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9日 星期三

印度見聞 (十一) 路上奇觀


第一次獨自出遊受到如此巨大的文化衝擊. 為孤單的旅程增加了不少趣味. 有些趣事也可以跟朋友分享. 在此就隨便拿幾張相片, 東南西北的隨便聊聊.

請鳴喇叭

印度的交通“原則上”是靠左行駛, 但左右皆可(被)超車, 加上大馬路是同時供各種動物,腳踏車,三輪車,摩托車,客車及大小貨車的使用, 許多大卡車因為怕顧不到從四面八方來的交通工具, 就在車後方, 標明 “HORN PLEASE”, “PLEASE SOUND HORN”…., 請從後方來的車輛大聲的按喇叭, 我們只好常常“很有禮貌的”高鳴喇叭.



路上動物園

只聽說,在印度,牛可以自由的走在路上, 事實上, 走在路上的還有各類羊群.驢群等等.

這是在Rajasthan A8 的公路上的景象.







拉客高手

這位有本事的車掌(掛在門上的那位)拉客的能力很強,只須短短的幾分鐘,車”上”就坐滿了乘客….



過州關卡

印度一共有二十八州. 州與州間設有關卡, 所經卡車除了須繳越界稅外, 還有許多複雜的檢查手續. 在關卡前等進州界的卡車多可上百. 為了通關, 他們常須等上好幾個鐘頭! 從新德里搭計程車到Agra,上了高速公路一開就是好幾個鐘頭, 路邊的景色本來乏善可陳, 不知為什麼? 看到這些在州界檢查哨前大排長龍的貨車. 竟莫名的興奮了起來.



剛過州界就看到”檢查站的執行團隊”.



絕望的印度人

在比較世界上各國自殺率時, 印度, 中國和日本常常同時會被提起, 自殺的原因與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有關.在印度最重要的原因是家暴. 此外, 隨著學業壓力的增加, 年輕人自殺率也跟著增高.根據2003年的統計, 在有三千兩百萬人口,文盲比率是印度最高的Kerela 州每天有32 人自殺. 在昔法國佔領的城市Pondicherry 每月有15個年輕人自殺…. 沿著約一千公里從印度中部山裡到Rajasthan 的大運河,解決了沿岸的乾旱,促進了沿岸的經濟發展,是印度人的驕傲.可是前兩年這條修了50年的大工程,剛開始啟用時, 沿岸每天都有好幾個人跳河自殺, 政府不得已, 沿著運河的兩岸, 一路用鐵絲網圍了起來, 並每天24 小時派駐警察在橋頭站崗.



待工的印度人

印度的失業率極高, 許多建築工, 木工, 電工都是臨時工, 常須坐等雇主. 這座高架橋下是他們的待工處, 隨時都有四, 五十個工人, 個自帶著簡單的工具坐在地上等人來徵工. 生活完全缺乏保障.

 


說到印度人的喜歡渲染, 喜歡誇張, 就想到剛到印度的那幾天, 孟買經歷了有史以來第二次的大水災(去年是第一次). 在飛機上看到印度時報 “The Times of India” 的報導裡提到已經有五人遇難死亡… 但是一位市府官員請大家不要驚慌. “….因為市政機關已經備有急救隊, 資訊廣播系統, 抽水機, 義工, 甚至還有受過訓練的漁夫.”  看了這則新聞, 對這位長官完全遵循印度習俗的 “小準備, 大渲染” 不禁莞爾.

Together we’ll make it happen

那天到了新德里的國際機場, 老遠看到這幅大約兩公尺長的廣告, “Together we’ll make it happen” 本來只是要通知旅客現在方便不大方便, 看起來反而像是呼籲全民合作:我努力作,
你用力憋, ! 全民各盡其能!!!!哈哈哈!!





*** 目錄: 印度



2007年5月5日 星期六

印度見聞 (十) 印度服飾


一般大國媒體的報導多偏重於國內的新聞,印度也不例外.更因一般知識水準低,大部份的印度人對世界的了解非常有限.在缺乏與外界交流的狀況下,印度人在某些方面仍非常的傳統. 他們的服飾, 尤其是女服, 跟世界潮流好像根本沒有關係. 事實上因著宗教, 地域性和貧富的不同, 他們傳統的穿著本身已經是變化無窮,令人目不暇給. 茲特闢一篇, 就我所到過的地方, 看到的樣式介紹一下.

其實最常見的印度的衣服,不論男女,都只是一片布, 用不同的方式圍在身上而已. 就是剪裁做出來的衣服, 也常是寬寬鬆鬆的掛在身上.

