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9日 星期二

超級血月


 超級血月       2015年9月28日 星期一

印象裡,每次的月全蝕都因多雲,無法見到月全蝕的真面目。對很多荷蘭人來說「月全蝕」也一直都只是書上的一個名詞罷了。聽說這一次可以見到月全蝕的機會很大,心裡有說不出的興奮與期待。

去這一年半的時間裡,已經連續出現過三次月全蝕,加上這次就四次了。這種短時間內連續出現四次月全蝕的現象,在天文學裡叫做「Tetrade」。()從西元以來一共只發生過7次。在1600到1900年間則從未發生過。


月全蝕的發生是因為月亮,地球跟太陽的球心準確的落在同一直線上,平時照在月亮上的太陽光完全被地球擋住而形成。此時,從太陽照射到地球的表面/邊緣的光線透過地球大氣層的散射結果,呈現紅光。如果從月亮看地球,您會覺得地球的外緣好似一圈火焰,這種光線照到月球上,也讓月球變紅。所以月全蝕的紅色月亮習慣上被稱為「血月」!

這次月全蝕的另一特點是它還是個「超級月亮」/Supermoon。 月球在橢圓軌道上繞著地球轉,造成它跟地球間的距離的不斷變化。當它的近地點是月亮到地球的最近點時,月亮看起來會比平日大14%,亮30%,是謂「超級月亮」! 這次兩個罕見自然現象結合形成了罕見的「超級血月」。上一次的超級血月出現在1982,下一次要等到西元2033年了.

不同於日全蝕的有短時間及局限地區的限制,月全蝕可以從地球上任何背光的地方(發生時刻是晚上的地方)同時看到為時數小時的月全蝕。如果天氣好的話,世界各地的人可以同時分享這份特殊經驗,也是讓人特別興奮的原因。

有鑑於此景之難得,特書此文以誌之。


-------------------


話說當天晚上,看好觀月的地方,照相機也準備好了,他以為我會守夜,安心的去睡他的大頭覺,而我以為他設了鬧鐘。雖然沒多久天狗就要吃月亮了,還是想休息片刻,也跟著去赴周公的約。再醒來時,往外一看,天哪!外頭的大月亮正泛紅!月蝕景象已過半了!跳下床抓起我的傻瓜相機,怎麼都無法對焦,真是急死人了!想起那早已退休的前任相機,還是去碰個運氣罷!

就這麼折騰了半天,照了一大堆安慰自己的月蝕景象。敝帚自珍,在這裡也貼幾張,就當個紀念罷!













  


這一次Tetrade 出現的日期。依序為陽曆-農曆-希伯來曆(猶太曆)。
2014年 04月15日 - 農曆三月十六日 - Nisan 15  5774 (希伯來曆5774年1月15日)
2014年10月 08日 - 農曆九月十五日 - Tisjri 15  5774 (希伯來曆5774年7月15日)
2015年 04月 04日- 農曆二月十六日 - Nisan 15 5775 (希伯來曆5774年1月15日)
2015年 09月28日 - 農曆八月十六日 - Tisjri 15 5775  (希伯來曆5774年7月15日)

從上表看來,同樣是以月亮為基準制定的曆法,希伯來曆似乎要比農曆精準得多?

我們總是說文字是知識累積的基本條件。沒有文字就不可能累積經驗,進一步的發展新的知識。就天文學來說,我常好奇以前的人是怎麼觀察與計算的?這幾年在蘇俄接近哈薩克斯坦邊界的烏拉爾地區(Ural)新發現的巨石陣 Arkaim 有4000-5000年的歷史。人們相信這是一個天文觀察站。他們是怎麼研究,記載的?這也讓我想起更多古人的「秘密」,像是4500年以前建的埃及金字塔,秘魯西元前後500年畫的納斯卡線  Nazca Lines,復活節島/Easter Island上,第11世紀才開始建的摩艾石像Moai 摩艾石像新發現  ),還有很多其他等著人們去發掘的古文明!




2015年9月18日 星期五

荷蘭如何迎接難民潮?


