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7日 星期二

印尼遊 (二) 昔日風華 萬隆

 
雅加達的"惡名昭彰" 讓我們選擇萬隆Bandung作為認識印尼的第一站, 另一方面也希望見見素未謀面的網友, 聽聽內線消息, 作點旅途中的心理準備.

海拔750公尺的萬隆, 原來不過是山區裡的一個小地方. 十九世紀初, 荷蘭統治者為了能快捷的調動軍隊, 對抗英軍, 建了一條貫穿爪哇東西的公路Great Post Road; 並在十九世紀末完成了從雅加達 (Bogor)經過萬隆到日惹(yokyakarta)的鐵路線. 氣候涼爽, 又有交通上的方便, 萬隆很快的就發展成一個重要的城市. 荷蘭人統治期還曾希望遷都於此. (中文地名的翻譯實在看不出什麼名堂來?)


圖中指標氣球從左到右依序為:雅加達-萬隆-日惹- 龐越 -布羅莫火山

Jakarta - Bangdong - Yogjakarta - Probolinggo - Bromo



從荷蘭到印尼, 從寒帶風土到熱帶人情; 從低漥地到連綿峰嶺; 坐在從雅加達開往萬隆的火車上, 我們像孩子似的興奮, 專注的看著窗外不斷向後推移的村落, 梯田, 山林, 澗溪... 心裡好是興奮.













到了萬隆, 驚訝車站前的擁擠雜亂, 沒有想像中大都市之風貌. 二次戰前, 還號稱是"爪哇的巴黎" (Paris van Java) , 因長時間的不受重視跟錯誤的都市計畫, 現在已經面目全非了.



萬隆曾以它裝飾藝術(Art Deco) 的建築風格著稱. 從幾棟維修較好的建築物裡, 還隱約可以看得出殖民期的街道相貌.





而這家酒吧更像是打從荷蘭人開始經營就沒休業過.


如果沒弄錯的話, 這裡應屬唐人街區, 可是卻不見一個中國字.



在一街角處, 卻驚訝的看到清清楚楚寫著"清真寺" 的小小中式建築.



慕名前往萬隆的活動中心Alun Alun中央廣場. 老遠看到龐然大物的清真寺Masjid Agung, 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這裡原來有個小型的清真寺. 2004年重建成這座有點像是巨無霸的清真寺. 算是都市建設的政績罷!



走到入口處, 將鞋子脫下託管. 有個工作人員走上前來, 很熱心的要帶我們進去參觀. 偌大的清真寺裡, 聽說可以容一萬多信徒, 現在卻是空空蕩蕩的.



寺外的廊道上倒是坐滿了人. 他們會是等著作禮拜的信徒嗎?



本來可以俯瞰全市的宣禮塔, 每周卻只開放一天. 我們沒這個福氣, 只好悻悻然的離去.



朋友提示可以到China Town附近有個叫 "Aroma Coffee" 的店裡看看. 這裡沒有中文標示, 也聽不到有人說中文. 不敢確定我們是不是還在China Town 的區裡. 邊走邊打聽. 忽然看到一家小店裡的櫃子上不起眼的"Aroma Coffee"的字眼, 就走進一瞧. 好像事先約定好了似的, 老板看到我們, 一言不發的推開櫃子, 就帶我們往店裡頭走.





我們還沒搞清楚是怎麼回事, 他已經主動的開始向我們解說起咖啡的製作過程, 並介紹他的廠房. 他是華人後裔, 但早已印尼化了, 不會說華語. 說起話來, 英,荷語交錯亂用而不自覺, 非常有意思. 父親曾為荷蘭人工作過. 1930年開始經營自己的咖啡烘培廠. 父親去世後, 他就接管繼續經營. 每天一大早烘培六百到七百公斤的咖啡豆, 冷卻, 研磨後, 直接在門口包裝銷售. 直到賣光為止. 日復一日, 既不改門面, 也不想辦法加價. 生活過得簡單, 平實.



