
你說的倒是真的. 不過幾次被偷的經驗, 都看不出跟吉普賽人有關. 只知道到了西班牙就要格外小心就是. 一次車子被撬開, 一次在車上被看上了, 我們大聲的警告孩子小心扒手, "那個人" 就很快的下車.

我是個非常阿Q 的人. 每次被偷, 第一, 認命, 第二, 希望比我更需要錢的"那個人" 能因此得到幫助.....

不越矩的老巫婆 於 2009-12-10 22:55:47 回應
你整理得蠻認真的. 值得鼓掌. 他們的歷史 沒有用文字完整記載下來. 真是遺憾. 所以要整個族群被看重大概也難. 希望他們能讓孩子們多讀點書. 可能較好 !

Sop 於 2009-12-10 23:36:18 回覆
說起來應該是這裡取得資訊的機會比較多, 也比較容易. 很多以前的"存疑", 一件件的被解開, 頗有"不亦樂乎" 的快感. 在荷蘭, 吉普賽人雖不多, 但每隔幾年就會在媒體上看到有關他們的新聞. 自然而然的就會對他們多一點認識. 這次實在是看了電影以後, 覺得應該整理一下思慮, 才寫此文. 多少有點即興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