有人問:對於今年難民潮,荷蘭政府的態度與做法為何?民眾的呢?好像比較少看到荷蘭這方面的報導。

在此就簡單的介紹一下:對於該不該收難民的議題在荷蘭有正反兩面的聲音。網上有很多人希望能將難民請回自己的家裡,來指引照顧他們適應荷蘭的生活環境,因為他們覺得這些難民經過噩夢般的逃生經驗最希望的是個人的關懷與愛,而不是被視為一個號碼,統籌處理。但也有如自由黨PVV的政黨認為這些難民應該被擋在門外。由敘利亞或鄰近國家照顧他們。也許怕受到人道主義者的批評,在荷蘭媒體上這種聲音還不是很大。但也有人說其實每個人都有兩種情緒,一方面並不希望有難民到荷蘭來,另一方面又覺得應該照顧這些離鄉背井的戰亂難民。

過去的二十幾年來,荷蘭每個月大概都會有一千多個尋求政治庇護者入境。他們到了荷蘭要先到荷蘭東北的一個小鎮 Ter Apel 去登記。然後被分送到各地能接收他們的城鎮去。等他們得到政治庇護的身分後,就會被安排到跟荷蘭人一樣的租屋裡去。讓他們學荷文或上課或學習一些可以謀生的技能。一切都有一定的程序,所以這些難民來時,一般人並不會在街上看到他們。然而這一次的難民潮來勢洶洶,今天報紙上說,今年8月有7千名難民到荷蘭來申請政治庇護。為此主辦單位已經在不同的地方多開了幾個登記處,同時政府也呼籲各地的緊急收留站刻不容緩地準備好接待的工作。


荷蘭的回教徒可能來自土耳其,摩洛哥還有印尼,北非等的一些國家,因為他們的背景問題,偶爾發生文化衝突當然是難以避免,我在這裡只想提醒一下,現今鹿特丹的市長就是信仰回教的摩洛哥人,他15歲的時候隨著她的母親來到荷蘭。

2015年9月9日 星期三

你會接納我嗎?


當年被演藝學校(Kleinkunstacademie)拒絕的荷蘭女藝人 Claudia de Breij 是荷蘭當今很受歡迎的脫口秀演員。她的演出幽默輕鬆,跟有些別的荷蘭獨口秀一樣,常含政治意味,偏美德的宣揚或和平的呼籲。


 2009年我們湊巧聽了她一場主題是「熱和平」的演出。這是針對「冷戰」的幽默演出。其間她唱了一首自己寫的曲子  “Mag ik dan bij jou?"/"May I be with you?" 。這是一首充滿愛心的慰藉曲子。後來這首歌常在國人需要得到安慰的時候,像荷蘭王子滑雪時遭雪崩而逝去;去年馬來西亞航空 MH-17 在烏克蘭高空被擊落,近兩百個荷蘭人喪生時被演唱。最近因為敘利亞難民的湧入歐洲,這首歌又在臉書上傳開了。

一直想將這首歌翻成中文,介紹給朋友。現就藉這個機會簡單的翻譯一下,算是了了這件心事。希望您會喜歡它。





如果戰爭爆發了,
而我需要藏身之地,
你會收容我嗎?

如果新的幫派成立了,
而我不願加入,
你能接受我嗎?

如果來了一條新的規定,
而我達不到這個要求,
你會接納我嗎?

如果我一定要做什麼,
而我從來沒做過,
你會幫我嗎?

我可以找你藏身嗎?
如果我沒處去上;

如果我忍不住哭了,
你會為我拭淚嗎?

因為如果你願接納我,
我也會隨時歡迎你;

無論你什麼時候想來,
我總會為你留個房間。

如果颶風暴雨來臨,
而我心裡害怕,
我可以去依靠你嗎?

如果夜深了,
而我卻怕黑
我可以跟你在一起嗎?

如果春天來了
而我跌入愛河
我可以去找你嗎?

當愛情來臨時
而我非常的肯定
你會接受我嗎?

我可以找你藏身嗎?
如果我沒處去上;

如果我忍不住哭了,
你會為我拭淚嗎?

因為如果你願接納我
我也會隨時歡迎你

無論什麼時候,你想來就來
我總會為你留個房間

我可以找你藏身嗎?
如果我沒處去上;

如果我忍不住哭了
你會為我拭淚嗎?

因為如果你願接納我,
我也會隨時歡迎你;

無論什麼時候,你想來就來,
我總會為你留個房間。

如果我面臨垂死,
而我心裡害怕,
我可以去依賴你嗎?

如果我面臨垂死,
而我卻孤單一人,
我可以去依賴你嗎?