提到在這濕熱的季節裡能保持乾冷通風的咖啡豆儲藏室跟烘烤, 研磨的機械設備都還是荷蘭人當時留下來的, 不曾換新或修理過, 他不斷的重覆著: "Nederlanders zijn knap en eerlijk!" (荷蘭人既聰明又誠實). 看來他不但打心裡佩服荷蘭人, 也為自己的能持久作業感恩.



萬隆人最引以為傲的就是1955年第一屆亞非會議在萬隆舉行. 當時的會場現在已經修整成紀念亞非會議的博物館Gedung Merdeka (獨立大廈)了. 這座十九世紀末荷蘭人的俱樂部, 幾經改建, 正好適合亞非會議的舉行. 當時印尼獨立剛滿五年, 各國政要在此會聚一堂, 為印尼人帶來了無比的驕傲.



離獨立大廈不遠處就是Savoy Homann Hotel. 亞非會議時, 這裡曾接待過包括周恩來等各國政要. 我們經過的時候, 他突然起意要進去喝杯咖啡! 天下那有這種事? 可是又熬不過他的堅持, 只好跟著他故作大方,若無其事的走進旅館大廳.




寬敞的咖啡廳裏, 就我們兩個人. 此時旅館副總正好路過. 他主動請我們喝旅館特備的"迎客飲料", 興奮的跟我們聊起天來. 據他說: 從前旅館客人絡繹不絕. 每年都有好多荷蘭遊客. 可惜自1998年內亂以來, 外國人卻步, 經濟又不景氣, 生意就一蹶不起. 跟荷蘭旅遊團也早已失去聯繫. 現在雖然有好轉的趨勢, 住房率還是不到以前的四分之一. 他看我們對Art Deco 藝術有興趣, 竟主動邀請我們參觀他們的客房. 沒想到, 他深以為榮的帶我們直趨蘇卡諾住過的"Sukarno Suit". 通過安全關卡後, 有點心虛的隨著他進入總統套房. 裡面空間很大, 有兩張雙人床. 家具, 裝潢果然都是Art Deco 的風格.




從套房陽台向下看, 眼前的街景出乎意外的有文明都市的景觀. 顯然總統眼裡的印尼跟一般人的也不太一樣?




他又帶我們到一般的高級客房裡參觀, 讓我們看原始Art Deco的鑲花玻璃. 果真如此, 這玻璃應該也有90年的歷史了. 這殖民期留下來的痕跡, 竟成了今日旅館的驕傲.




晚餐桌上, 回味著今天兩次無親無故的被請入室, 又被饗以特宴的經驗. 胃口似乎特別的好.








Shillo2011-06-17 10:15:23 回應
Samsung 真是無遠弗屆~  無遠弗屆~~
Sop2011-06-18 08:10:56 回覆
到這裡作工業投資的可能還是以日本人為多. 到處都是Toyota. Suzuki 跟 Honda 也到處可見.在國外從沒有的經驗, 當地人看到我總是問我是不是日本人!

太陽王路易十四2011-06-10 13:01:41 回應
其實這邊不是沒有人說中文
只是在公共場所印尼人多
說中文容易被人指指點點

但是在這兒中文能夠運用自如的
大概也差不多要55嵗以上的年紀
因爲這個年紀才有機會念華校
後來在1966年蘇哈托上臺后
所有的華校都被迫關閉

年輕的一代現在可以學華語了
只是不從小學,平仄四聲就變得陰陽怪調了
郭老師的正音班才有的混
哈哈!

Sop2011-06-10 19:44:55 回覆
有時我的好奇心會讓我的行為失軌. 在"華人區" 觀察一陣子後, 看到一間看起來比較像中國人的大理石/玉石店, 就想了個藉口進去請教他們一些有關這些石頭的問題. 順便"調查"一下他們會不會說華語. 結果當然是不會. 可是在雅加達華人區的路上, 突然不知從哪裡鑽出一個婦人, 要我買她手上的一盒糕餅. "是我阿姨自己做的. 只要50,000盧比! 好心有好報! 幫幫忙!"  嘿! 反過來, 他們怎麼看得這麼準??"

