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去年在日本照的相片, 覺得日本真是處處”禪”. 在緊張忙碌的日子裡, 禪的意境特別讓人嚮往. 可是在這個”禪” 的氣氛裡, 似乎也隱藏著一種讓人窒息的規律.
東京皇宮一角
日本京都龍安寺的方丈庭園以枯山水石庭聞名。石庭寬30公尺, 深10公尺, 不用一草一木, 在一片白色的細卵石間擺著15塊大大小小的岩石. 這些細卵石每天都要用耙爪仔細的耙過. 原來是供方丈打坐的地方. 從寺院正門進來穿過有點陰暗的走道進入肅靜石庭的那一剎那, 帶給人一股透心的震撼. 這是日本人 ”Less is More” 登峰造極的藝術創作.
”Less is More” 似乎是日本人的天性. 在他們的日常生活裡, 不論是室內佈置或庭園設計要求的都是簡單與完美. 這種無缺陷的訴求有時會讓日本人有要控制一切的慾望. 結果不管是路邊還是公園裡, 植物的一枝一葉都是經過”許可”才得以存在, 反而讓人覺得日本的自然不大自然.
比方說, 日本人春天喜歡賞櫻, 所以到處都是櫻花, 秋天喜歡看紅葉所以到處是楓林. 公園裡的花有荷花, 蓮花, 鳶尾花, 紫陽花, 樹有竹, 有楓, 還有必須不斷修剪的松樹. 非常的單調一致, 沒有什麼不可預期的.
在日本庭園裡還有引人注目的蘚苔草坪. 日本的氣候適合蘚苔植物的生長, 蘚苔形體迷你, 濃濃密密的蘚苔看起來就像是豪華絨布覆蓋在地上一樣. 日本庭園裡偏好蘚苔類甚於雜亂蓬鬆的野草就可想而知. 在京都銀閣寺裡看到他們對蘚苔草坪選植的用心, 不禁莞爾. 想來這種只有在日本才看得到的”草坪” 不只是因為這裡氣候合適, 管理上需要的細心跟耐心可能也只有日本人才具備!
Moss the Interrupter
VIP Moss
以前我對日本的庭園的確有所偏好, 可是到了日本幾天以後, 發現所有的庭園其實都差不多, 不管你走到那裡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而所有的松樹不論大小都好像是昨天剛剛修剪過的! 我不自覺的開始懷疑日本人的口袋裡是不是隨時都放一把盆景剪??? 看多了以後, 連作夢都看到人們在修剪松枝! 有一天我們的車走在山間….咦? 怎麼回事?? 整片山都是一個樣子? 他們難道連山裡的樹林也不放過? 這也太過分了罷!! 說起來, 日本人對大自然的”多管閒事” 真是讓人害怕. 原來日本的土地有70% 是林地. 其中有40% 種的是一排排整整齊齊的松樹!
在廣島附近, 聞名於世的大神居所在地嚴島山間散步時, 愕然發現山澗溪水的水道裡斷斷續續的很有規律的擺了很多大石頭, 有時為了防止兩岸的礫石黏土被山上沖下來的水侵蝕, 造成水患, 在溪畔兩岸還敷有水泥! 我漸漸的發現這種景觀並不罕見. 後來更聽說在日本三萬左右的山川水溪裡, 只有三條沒有人工堤壩的痕跡.
嚴島大神居
別府地獄溫泉
在往箱根的路上, 突然看到為防水患而修建的導引水流的堤堰工程, 真是怵目驚心, 讓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天哪! 一定要把它弄成這麼難看嗎?
箱根大涌谷火口噴的氣使附近岩石變得脆弱, 1910年的一陣暴雨造成嚴重自然災害, 現在已經滿是阻攔石流的堰堤, 敷設石頭, 鑽孔排氣…等工程.
剛到日本的時候, 這種簡單, 乾淨, 俐落, 有條理, 不喧嘩的特性讓我感受到別處得不到的禪意, 感覺真是舒服. 可是久而久之, 這種跟舊有經驗不一樣的驚奇, 變成了: 怎麼都是一樣? 缺乏驚奇的習慣性! 到日本去玩已經是半年以前的事了, 如果你現在要我簡單的說說我的旅日感想, 我想那應該是: “日本? 那裡我已經去過了!.
海豚星號 於 2010-11-15 19:53:34 回應
看到了第二篇,發現你的文章很有系統的介紹特定主題,是有做功課還是無意間發現的?
果真是交友廣闊,可是能去國外走走真的很羨慕!!
Sop 於 2010-11-17 18:36:01 回覆
日本的經驗真的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部落格裡寫的常常只是旅遊筆記. 能出去走走真的不錯,我喜歡利用出去走走的經驗來了解一個國家.