2015年9月8日 星期二

援手

以前跟網友談到歐盟的Solidarity 互助精神時,常被嗤之以鼻,不願相信世界上會有這種事。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只關心自己的利害關係。是的,你也可以說,歐盟發起國家裡的德國,法 國。。。是為了有一天在歐境內交通無阻,貿易流暢。。。對自己有利,但如果沒有 Solidarity 的互助精神,為達到這個目的要付出的代價在「利害」的槓桿上是無法平衡的。

在荷蘭多年的經驗,荷蘭人「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分享精神,實在讓我感動。有個有九個兄弟姊妹的朋友,從小他的父母不但要養育自己的孩子,還領養了一個 義子。他們的 Motto 座右銘是,能養十個孩子,就能養十一個孩子。我另一個朋友,小時家裡常常掛在每個人嘴上的打油詩是:要愛人,助人跟愛人,助人後的快樂心情。。。我可以想像這是個非常快樂的家庭。

有些事情政府並不想讓老百姓知道,也無法查到資料,不過七,八年前,偶爾看到一段報導,那年荷蘭人不論老少平均每人透過歐盟付給西班牙的補助金達四百歐元,也不知道這消息可不可靠,但不管是在南歐或東歐各國旅遊時,都可看到四通八達的交通網,古蹟街道的整修建設。。。我們出遊時,私下也會開玩笑說,要去看看我們的投資成果。。。

跟一位葡萄牙計程車司機談起歐盟的影響時,他說不但交通發達了,公共建設改善了,因為錢是從歐盟來的,有人監管,從前葡萄牙政府的貪污腐爛都因此而減少。 由於很多葡萄牙人可以不受限的到其他歐盟國家打工,謀生而帶回較先進的管理方式跟生活習慣,讓葡萄牙很快的就跟西歐國家接軌了。

當年德國柏林牆倒下時,西德也曾得到歐盟的協助,使東,西德的差異在短期內即能消減,拉近雙方生活習慣跟水準。

中文媒體裡報導 Merkel 接收難民時,談到的重點往往偏重於金錢的負擔跟回教徒的問題,但我在這裡的報章雜誌裡看到的只是滿滿的,讓人感動的「愛」!


 ================


- 我佩服 Merkel 的勇氣與責任感, 如果這是德國人民的選擇,德國人自然願意為此承擔風險, 希望善意會帶來善的結果... 雖然我對前景不感到樂觀 我認為一張照片觸動一個人心中的痛時,很可能在當下作出衝動的決定( 我指的是那些願意收留難民住在家中的家庭)。我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許多失去親人的歐洲兒童被寄養在不同的家庭裏, 甚至是跨國寄養。人口太多的貧戶, 也可以安排孩子在寒暑假期間到較寛裕的家庭裏度長假, 以減輕貧戶的負擔。但他們當時是接待一個孩子, 這和接待一個家庭不同。他們是睡在房間或睡客廳? 一年?兩年? 無限期?新聞裏報一位富人說可以在希臘先買一座小島, 把難民集中安置在當地, 直到戰爭結束他們可以回國為止, 歐盟支付這筆費用, 這方案聽起來似乎比較可行?

- 德國現在的想法原則上並沒有讓個人接納這些難民,二次戰末期,荷蘭有很多人因飢荒而喪生,當時的確有很多的孩子被送到北歐的家庭裡去寄住。現在荷蘭還是有很多家庭在暑假的時候,會帶著歐洲貧戶孩子到家裡來度假(我有個朋友家裡就有一個法國孩子)。當年越南海上難民到了荷蘭大部分都是寄住在平民老百姓家裡,十年後他們還辦了一次盛大的團聚,來感謝這些家庭。  

二 次戰時,很多人家裡藏有猶太人。他們不但要將有限的糧食分享這些猶太人,還要擔心被告,及被告後自己及家人的生命危險。一次戰時,從比利時到荷蘭來的難民潮,都是住在人們的家裡。至於住多久,我不清楚。但這裡談的德國應該只是由政府出面統籌處理。1949年,荷蘭失去了殖民地印尼,當時有30萬久住印尼的 荷蘭人,還有很多幫荷蘭人打印尼軍隊的印尼人,包括想從印尼獨立的摩鹿加群島的人和很多的中國人,同時撤回荷蘭。據報,當時並沒有人抱怨。想當年巴勒斯坦人被以色列人驅出國境,至今還是難民。敘利亞的情況複雜,戰亂可能不是三天兩天可以解決的事情。「以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高過倫理道德的高調呼籲, 是我這些年來看荷蘭社會的心得。