甘尼太太2011-06-09 11:33:08 回應
Sop姊是不是沒有選在對的時辰參觀清真寺,才看不到人呀?
Sop2011-06-09 14:02:13 回覆
說真的, 清晨四點半的那一場, 我是趕不上的.  可是, 一次下午3點, 一次快6點的時候, 我都沒有看到人群走動. 我貼的相片是在6點多照的. 不過, 我一路上也一直懷疑是不是正好沒碰上?

按 照印尼的法律規定, 每個人都要在"身分證"上註明宗教信仰. 很多人可能不是 practicing believer 但也要做一個選擇, 所以雖然有世界上最多的回教徒, 但他們不像阿拉伯國家那麼熱中. 我問過幾個我碰到的人, 他們湊巧都信回教但不上清真寺坐禮拜.  不過加油站旁的 Mushola 禮拜室, 卻常看到有人進出.

attile2011-06-09 00:30:14 回應
沒有中文標示, 也聽不到有人說中文.
這是因印尼禁華文,原本剝奪人使用語言文字工具實不足取
但想到這個語文工具背後的三K黨式邪惡心靈,不得不佩服印尼人的高瞻遠矚
Sop2011-06-09 06:13:32 回覆
你希望我說點什麼嗎???
我還在想你說的"語言文字工具"

nannan2011-06-08 15:27:38 回應
那兒的咖啡
想必香郁好喝
Sop2011-06-09 06:25:14 回覆
他的咖啡分Robusta 跟Arabica. 因為新鮮的咖啡豆常有酸澀的味道, 所以要先存放幾年才能烘培. 他的Robusta 存5年. Arabica 存放8年. 研磨出來的咖啡是不參混其他香料的純咖啡. 我們買了四包, 回來後馬上開封泡飲, 也算是現磨現泡. 非常好喝.
雖然印尼人通常都只用開水直接沖泡咖啡, 杯子裡會有咖啡渣, 可是我在印尼喝過的咖啡味道都不錯.

子駿2011-06-08 09:01:02 回應
由您的介紹,讓我有深刻的體認,一個國家是否能平順發展,國內的政情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內部紛亂不休的國家,國民是不可能享有平靜富裕的生活。
Sop2011-06-09 06:26:31 回覆
這也是我在印尼時的感受.

瑪妮2011-06-08 02:03:22 回應
顯然總統眼裡的印尼跟一般人的也不太一樣?總統看的月亮一定也比較圓 !!
兩人去同一座城市旅行, 得到的觀感常受限於他們的眼睛所見的事物, 所以在古巴首都旅行時, 我們的觀光小黃包車到不同景點時, 來回都開同一條路線, 選較氣勢宏偉的, 當我們建議走不同路線回城中區, 可以看看別條道路的景觀時, 司機不願意, 這是所以我照片中的哈瓦娜與妳的哈瓦娜很不同

2011年6月5日 星期日

印尼遊 (一) 驚鴻一瞥 雅加達


對荷蘭人來說, 印尼並不是個陌生的國家.從東印度公司發現到印尼的海上航線後, 荷蘭人開始占領所經群島, 成立荷屬印度, 實施殖民政策算起, 到印尼獨立, 一共有三百五十多年的歷史.