Shillo 於 2010-01-05 21:15:26 回應
現在大家都哈日哈得不得了。我以為受不了日本的人,只有我一人。在那裡天天有種窒息感。連鄉間裡的天然景緻也被人整理的像剛修剪好的。哪種一絲不苟的美容,我看了都瘋了。只有在原宿我喘到了一口新鮮自由的空氣。
Sop 於 2010-01-06 15:44:45 回覆
真是個人感覺不同. 同行的人裡, 好像只有我有這種排斥感, 所以我只好猛照相卻不敢發言, 以免掃別人的興.
cursor 於 2009-05-01 21:22:05 回應
日本人注重細節一絲不苟的個性實在很令人"敬佩"
不過很多觀念推展到極致是會出問題的
Less is More是 Mies Van Der Rohe 的名言
也只有他能把Less is More發揮到極致
不過我相信住在裡面的人一定會瘋掉
Sop 於 2009-05-03 12:48:44 回覆
說得沒錯. Mies van der Rohe 的建築跟家具都是光凸凸的, 尤其是他喜歡用不銹鋼跟玻璃為材料, 給人一種很冷很沒有感情的印象. 難怪 Robert Venturi 會譏說: 'Less is bore!'
不過日本人喜歡用竹子,木材為原料, 看起來沒有那種冷感. 給人一種安寧雅致的感覺. 不過他們的公共場所一定維持到隨時洗洗刷刷的整潔, 真的給人一種類似潔癖的壓力.
甘尼太太 於 2009-04-28 14:03:44 回應
會不會是 另一種程度的生態失衡啊?
Sop 於 2009-05-03 12:33:52 回覆
'生態' 跟 '自然環境' 是不是相似詞? 我不知道是不是生態失衡, 但自然環境顯然是真的失衡了. 日本人的生活環境裡的建築跟家具很多都是木製的, 看起來好像很接近自然, 但是他們需要的木材量很高. 以前台灣的巨木都被採發走了, 現在中國東北的山林也為日本市場的需求被砍得差不多了. 除此之外, 他們在日本本國裡經營山林也跟農田一樣, 以最經濟的方法很整齊的種植, 然後很有計畫的採發供市場需求. 書裡寫著, 他們按照計畫一方方一塊塊的採發, 使得山丘從上面看下來像 Patchwork!
gintou 於 2009-04-27 21:53:03 回應
我在日本住過八年。請來這個部落看一看
華の宴~e世代藝妓回憶録這也是我取得原作者同意後翻訳的。那本「藤花白皮書」也是我的翻訳的作品。去看的時候,請別忘了点閲一下那裡的広告。(此内容有些部分是日文漢字,不是大陸的簡体字)
Sop 於 2009-05-03 12:20:30 回覆
文筆幽默,輕鬆,非常值得看的文章. 八年時間就能得到機會翻譯這回憶錄, 應該也算是頗有成就的噢
別擔心是日文漢字還是大陸的簡体字, 看有懂就好!
gintou 於 2009-04-27 21:03:08 回應
到京都去的時候没有去參觀那裡的日本國寶級的厠所? 請來這個部落格看一看http://blog.xuite.net/tensinbanri/bakusyou/22225208
Sop 於 2009-04-27 21:42:49 回覆
京都的沒看過, 倒在高山的 飛驒民俗村裡看過這一個.
這本來就是歷史, 雅不雅都是看的人的心理. 其實廁所還真是個文明產物.
p.s. 你的網頁都是日文, 要看還要讓機器人翻譯一下. http://translate.google.com/translate_t# 你在日本多久了? 班門弄斧請多指教!
Nobody 於 2009-04-26 20:35:37 回應
呵呵﹐我家的草地上也生了不少“豪華絨布”﹐看起來像瘌痢頭﹐我一直在想怎麼整治﹐看來該整治的是雜亂蓬鬆的草呢。
Sop 於 2009-04-27 05:59:11 回覆
我家也是, 每年過了冬天在有陰影的地方就開始長苔. 可是過兩個月由於缺(雨)水, 草地上都是裂開的大縫時, 所有的苔蘚又自動消失了. 不過整治蘚苔我可是嘴上專家.
免費教你幾個整治蘚苔的方法:
1. 把製造陰影的大樹通通砍掉, (如果房子造成陰影, 就把擋住陽光的部份拆除!)
2. 割草時不要割太短, 以3-4公分為宜.
3. 用戳洞機 prikrol 推過草皮, 鬆土.
4. 施肥或到花園中心買專門除苔的鈣粉 (kalkpoeder).
5. 翻土以後, 重新舖草.
祝成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