過來說,如果政府不出面幫助,這些人為逃生還是會到歐洲來,只是他們將落在人蛇的手裏,今年到現在已經有約3000人因翻船喪生,在開到奧地利的貨車裡悶死的71人,加上在土耳其海灘上,一家人除了身為父親,丈夫,兒子的一家之主外,全部喪生的新聞,這是 macro 跟 micro 的難民寫照。我相信這要花費歐洲人民很多的錢,事後住處,教育,工作的安頓,尤其是文化的衝突/融合都會是很大的挑戰。不同的人當然會有不同的想法,荷蘭也有很多人反 對。各政黨也有不同的看法跟處理意見,綜合討論後再由議會投票決議。少數服從多數,這大概就是民主國家的包容。


Chapeau! Angela Merkel!


Angela Merkel 是個果斷,堅強,敢作敢當的領袖!在難民潮如濤如浪的洶湧而來之際,在各國擔心國人的反對,不知如何處置難民而仍在猶豫的時候,登高宣言德國人願意也能夠接納80萬難民!她的態度不但鼓舞了德國民間的愛心,也成為其他國家的典範。





雖然荷蘭標榜民族主義,排外的Wilders 的 PVV黨以 回教徒=IS (The Islamic State,伊斯蘭國)來恐嚇荷蘭人不可接受回教難民,但這時候已經無法引起媒體的興趣了。有個荷蘭人在臉書上呼籲人們在家裡收留難民。短短的時間內就有 兩萬人回應願意作為 guest family。一直以為很有愛心的自己,此時也除了佩服還是佩服。

2015年8月27日 星期四

2015年 阿姆斯特丹 海帆展

 Sail Amsterdam 2015

為了增加自己所屬國家或城市的份量,人們總是喜歡誇張的將自己國家或城市的歷史說得很久很老。一千多年前,開始有人在阿姆斯特河(Amstel river)進入南海的河口處的沼澤地挖溝堆土,以簡單的漁業與貿易為生。漸漸的,阿姆斯特河河口的這塊地越堆越大,終於在1275年被認可獨立,不再附屬於烏特列茲(Utrecht)之下。照地圖上阿姆斯特丹當時的大小來看,居民應該不過幾百人!不過,1975年阿姆斯特丹卻大張旗鼓地為自己慶祝城市成立700週年紀念!辦了 ’Sail Amsterdam 700' ,邀請各國遠洋大船「Tall Ship」前來共襄盛舉。

有了這次美好的經驗後,阿姆斯特丹欲罷不能的每隔五年就辦一次 Sail /海帆展,成了荷蘭五年一度的大事!這段期間裡,幾十艘來自各國的大船將停泊在從西岸北海運河(Noordzeekanaal)的運河口 Ijmuiden 一路向東到阿姆斯特丹間 21公里的運河裡,供遊客免費參觀體驗。阿姆斯特丹海帆展的特點是,除了大船外,還讓個人的遊船穿梭其間。



今年是第九次的「阿姆斯特丹海帆展」/Sail 2015 Amsterdam。有船階級的朋友M 邀請我們同他們一起到阿姆斯特丹遊船,我們有幸親臨其境,心中有感,特書此文以誌之。



雖然有五天的展期,而開幕式也要等到明天(8月19日)晚上七點,朋友卻已經等不及的要在第一天就躋身其間。八個五,六十歲的老人家從各地趕過來,一直等到快要九點才得一起圍桌吃頓簡單的晚餐。像學生參加學校旅行似的,船長一聲令下,大夥兒就二話不說的輪流盥洗就寢。沒想到說好四點起床,次晨三點船長就來邊敲門邊喊著:該起床了!

大夥兒各忙各的,才四點多就像夜賊似的,靜悄悄的上車出發到了艾瑟湖邊。先將一天的糧餉,厚薄外衣安置好,就開始我們夜渡艾瑟湖的旅程了!