Sari

Sari是印度最具代表性的女服. 說是女服其實只是一塊寬一公尺, 長五到七公尺的布塊. 有錢的人就多穿兩尺, 沒錢的就少用兩尺. 從腰部圍起, 打幾個折, 最後繞過右肩, 再披下來. 通常上身先穿件很短的小背心,然後再穿Sari.

布料幾乎覆蓋全身, 惟留腹部一塊, 顯得更為性感.

Sari 穿起來比穿旗袍舒服得多,行動起來也不礙事.除了回教徒外, 印度女人大概不論貧富都穿這種傳統女服. 就是少數平日喜穿 T 衫和牛仔褲,較摩登,崇洋的印度女孩兒在正式的場合裡還是會選穿這種傳統服. Sari 看起來的確非常高雅,有風采. 感覺上,有錢的人穿的顏色比較鮮亮,窮人穿的顏色就比較不怕髒.





Bindi

雖然現在Bindi 已經普遍的成為一般女性的臉部裝飾, 傳統上只有結過婚的女人才准在額頭上點紅點, 表示神的祝福. 她們相信這麼作可以保佑她和她的夫婿. 所以寡婦是不可以點 Bindi 的. 在印度,見到年紀大而不點 bindi 的女人, 應可確定其為寡婦.



我在Jaipur 的城堡Amber Fort碰到這兩個女孩兒. 他們說這是以前王宮Mahal裡的宮女服.只是衣裳的裁質看起來有點太摩登, 顏色似乎也過於鮮豔.



Salwar kameez

這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一帶錫克教 Sikh 女子的服飾, 主要是長褲和長及膝蓋的”上衣”. 種類及花樣很多, 一般顏色都非常鮮豔.平均說來, 信仰錫克教 Sikh 的印度人經濟狀況都比較好.

印度回教女子的衣著,因地區而有所不同. 在Hyderabad 的回教徒較為保守,對女性的要求也較嚴苛. 在市集裡,默默的來回走動的回教女子全身披黑,外人絕對無法一窺他們的真面目. 事實上, 他們回到家裡, 也可以施胭,染指,燙髮, …打扮自己,以悅自己的良人.“女為悅己者容” 也算是一種婦德罷! 
 
在Hyderabad 市集Minar Bazar 進行採購的回教女子.



相同宗教的不同群體對他們同樣的“Holy Book” 也會有不同的詮釋. 當然他們對服裝的規定和行為的準則也有不同. 好在在印度,還是有回教徒穿著讓人覺得比較輕鬆的衣服.


Henna

一般回教國家的女孩子都喜歡用Henna 來圖飾手,可是在回教傳入印度以前, Henna 就已流行印度了.用 Henna畫的圖案花樣很多,每種圖案都有它各自不同的意義. 聽說,印度教徒的圖案比較細緻, 生動.可是我覺得這新婚回教女子的Henna 圖飾,已經非常的耐看了.



這是在 Hyderabad 進行採購的回教婦女。本來全身以黑布覆蓋的意思是遮掩女人吸引男人的魅力,不知這種打扮是否可以達到這個目的??



印度女子除了衣著顯眼外, 身上凡能掛戴飾物的地方, 都會掛上像鼻環, 耳環, 手鐲子, 腳鐲子及項鍊等等裝飾物.穿戴這種裝飾物的原則好像是不怕多, 只怕不夠!


這是在Taj Mahal 遇到的印度女子.他們看起來很大方,自然 ,也很快樂.應是富裕人家出遊罷?!



雖然回教婦女們的大黑長袍遮住了所有手環等飾物.但在Hyderabad, 回教市集Minar Bazar 的一條街上,至少有二十多家賣這種手環的商店.



離開Hyderabad前往印度次大的影城 Ramoji 的車上遇到的女孩兒,向我展示她的手環.



剛結婚的女孩子, 每邊應戴象牙, 金銀, 鑽石等手環各四十個. 沒錢的人家就只好湊幅了.

在新德里機場遇到的一位新婚女子,向我顯示她的手環,並解說這種戴手環的習俗.



Dhoti

傳統的男服是將一塊白布, 從腰部圍起, 跨過下襠, 再別在腰部即可. 看起來有點兒像是燈籠褲, 可是想像中,應該不是很方便. 我的導遊告訴我,男人的這塊布穿在身上就是Dhoti; 綁在頭上,就是頭飾;到了晚上,則可舖在地上當
床單.


