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世界上大部分的人來說, "國家"其實是個很新的觀念. 直到二十世紀初, 在美洲, 非洲, 還有亞洲的印度, 印尼, 菲律賓等國家領域裡, 除了一些零星的小王國外, 大部分的人仍生活在原始或大或小的聚落裡. "國家"對這些人來說還是個很陌生的概念.
過去幾百年裡, 歐洲的遠洋大國強行占領世界各地, 形成遍佈全球的殖民地. 當殖民國漸漸的退出所占之地, 這些零零星星的小部落因為曾有共同的殖民主人就自然而然的合併形成今日的"大"國.
就拿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印尼來說, 它原來至少有300種不同的種族跟742種相異的語言. 這些島嶼裡, 除了蘇門答臘, 爪哇和婆羅洲(Kalimantan 加里曼丹) 等大島沿岸因位處東西貿易的航線上, 世紀以來早就與阿拉伯, 印度, 中國, 歐洲文化有所接觸外, 有些島嶼的居民直到半世紀前還有吃人的習俗或至今仍保有原始生活的習慣, 與外界鮮有接觸. 要統一這樣的一個國家自是不容易.
圖裡的West Papua人至今仍靠狩獵抓野豬, 捕青蛙, 蛇及鳥類...或自椰子樹的木髓製取西谷米粉Sago為食. (我沒見過真人, 是電視上看到的!)
遠洋時期各殖民國的政策不一. 葡萄牙人在巴西, 西班牙人在南美, 英法在非洲的占領地上, 都曾宣揚宗教並推行自己的語言. 荷蘭人的遠洋政策卻只以商業經營為主, 一向只對商品有興趣. 他們在所經過的地方只跟當地的酋長, 首領打交道, 要求提供他們需要的香料(調味料)等產品, 而他們的交換物品則是一些方便酋長們對抗敵人或引起內亂的族人的武器. 原則上, 只要首領們能繳出他們需要的商品, 荷蘭人對當地人的生活習俗, 宗教信仰, 蓋不過問. 甚至不允許當地人說荷蘭話, 以保持尊卑之別.
二十世紀初, 荷蘭的殖民政策受到荷蘭本土的人文主義影響, 才開始設校讓印尼人開始接受荷語教育. 萬萬沒想到, 後來追求印尼獨立, 抗拒荷蘭統治的主要動力也正是這些首批接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印尼學生. 這些新動力曾在1942年協助日本打敗荷蘭, 未料卻被日本剝削3 年. 1945年美國戰敗日本, 這些學生隨即宣布印尼獨立. 然而英國從日本人手裡代為接收後, 卻將政權轉交給荷蘭. 直到 1949年年底在國際跟美國的壓力下, 荷軍才撤離印尼. 印尼自此正式獨立.
1949年, 蘇卡諾任職印尼第一任總統. 1965年, 蘇哈托政變接任總統, 發動了對共產黨的大清洗. 50多萬華人因而喪生. 二十世紀末期, 蘇哈托政府貪污腐敗, 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更是火上加油, 失業人口劇增, 人民不堪其苦, 釀成了1998 年的大動亂. 印尼經濟一蹶不起. 加上Aceh, Timor, Papua 地區不斷爭取獨立的騷動, 政局動盪不安. 2004年的海嘯帶走了130.736 印尼人的生命, 2006年Merapi 火山爆發引起造成6000人死亡的地震. 印尼真是個多災多難的國家.
雖然有人以為印尼跟30年前的台灣差不多. 但這並不表示30年後的印尼就會跟台灣的現況一樣! 在印尼常聽人提起印尼之所以不進步跟貪污腐爛有不可分的關係. 在往波羅浮屠的路上, 導遊跟我們說, 想當一名警察, 要花4 萬歐元(當然這不是官方數據), 怎麼可能叫警察不收賄? 清廉指數排名世界第110名的印尼, 在國家建設上顯得特別無力.
有個曾在印尼工作9年的朋友告訴我們, 印尼人在農作物收成後, 不會存款計畫投資改進下一期的農作物生產, 反而會馬上買輛摩托車兜風. 到了下次該播種的時候, 再賣車買種. 印尼人好像有聽天由命的習性. 不作長遠的計畫, 也不作短期的投資.
印尼人的身分證上必須填寫個人的宗教信仰. 你可以是回教, 天主教, 基督教, 佛教, 印度教甚至是"孔教"的信徒, 但不可以留白. 這種信仰分類的強硬作法, 無意中加強了人們的分歧與摩擦. 更過分的是, 前幾年嚴苛的學院派極端回教信徒忽然對傳統混合古信仰的溫和派進行攻擊. 對他們的清真寺投以炸彈或縱火焚燒, 不容他們以回教徒自稱. 在印尼旅途中, 每談到宗教, 人們就像觸到導火線似的敏感的避開. 宗教的強烈對立使族群間的關係過於緊張.
雖然這兩年印尼經濟成長每年都達6%以上, 政治與社會也漸趨穩定, 被認為是未來的 "金磚國家" 之一, 但在天災連連,內政又不安的情況下. 外國投資者怯步不前.
印尼是世界上最多海外華人的地方, 華人對當地的經濟發展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但30年後的印尼會成為今天的台灣嗎? 我還真希望能活到那一天作個歷史見證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