1942年, 印尼被日本占領. 1945年印尼宣布獨立. 荷蘭政府還捨不得放棄是本土47倍大的"荷屬東印度". 竟在二次戰後馬上出兵, 企圖奪回"他們的"領土, 結果雙方傷亡無數. 1949年底, 美國開始施壓, 荷蘭人才心不甘情不願的撤出印尼. 隨著荷蘭政府撤退的除了荷蘭人以外, 還有上萬的以前親荷的, 參加荷軍對抗印尼獨立的"印尼人"(不願歸屬印尼的摩鹿加人
The Maluku Islands ). 直到上世紀八O年代, 荷蘭電視上還常有印尼歌星跟演員的影子. 印尼餐廳也曾盛行一時. 提起印尼來, 荷蘭人多少還有點懷舊的情懷.

歸就起來, 這種情懷實在也是一種很複雜的情緒與理智的組合. 從前科學不發達, 人們對遠洋, 人文, 地理都還在懵懂摸索的情況下, 東印度公司敢於航入渺渺大海, 幾個月後不但安然返鄉, 同時還能帶回滿船價值連城的香料.這是荷蘭人的驕傲, 荷蘭人的黃金時代. 雖然平日沒有人願意提起在這財富背後的殘酷史實, 或者也有很多人裝傻, 但它的結果總不外是一般荷蘭人的無知與不自覺.

在我家附近小城Hoorn就有Jan Pieterszoon Coen眺望大海的雕像. 這位17世紀的印尼總督曾是荷蘭人眼裡的英雄. 他為荷蘭的遠航事業打下了基礎. 1619年, 他焚燒夷平了當時的Jayakarta, 重建後改名為巴達維亞城(Batavia, 也就是今天的雅加達) , 到了1621年, 因班達群島(主要生產肉荳蔻) 的島民不合作, 又下令將居民全部殺光, 再從其他島嶼運來奴隸繼續生產香料. 隨著歐洲人文主義的興起, 資訊的發達, 人們漸漸的對殖民政策進行反省. 今天, 總督Coen 已經淪為荷蘭人自嘲的好話題了.

只因一個偶然的巧合, 我們決定到印尼去旅行. 跟其他的荷蘭人一樣, 到熱帶國家旅行前, 我們先到GGD (衛生所) 走了一趟. 煞有其事的打了白喉, 破傷風, A型肝炎等...的預防針. 還買了旅遊途中日服一粒, 預防瘧疾的藥片. 另外舉凡預防蚊蟲叮咬的噴劑, 塗膏; 治頭痛, 胃痛, 拉肚子的藥. 萬金油, 小護士, 還有防曬係數30的防曬乳液...都一應俱全. 有如完成備戰武裝, 終於可以出發上路了.

習慣性的在行前買了本Lonely Planet. 隨便勾出平日已經熟悉的地名. 發現從南到北, 從東到西, 蓋遍印尼整個的地圖. 印尼實在太大了, 一旦到了雅加達後, 又該怎麼走呢? 想著想著忽然產生一種前所未有的恐慌. 情急之下, 不得不進行破天荒的行前準備, 開始研究起旅遊書來. 怕旅遊勝地峇里島的遊客多於居民而刻意迴避. 可是印尼島嶼多, 有些地方與外界接觸又少, 交通不便, 並不適合我這個不敢冒險的人旅遊. 所以最後決定只到爪哇跟蘇拉威西兩個島嶼. 有了大概的輪廓, 心裡總算稍稍篤定了點.

飛機起飛不久, 銀幕上播放著BBC當天的新聞. 機長例行的穿插廣播, 銀幕就停了下來. 天哪! 雅加達發生了什麼事? 天下那裏有這麼巧的事情?



五個鐘頭以後, 飛機終於從北緯25度越過赤道, 到了南緯6 度的目的地雅加達.



折騰了半天好不容易才出關. 很不習慣, 遲疑的從提款機提了一百萬盧幣出來, 開始懷疑自己的換算能力. 計程車從機場到市中心需要17 萬塊嗎? 我的頭開始發暈...



往旅館的路上, 所見盡是新興的商業辦公新區, 看不出跟世界其他大都市有何差別.