在大皇宮Taj Mahal 看到穿Dhoti 的印度老人.



Pushkar 是遊客城,街上看到的傳統服飾特別多.



有些批評家認為, 甘地反抗英國統治的時候,只因他敢穿自紡的白色粗布, 不卑不亢的與西方統治者交往, 所引發出的神聖感, 才能得到這麼多的
追隨者.



在Pushkar 碰到這位非常溫和, 善良的加拿大人. 一晃二十年, 也成了觀光景點.



冷熱自是個人的適應問題, 在影城 Ramoji “看戲”時,看到這位好爸爸,在攝氏35度, 溼度90% 的熱天裡,為孩子 穿得這麼暖和,真是讓看的人都直冒汗!



這家賣校服的小店開在一片黑長袍的回教區裡, 不曉得婚姻是不是彩色童年的結束?



印象裡,男人穿傳統式衣服的並不多; 女人穿西方時尚的倒是少見. 女孩子們穿著花花綠綠傳統式的長裙, 玩起遊戲來自是跟男孩子不一樣.

在Ahmedabad 屬印度教區.的梯井(Step Well) 附近玩耍的女孩子.

 



*** 目錄: 印度




OHYA 於 2010-11-20 19:41:14 回應
哇~好像上了一課耶! 讚
Sop 於 2010-11-21 00:17:33 回覆
我是班門弄斧!
祝 成功!

蔦蘿 於 2010-09-12 21:58:10 回應
我喜歡 印度服飾 謝謝分享
Sop 於 2010-10-21 20:53:14 回覆
高興知道你喜歡....

子玲 於 2010-01-10 09:56:50 回應
穿Sari不但方便,也挺經濟的,既不用縫紉,也不怕身材變形穿不下。我想:輪廓很深的年輕印度女人,穿上花花綠綠的Sari,露一下小蠻腰,一定風情萬種、婀娜多姿!
Sop 於 2010-01-10 10:17:26 回覆
品質好的 Sari 一點也不經濟. 正式場合的 Sari 要用好幾公尺的布. 在腰部折疊好幾層. 在印度看到幾個"富"女到店裡買布. 一大面牆的布匹前面有個像舞台似的高起來的平台. "富" 女坐好後, 由銷售員 (全部都是男的) 一匹匹布拿下來, 抖開, 很有經驗的纏在自己的身上展示, 一連展示了十幾塊布. "富"女沒看上一塊布, 起身就逍遙出門了!!!

他們的鞋店也很"資本主義". 客戶進門先找個位子坐下, 馬上就有(又是男的)售貨員跑來招呼, 然後抱來一落十幾雙鞋, 一一看過, 試過後, 再搬一落鞋來. 圍著牆坐了一大排女生, 很大牌的使喚蹲了一地的男銷售員, 真是非常壯觀!!!

瑪妮 於 2009-02-08 02:56:43 回應
在Pushkar 碰到這位非常溫和, 善良的加拿大人, 我原以為他是甘地人果然應該要大嘴巴, 不恥下問才有收穫, 我下次也要學妳。

Sop 於 2009-02-08 06:36:27 回覆
人果然應該要大嘴巴..... 哈哈哈哈! 謝謝你的奉承. 真是知我莫若你啊!!!!

大嘴巴: Did you get lost?

來自加拿大的仙人: Hahahaha....Thirty years ago, I wanted to learn something about Hinduism and came here.....

米米 於 2009-02-07 11:40:05 回應
好喜歡印度沙麗的豔麗色彩和柔軟材質~
一直對印度有著高度好奇,現在能在你詳細的文章裡一探究竟了!

Sop 於 2009-02-08 07:11:52 回覆

我以前也是一直對印度很好奇, 不過從印度回來後只是高興,我去過了! 以後不用再遺憾了! 一個人遊印度, 其實有點危險. 因為旅途中我總希望能看到當地的平民文化, 所以有時會離開'旅遊聖地'亂遊. 看到很多髒亂還有大小老鼠在路邊的臭水溝裡亂竄. 那些日子裡, 因為怕食物不乾淨, 我中午都不吃飯. 可是還是拉了兩次肚子.

我 女兒跟她的朋友也去玩了兩個月, 又是住那種便宜到幾乎免費, 那種舊式的回教徒的房子, 有很細緻的石雕窗可是幾乎是露天的旅館, 又騎駱駝在沙漠裡度過兩天. 還從印度帶回一條小小狗!!! 從機場接她回家, 我們目瞪口呆的聽她說故事. 年輕人的無羁, 讓我羨慕得不得了. 可是當晚12 點, 她發高燒達攝氏40度, 醫生來診後,被救護車接走,在醫院裡整整住了10 天. 各種測試都沒法查出真正的病因,最後結論是'可能是'從駱駝感染到的病毒!!!