從 Almeer 經阿姆斯特丹到活動的起點北海運河口 Ijmuiden 大概要四個多鐘頭。時間其實也綽綽有餘,可是興奮的心情是沒有時間概念的。



今天的天氣預報是攝氏14到22度,多雲的天氣。老天連點星星之光也捨不得施放,周遭一 片漆黑。好在我們的船長水上經驗豐富,船行照舊。夜裡艾瑟湖上渺無生命的跡象,只有船隻划過水面的淙淙水聲和低沈的馬達聲伴著我們前進。 



遊船迎風而進,覺得格外的冷。大夥兒七裹八裹的縮在外衣跟圍巾裡。平日少有相聚的機會,漸漸的話夾子也打開了。聊著聊著天色漸明。發現我們不是唯一耐不住性子,趁黑趕路的人。



清晨六點四十分左右我們順利的到達 Oranjesluis。 這是從艾瑟湖進入北海運河的水閘通道。



在荷蘭大概有250個這種換水位閘門水道。由於荷蘭各水道的水位不一,船隻行駛經常需要從低水位換到高水位,或反之,才能繼續前進。所以在不同水位間就設有一小段兩頭以水閘相隔的水道。當船從低水位處通過閘門駛進換水位水道裡,閘門就隨後關上;此時前方的另一閘門會先開一縫隙,讓水漸漸流進兩水閘間的水道裡,待水位跟前方的水道相同時,再打開閘門讓船通過。

很驚訝的發現閘門水道裡已經停了很多大小船隻,在等著閘門的關閉跟水位的調整。



站在閘門邊岸的指揮員要我們停靠在已經靠水道邊牆停好的一艘船邊。



也許是長期的水上漂盪,讓遊船的人養成平靜有耐性的習慣,也可能只是水上不成文的約定,不論是什麼樣的船,都會毫無怨言的互相拉扯,互相幫忙。而靠邊停的船主就會用繩子圈在牆上的長短柱子上。以防水位變化時船身不穩。



我們運氣不錯,沒多久就離開了換水位的水閘門水道,正式進入北海運河。遠方的船隻越來越密集。



有人心裡開始焦急,顧不得水上禮貌的猛衝直撞。該不是想在21公里的漫長水道上搶個好的觀賞位子?:-) 可是這些急性子的人還真是有點缺德,將浪花打得老高老高的,讓人在運河上體驗海上的高潮猛浪。



忽然驚覺到運河上已經塞滿了各式各樣的船。平常在艾瑟湖上漂盪的帆船,今天也都來湊熱鬧。加上數不盡的大小遊船,讓人目不暇給。



不論是有幾根船桅,帆船進了運河就只能用馬達行駛,才能做方向的微調。而參展的大船張滿帆後在汪洋大海裡,可以勢如破竹的破浪而行,進了運河就只能靠拖曳船來擺布了! 下圖是待命的拖船。


幾個頭髮花白的老人家,一大清早搶坐在這裡,腿上還蓋著毯子。離開幕式還有十二個鐘頭呢!在荷蘭約有二十萬左右大小,類別不同的船隻活動在水上。很多人對船都很有研究。說不定這些等不及天亮的老人家們以前也是某種 ”水上人家“,他們不只是來看熱鬧,也來看門道。誰知道呢?



稍晚,發現沿著水道邊 21公里的水邊,到處都擠滿了來觀賞的遊客。



他們特別跑來看的除了平日就可以看到的大小遊船外,最希望看到的當然還是那些來自各國,高聳入天的 Tall Ships!這些大船不管是遊船也好,訓練用船也好,或壯觀或優雅,它們的背後常有很多說不完的故事。讓海帆展更添了幾分羅曼蒂克。

1995年阿姆斯特丹的海帆展上,有個荷蘭人想到這種盛會裡,作為盟主的昔日海洋大國荷蘭居然沒有大船參與。就出資聯絡各方,開始仿造一艘 1854年荷蘭的遠洋船,終於在 2000年完成了這艘 “Stad Amsterdam”。

2009年,為紀念達爾文誕生200週年,荷蘭的一家電視台 VPRO 讓這艘船沿著 1831 到1836年間達爾文的船 “Beagle” 所經之路線重新走了一遍。沿途說明達爾文昔日的發現與心得。它今天將在開幕式上很風光的領先駛入阿姆斯特丹。下圖取自網上,是從無人飛機上照的開幕儀式。



