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年前, 剛搬來小鎮的時候,認識了一個朋友, 她曾因跟一個不同教會的男孩交往, 被父親趕出家門, 在她父親的葬禮上她帶著她的四個孩子, 再次見到了她的母親.
四十多年前, 我住的小鎮上大約有八千居民和三十八個不同的教會團體. 教會的力量很大, 有些不同教會裡的成員互不往來, 有些信徒間的互控也常叫人受不了. 有些商店光賣東西給自己教會的人, 有些學校光收自己教會的孩子. 鎮上有兩個足球隊, 一個在星期六比賽, 另一個是比較不受教會限制的孩子參加, 可以在星期天比賽的足球隊. 星期天比賽的時候, 站在球場旁看的人是不信教的. 稍往後在路邊地勢稍高的地方, 就站一排天主教的觀眾, 街的對面還有幾個基督教的孩子在那裡徘徊.
雖然天主教在歐洲曾是唯一的宗教, 但是各地的禮拜儀式和對聖經的解釋並非一致. 西元1054年東歐各國的教會, 不承認羅馬天主教的教皇身份而分裂自成東正教. 不管是東或是西, 各教會因信仰態度和教會規定的不同又分很多派系.
到了十五, 十六世紀受到人文主義的影響, 在歐洲好幾個國家裡都有宗教改革家, 像德國的馬丁路德, 法國的加爾文(Johannes Calvijn), 瑞士的慈運理(Ulrich Zwingli) 和捷克的Jan Hus....都起來反抗教會賣贖罪票等的作為, 對敬拜上帝的儀式持有不同的看法. 並將聖經從只有神父等才看得懂的拉丁文翻譯成一般人都看得懂的通用語言, 使人們不須透過神父的証道, 自己也可讀神的話語. (註2) 當時在法國追隨加爾文的宗教改革教派的信徒不少, 他們被稱為Huguenot. 可是這些人與原來的天主教徒時起衝突.
從1562年開始, 這些新教徒(異教徒)就常被謀殺或送上火堆燒死. 1572年的8月23號晚上, 一夜死了兩萬人! 史載在巴黎的廣場上, 一個個的火堆都是連夜通紅. 這場對付新教徒的聖戰直到1598年才被Hendrik IV禁止. 但1685年國王路易十六恢復追殺Huguenot的法令, 在這些年裡有很多 Huguenot 逃亡國外. 十七世紀前後, 荷蘭因人文思想與出版業都較為自由, 除了吸引不少葡萄牙的猶太人外, 大多數的 Huguenot 也都逃到荷蘭來了. 當時, 阿姆斯特丹的居民裡有四分之一是來自法國的新教徒.
打開地圖, 沿著歐洲大陸的西岸從南往北走, 就宗教信仰的分佈來看, 你可以發現幾個有趣的現象.
1. 西, 北歐國家從南到北, 從大部分是天主教漸漸的到了大部分是基督教(改革教派)國家.
2. 一向思想比較民主自由的荷蘭, 現在有40% 的人沒有宗教信仰.
3. 德國馬丁路德所創的教派在瑞典跟丹麥極為普遍, 可是到了德國反而看不到了.
以下資料抄自CIA The World Factbook 謹供參考:
瑞典
Lutheran 87%, other (includes Roman Catholic, Orthodox, Baptist, Muslim, Jewish, and Buddhist) 13%
丹麥
Evangelical Lutheran 95%, other Christian (includes Protestant and Roman Catholic) 3%, Muslim 2%
德國
Protestant 34%, Roman Catholic 34%, Muslim 3.7%, unaffiliated or other 28.3%
荷蘭
Roman Catholic 31%, Dutch Reformed 13%, Calvinist 7%, Muslim 5.5%, other 2.5%, none 41% (2002)
比利時
Roman Catholic 75%, other (includes Protestant) 25%
法國
Roman Catholic 83%-88%, Protestant 2%, Jewish 1%, Muslim 5%-10%, unaffiliated 4% overseas departments: Roman Catholic, Protestant, Hindu, Muslim, Buddhist, pagan
西班牙
Roman Catholic 94%, other 6%
葡萄牙
Roman Catholic 84.5%, other Christian 2.2%, other 0.3%, unknown 9%, none 3.9% (2001 census)
義大利
Roman Catholic 90% (approximately; about one-third regularly attend services), other 10% (includes mature Protestant and Jewish communities and a growing Muslim immigrant community)
註1: 天主教徒/基督徒相信, 因為人類的祖宗亞當跟夏娃吃了上帝禁吃的蘋果而犯下罪, 所以人生下來就有罪(原罪). 基督教徒相信上帝化為肉身, 讓耶穌來到人間, 再被釘十字架, 以鮮血洗淨人的罪. 他們也相信“受洗”的儀式可以洗淨人的(原)罪.