車子駛近舊區, 在Jaksa街附近下了車. 根據Lonely Planet 這裡是 Travellers' ghetto. 背包客的集中地. 現在不是旅遊季節, 遊客並不多. 向當地人打聽雅加達有什麼值得一看的地方, 他們一致的反應都是"沒有!". 好!好!好! 我馬上離開就是了! 在一家旅遊中心安排了未來幾天的行程後就回旅館休息.



可是, 身在雅加達卻沒看到雅加達長什麼樣子, 心裡多少有點不甘. 所以天一亮, 就溜出了旅館, 重回Jaksa街上.





昨晚擁擠難行的路上, 現在顯得特別冷清.



路邊有不少賣早點的推車



轉入小巷, 只見路邊水溝蓋上擺了很多長滿了翠綠植物的花盆, 讓人覺得親切舒適. 再往前走, 發現其實大部分的小巷裡, 都沒有水溝蓋. 而水溝裡污穢的死水看了讓我反胃. 想像著雨季裡, 水溝裡的水上漲時, 這些小巷就成了臭水溪時, 不禁打了個寒顫.




回到旅館, 用了早餐. 該是離開雅加達的時候了.







中年惡女2011-06-21 21:20:55 回應
十萬元面額的紙鈔,。要是美金多好~
對印尼的印象是朋友家裡的印傭。我對印尼女孩的感覺是,跟早期純樸的台灣人(我住鄉下)好像。所以很親切觀念能溝通。
Sop2011-06-22 02:16:08 回覆
當了幾天的百萬富翁! 出手又大方, 動則上萬. 啊! 如果是歐元就更好了!!
連落後的印尼人的家庭觀念都跟有深厚儒家文化的中國家庭觀念很像, 才奇怪哩!

甘尼太太2011-06-09 11:29:58 回應
東印度公司的時代,用現代眼光來看其殖民策略,自然是欠缺人道精神。
但是比起他的時代的各號人物,他恐怕也沒有比較殘忍或血腥。
Coen成功建立起「公司」的經營版圖和盈利,將其他具有砲轟能力的歐洲勢力排除其外,確保香料獨佔生產地位,而且控制產量,維持貨源穩定供給卻不倒貨,我想是很多人都沒有的「遠見」。(治國者,多只鹽鐵專賣 only)
Sop2011-06-09 13:44:09 回覆
東印度公司的"財團" 勢力本來就大, 又有 Republik 作軍事後盾. Coen 的經營遠視的確是他成功的原因.
我完全贊成你的論點. 我也是三十年前, 聽到一個學者說: 現在的孩子可能會以為這種不愁吃不愁穿的和平日子是天經地義, 最自然不過的事了. 事實上, 這是人類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 有了聯合國以後, 前所未有的突破. 才頓時被敲醒. 人文主義似乎也是從此才正式生根.

attile2011-06-06 10:52:27 回應

端午佳節愉快


 
 ↑日本粽

↑越南粽

Sop2011-06-06 13:38:32 回覆
謝謝你送我這麼多的粽子! 沒吃粽子大概也有幾十年了.
 粽子是什麼味道?

瑪妮2011-06-05 20:20:38 回應
好高興, 終於盼到妳的第一篇遊記~~~~希望妳會寫點台灣的遊記
17 萬搭計程車, 記得十幾前, 我在哥倫比亞搭公共汽車也要1000 匹索, 很不習慣, 自己突然變成大款, 出門都帶著鉅款, 萬元大鈔, 郤只夠吃一餐, 幾杯咖啡加公車票
Sop2011-06-06 08:31:47 回覆
了解台灣的人太多了. 對我來說, 台灣的遊記大概最難寫.

在印尼擺闊, 當了好一陣子的百萬富翁
台媽2011-06-05 08:59:26 回應
照片喚起多年前的印象很親切!
Sop2011-06-06 08:27:20 回覆
我也是一樣. 去過的地方, 再看相片, 或如果出現在新聞裡, 也會產生一種特別的親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