這事發生後, 我再也不敢自己一個人出遊了!

不越矩的老巫婆 於 2007-05-07 15:26:05 回應
實在是完整的 " 印度服飾 " 報告 ! 很少有遊客能看到這麼深入, 這麼全吧 !? 嘆為觀止 !!
Sop 於 2007-05-08 08:06:49 回覆
這可能跟我原來對印度人的服飾就有興趣有關係罷.然後就是靠我的大嘴巴,一路找人問話了. 一個人旅行,比較容易專心,大概也有關係罷.

看到你文章內容之廣泛跟豐富,我也常有嘆為觀止之嘆噢!

印度見聞 (九) 印度牛


據傳印度神Krishna 小時曾當過牧童, 極力保護牛隻,因此牛在印度教徒的眼裡就變得非常的神聖. 信仰印度教的人甚至認為: 人們喝牛奶,意味著:牛對人類的意義無異於人類的母親, 故以之為聖牛. 他們因此也極力反對吃牛肉.可是他們對牛革的使用,似乎較無約束.只是在進某些廟以前,除了一定要脫鞋以外(註),還要將皮包,皮帶等皮製品留在看管處,不准帶進去.

根據我自己在印度的經驗,牛在印度人的生活裡的確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印度教徒雖然不吃牛肉,但是他們卻喝牛奶.他們對牛雖然非常的友善,但並不覺得有需供拜的神聖.不曾見過什麼人用飼料餵牠們,只見這些牛在街上隨處亂走,到處覓食.因為街頭沒有垃圾桶,人們常習慣性的將垃圾隨手丟在街上.凡是牛能吃的有機物,大概都會馬上被吃光.





清晨開著卡車來抓回放在這裡覓食的牛隻.他們的飼養經營的方式大概是"放牛吃垃圾".



從烤玉米的攤子上買根玉米來餵牛的人大概不多.




牛糞則被 “賤民” 收起曬乾,當燃料用.

在Jaipur鬧區外有條馬路,路中間那條綠地上有個亭子類小小的古建築.是此地三輪車夫(Riksha) 休息睡覺的地方.清晨路過,看到他們正聚在一起作早餐. 火苗燒穩後,他們就將麵團直接放在牛糞上燒烤。






印度的牛皮曾是世界上各大鞋廠牛皮的主要來源. 可是因為印度教徒自己不吃牛肉,所以也不能殺牛. 所有的屠宰場都是由回教徒來經營. 又因為印度教跟回教徒的分佈不均, 這些牛經常須走上好幾百公里的路才能被物盡其用. 白天牛群沿著高速公路走向他們“牛生”的終點, 晚上就找個可駐腳休息吃草的綠地露天過夜. 可是這麼一來, 印度的高速公路就不大高速了.

車行在從新德里到孟買A8的高速公路上, 正好碰上牛群上路的季節,我們邊吃香蕉,邊將香蕉皮隨手從窗口丟出與走在路上的牛
分享, 既神聖又寫意, 這對一個旅遊者來說,當然是大開眼界, 不亦樂乎!只是這種現象可能並不利於經濟的發展.







一個是不准傷害牛, 視牛為聖牛的印度教, 一個是不准吃豬肉, 只准吃牛肉的回教, 根據不同教的人不可以共枕的原則, 他們之間衝突之不可解, 真的是用“膝蓋”也可以想得通的. 印度和巴基斯坦, 還有被他們分割的kashmir, 不幸因此而成為世界上的“永遠戰場”之一了!!!

註: 他們說是因鞋底髒的關係,可是我總覺得這是抽象意義上的污穢,與鞋底實際上髒不髒無關,因為廟裡並不乾淨.

*** 目錄: 印度








來鍋好湯 於 2008-06-12 11:41:04 回應
印度朋友說是因為怕有人的鞋子是牛皮作的
Sop 於 2008-06-14 13:14:18 回覆
其實這我不大清楚, 因為在廟前, 堆鞋子的地方, 也可以看到很多塑製拖鞋.

masumi 於 2007-05-14 10:55:29 回應
長途拔涉只為終了..想起台灣的俗話說~豬知走不知死,牛知死不知走 這在印度可就行不通嚕!
Sop 於 2007-05-14 14:13:07 回覆
還不知有這種說法,真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