羅馬聖彼得教堂曾經用賣“贖罪券”的收入蓋起來的.
註2: 當這些反抗派 (Protestant)的傳教士將基督福音傳到中國的時候, 大概為了省略這段不太有”愛”的歷史, 將反對派天主教直接翻譯成基督教. 事實上, Christian (基督徒)應包括天主教和所謂的基督教所有派系的人.
甘尼太太 於 2007-05-29 11:44:20 回應
關於Protestant
好像有句俗語說:If you want to get things done, find Protestant to do it.
目前也好像有取笑教廷天主教的俗話:因為很少有人要主動加入天主教.... so, they take everyone......姿態終於「低下」到 神愛所有的世人.......
Sop 於 2007-05-29 14:19:14 回覆
很有意思, 我要好好捉摸一下這句話的含意. 多謝!
不越矩的老巫婆 於 2007-05-23 01:10:02 回應
很慶幸能出生在現在這個比較有宗教自由的時代與地方. 看看以往的歷史, 還真替古人不捨呢.
不論信任何宗教, 願天下太平, 和樂 !!
Sop 於 2007-05-23 04:45:06 回覆
完全同意你的看法. 常聽人家說二次大戰以後出生的人(西歐),沒有經歷過任何戰爭,飢餓或流行性疾病(像黑死病)....聽起來好像是天經地義的事,卻是史無前例的幸福! 我想他們一定忘了提宗教大解放!!
Saphi 於 2007-05-22 16:14:18 回應
關於基督教分裂成東西兩大派系,我從Wikipedia找來了資料,提供做參考。西羅馬教會(現今羅馬梵蒂岡)與東羅馬教會(現今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堡)兩者在基督教歷史上 原是並存的,分裂後,一個稱為羅馬天主教,另一個改名為東正教(為了強調自己才是正統基督教)。因此,東正教並非後來才自立的,但派系名字的確是改過的。
以下為Wikipedia的資料:
公元11世紀發生在羅馬和君士坦丁堡之間的大分裂導致位於西邊的羅馬天主教會和位於東邊的教會完全分離。分裂的原因有對教條的不同見解和教宗的權力,但是加劇最後分裂的是文化和語言的不同(東邊是希臘文化和希臘語,西邊是拉丁文化和拉丁語)。
最後的分裂一般是認為在於公元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下了君士坦丁堡的結果。西邊的拉丁教會直接參與了這次的攻打拜占庭帝國和君士坦丁堡(正教宗主教所在地)的十字軍東征。這次的戰役所導致的東西邊教會間的敵意一直持續至今。在2004年,羅馬天主教會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對於發生在公元1204年的此事件展開正式道歉;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巴多羅買正式的接受了道歉。
Sop 於 2007-05-23 04:35:01 回覆
東西教會大分裂可參考維基裡的說明。
西元330年,君士坦丁將首都遷往拜占庭(新羅馬), 當時在羅馬, 君士坦丁,土耳其的Antiochië和埃及的安大列卓Alexandrië的大主教地位相同, 但一般認為羅馬大主教是耶穌門徒彼得的繼承人,他也自認是首席大主教.西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本來西羅馬教會神職人員還會希臘跟拉丁文,但從第四到第六世紀,西羅馬屢遭外族侵略而東羅馬卻日益繁榮強大,東,西教會的關係不再熱絡.漸漸的發展出個自不同的禮拜儀式,對聖經有不同的解釋.東, 西分裂的趨勢已漸漸形成.一般認為,分裂的兩個主因是:
1. 君士坦丁(新羅馬)和”舊” 羅馬大主教互爭權威. 西方教會認羅馬大主教為五大主教裡的首領,但東方教會卻認為君士坦丁是”新羅馬”,五大主教平等.
2. 教義 (Filioque clause) 分歧. 羅馬拉丁教會認為聖靈出自聖父和聖子而東方教會認為聖靈是出自聖父,透過聖子而來. (直到今天,此分歧仍是多次和解失敗的主因.)
西元1054年他們互判對方”驅逐出教”( Excommunication),造成東,西教會的正式分裂.
天主教 / 基督教 Catholic Church (原意: 一般教會) 對西方社會的影響很大,它的歷史其實也很有意思, 沒事時我也喜歡在Internet 尤其是Wikipedia裡亂看,亂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