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9日 星期一

伊斯坦堡行 6. 地下水宮


除了在清真寺前一定有的淨身用泉水,



走在伊斯坦堡的街上,也時時可以看到昔日供一般居民使用的“水龍頭”。



西元第五世紀時君士坦丁堡就已經有居民50萬人,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雖然地面上看不到,為了能持續的供應皇宮,教堂和一般居民的用水,在君士坦丁堡的 地下有數百個蓄水槽。緊鄰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地下水宮(Yerebatan Sarnici)是其中最大的一個。這水槽長140米,寬70米,可容近10萬噸水。槽頂(天花板)由336根,9米高的大理石柱支撐著。水槽四周是4米 不透水的磚牆。 14個多世紀以來,這水槽曾經數次整修,現在不但已經失去原來的功能,還在槽內裝有行人走道,供遊客入內參觀。水宮裡象徵性的蓄放著淺淺的一點水。在水裡 游泳的魚兒雖然看起來很不真實,但應該是保證水質的警報器。空氣裡傳來陣陣的笛聲,行在其間猶如漫步於如夢如幻之仙境,又似充滿了神秘感的宮殿。心裡卻一 直“掃興的”提醒自己,這裡從前"只不過"是漆黑的蓄水池!!!

從入口處向裡走,要下55層階梯。



從前建教堂或清真寺時,常會使用來自其他受到天災人禍被破壞的建築物的大理石柱,這裡也不例外。



羅馬建築裡的拱頂是藉著併立互相抵觸的磚塊的擠壓力保證拱頂不會掉下來。從這裡可以看出即使是不見天日的蓄水槽的建築也是非常的講究。



諸多大理石柱裡,獨有一根非常顯眼。那是一根有淚珠裝飾的綠柱。據載,當年曾有7千奴隸參與水宮的興建工程。有人說這淚珠就是用來紀念因工喪生的奴隸。



另外還有兩根樹立在希臘神話裡女妖 Medusa 的頭上。這兩個標準羅馬雕像的頭,一個倒立,一個橫躺,泡在水裡14個世紀後,仍然氣勢駭人。看著那兩個瞪得大大的眼睛,我還真難有絲毫同情她的想法。








wenshu 於 2013-08-12 08:11:02 回應
早安,感謝佳作分享。

台媽 於 2013-08-01 10:1:11 回應
奴隸興建工程似乎是古代各地民族的做法。金字塔、萬里長城---死人骸骨相撐拄。
Sop 於 2013-08-02 05:58:39 回覆
這就是歷史詭譎之處!在認識伊斯坦堡時所看到的資料理,不論是羅馬帝國也好,奧圖曼帝國也好,所有的奴隸好像都是“獨立個體”。沒說明來自哪裡,也沒說明後來都到哪裡去了。奴隸是沒有身份,沒有靈魂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