這是瑞典遠洋船 Götheborg 的複製船。船長 60 公尺,是世界現仍航行在海上最大的木造帆船。原屬十八世紀瑞典東印度公司。曾三次往返中國。第三次返國時,因途中曾在爪哇等侯適合航行的風向而多停滯了五個月,前後花了三十個月的時間,終於在1745年9月12日回到瑞典海岸外不到一公里的地方。眼看就要返抵家門,鄉佬紛紛出迎,歡迎它的歸來,它卻不幸撞上海裡的岩石而沈入大海。所幸船員皆獲救。

花了十年的時間,終於在2005年才完成的 Götheborg 仿造船,立刻啟航駛往中國,海上來回一共花了十八個月。



以前的遠洋船都喜歡在船頭裝上一個可以表達船隻靈魂的雕像。



很快的,我們就看到這艘有四桅杆,113米長的大船 Esmiralda。這艘看起來非常典雅的”白女郎 / The White Lady” 卻是這次展裡最有爭議的船隻。

這原來是西班牙在1946年開始造的海軍訓練用船。1950年這艘未完成的船被轉讓給智利,作為其脫離西班牙的獨立戰時損失補償的一部分。1973年皮諾切特/Augusto Pinochet 靠著CIA的暗助軍變,推翻當時的總統薩爾瓦多·阿彥德/Salvador Allende。曾在這艘船上酷刑數百名反對人士,甚至致死。雖然1990年後,智利已經是個民主國家,但這段歷史仍清晰的存在於很多當時逃到荷蘭的智利人的腦海裡。這些日子,天天有人站在船邊抗議。但主辦單位認為Esmiralda 是過去也是現在跟未來智利的歷史。重點在於今日智利政府的態度。它的參與正代表了新政府的希望。

一大清早,船上整齊的海軍隊伍正在進行晨訓。非常吸睛!(可惜取出相機時,晨訓剛結束!:-))



俄國的,也是世界的第一大船 Sedov,今年是第二次參加阿姆斯特丹的海帆展。可惜我們到 Ijmuiden 時,還隱身於運河支叉裡。不過世界第二大船,也屬俄國的四桅帆船 Kruzenshtern 卻早已現身運河上。

船長114.5米的Kruzenshtern 原是德國的貨船 “Padua”。多次遠達南美跟澳洲出行任務。1946年作為戰敗補償轉讓給蘇俄,改名Kruzenshtern,成為蘇俄海軍訓練船。現屬俄國漁業部所有。



這是來自挪威的白女郎 “Christian Radich”. 造於1937年。



是訓練用船,從未擔任過任何實質任務。但它的造型實在很美。



這是波蘭的 Dar Mlodziezy ,110.6 米長。也算是船展裡的巨無霸。1981年才在波蘭的 Gdansk 下水。給人一種龐然大物的感覺。



下圖右邊為荷蘭海軍陸戰隊的船艦。



這是護衛艦。



聽說今天應該還可以看到荷蘭的掃雷艇跟潛艇!荷蘭這個不愛打仗的小國,平日看不到武力的展示,想不到這次也不後人!

雖然開著小船,可以慢慢的划過這些大船,就近觀賞,但這種浩蕩全景才真讓人心激盪!





很多人坐在船桅上,也算是表演節目罷!





這是水上打信號用的號角,今天只要吹上兩聲,馬上就會有人應和。屢試不爽!非常有意思!



雖然不能走動,但這些位子看起來還挺讓人羨慕的!





這沒有“方便”設施,站滿了人的迷你小船自有它的情趣,只是不知它能在這擁擠的“湯”裡泡多久? :-)



這是一艘小型的雙體船 Catamaran。平日速度很快,今天來這裡的目的當然也是讓人看看!:-)



談不上什麼速度,但很適合這種國際活動的荷蘭木鞋船。



荷蘭水多,孩子從小耳濡目染,對很多人來說,水上活動是生活裡的一部分。





有人帶來了音樂。



有人聞歌起舞!



像是國家公定假日似的,荷蘭人的閒情真不少啊!











明天還有人要上班,我們沒等開幕式就心滿意足的打道回府了。
回頭望去,船陣漸行漸遠。一言為定,我們五年後再會! !




註1.
https://www.facebook.com/havenbedrijfamsterdam/videos/747027292092014/
這是 Timelapse #SAIL2015 Port of Amsterdam,非常有趣,值得一看。

註2.
https://www.sail.nl/en-2015/ships-sail-2015/participatingtallships
這網頁裡有有關參展大船的介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