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勸你們還是等兩年再到捷克玩. 現在的捷克還有太多的共產痕跡, 會讓你覺得很沮喪." 那是1995年的事了. 朋友的警告正是我即時想到捷克去的原因. 我想看看共黨政權下的捷克是什麼樣子.
為了發展經濟, 文人總統哈維爾Havel 即位後決定從旅遊業著手, 並立刻下令將布拉格的建築外觀刷出原有的相貌. 事後證明他的決定是正確的. 布拉格的建築風格從羅馬式, 哥德式, 文藝復興, 巴洛克, 洛可可, 新古典主義, 新藝術風格到立體派和超現代派應有盡有, 包羅萬象. 記得那時的旅遊書上還特別撥出一章專門介紹這裡的建築. 許多人也是慕這裡建築之盛名而來.
孩子還小的時候照了太多的相片. 後來有點疲於貼相簿, 連相片也沒洗就將底片一條條的存放在底片本裡. 準備老時沒事幹再慢慢回味. 後來有了數位相機, 除了不用洗也可以在電腦上看相片以外, 以前照的相片也可以轉換成數位相片. 藉回台之便, 帶回一大本的底片請照相館幫我們轉換存入CD片上. 不幸待我們回到荷蘭以後才發現不但相片順序搞亂了, 有些相片重複出現, 有的卻不見蹤影. 此時生氣已無濟於事, 只好認了. 現在看著當時的相片, 有些已經想不起來是在那裡拍的了, 只好挑幾張隨意聊聊.
布拉格的舊城區裡除了廣場四周教堂, 市政廳...等的建築各有特色外, 最有名的大概就是老市政廳旁的天文鐘. 每到正點時, 塔上的12 聖人就會輪番出來觀望一下, 吸引不少遊客圍觀.
為了發展經濟, 文人總統哈維爾Havel 即位後決定從旅遊業著手, 並立刻下令將布拉格的建築外觀刷出原有的相貌. 事後證明他的決定是正確的. 布拉格的建築風格從羅馬式, 哥德式, 文藝復興, 巴洛克, 洛可可, 新古典主義, 新藝術風格到立體派和超現代派應有盡有, 包羅萬象. 記得那時的旅遊書上還特別撥出一章專門介紹這裡的建築. 許多人也是慕這裡建築之盛名而來.
孩子還小的時候照了太多的相片. 後來有點疲於貼相簿, 連相片也沒洗就將底片一條條的存放在底片本裡. 準備老時沒事幹再慢慢回味. 後來有了數位相機, 除了不用洗也可以在電腦上看相片以外, 以前照的相片也可以轉換成數位相片. 藉回台之便, 帶回一大本的底片請照相館幫我們轉換存入CD片上. 不幸待我們回到荷蘭以後才發現不但相片順序搞亂了, 有些相片重複出現, 有的卻不見蹤影. 此時生氣已無濟於事, 只好認了. 現在看著當時的相片, 有些已經想不起來是在那裡拍的了, 只好挑幾張隨意聊聊.
布拉格的舊城區裡除了廣場四周教堂, 市政廳...等的建築各有特色外, 最有名的大概就是老市政廳旁的天文鐘. 每到正點時, 塔上的12 聖人就會輪番出來觀望一下, 吸引不少遊客圍觀.
下圖中的黑塔原建於15世紀. 是布拉格老城留下來的唯一城門. 後來曾用來存放火藥所以又叫做火藥塔. 它旁邊是市民會館 Municipal House. 裡面有個音樂廳. 建築風格屬新藝術Jugenstil. 可惜布拉格"音樂會"的"通貨膨脹"太嚴重. 上次去聽的音樂會, 完全是為了遊客特別安排的娛興節目. 除了演員的巴洛克服裝還可以看以外, 水準格外低下. 聽眾看來也多半是生平第一次參加音樂會. 在不該拍手的段落裡猛拍手, 讓人無法專心聽音樂. 不過大家都是出來玩的, 只好湊湊熱鬧將就著點兒.
網上看到這張可以表達全貌的相片, 借貼於此.
舊城區與城堡區隔河相望. 捷克作曲家Smetana 創作的交響詩Má Vlast (我的祖國)裡的第二首詩曲就是描寫這條伏爾塔瓦河(De Moldau). 從這裡可以看到城堡區裡城堡, 教堂林立, 很是壯觀.
查理四世在14世紀開始興建查理大橋. 是連接舊區跟城堡區最重要的通道. 哥德風格的橋上有數十座雕像. 開放初期,曾留傳擁有這些雕像的手指會帶來幸福的迷信之說, 使得這些雕像的手指, 腳趾紛紛失蹤. 當局不得不很快的將這些雕像以複製品取代了.
橋上遊客絡繹不絕, 招來許多賣藝人, 邊畫邊賣的畫家, 還有兜售精巧藝品的小販. 下圖裡的這位藝人隨著維爾第Vivaldi四季裡的 "春天" 樂曲, 靈活的拉扯著細線讓這個布偶演奏小提琴. 動作細膩, 維妙維肖. 讓我徘迴留連, 久久捨不得離去. 多年後再訪布拉格時仍能看到他, 每次都能讓我重溫第一次的驚喜.
可惜幾年前的一個冬夜再次來到這裡時, 霧氣迷漫, 正苦視線太差, 不出其意的忽然覺得有人抓著我的鞋子. 原來橋的兩邊盡是跪著的, 趴著的吉普賽人. 他們不斷的向遊客乞討, 讓我遊興盡失. 為查理大橋感到無限的惋惜.
過了橋, 就進入城堡區. 沿著城堡北面內牆裡有一排依牆而建的11間小房子. 16世紀時, 這裡只是讓城堡侍衛居住的地方, 漸漸的也有其他人士住進. 對 "黃金小巷" 的說法有著不同的傳說. 其中之一是波西米亞國王魯道夫二世曾在此煉金. 卡夫卡曾在門號22號的房子裡小住一段時間也是讓這裡大出風頭的原因之一. 這房間其實小得可憐, 很難想像卡夫卡真的在這裡住過. 捷克人把握商機讓這條街變成賣紀念品的黃金小巷. 卡夫卡住過的這間也成了一個小小書店.
聖維特主教座堂於14世紀查理四世時代開始興建, 直到1929年才完成. 是中歐地區第一座有哥德風格的大教堂. 我們去的時候這裡的清潔工作顯然還沒開始進行.
在城區以南有另一個規模較小的城堡Vysehrad.
這裡除了有個教堂外還有一個國家墓園. 捷克大部分的作家, 音樂家, 科學家, 文人, 政治家身後都葬於此. 地方雖然不大卻有650座墳墓.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Smetana, Dvorak 跟Mucha 的墳墓.
古典女王.... 於 2012-01-30 19:24:04 回應
布拉格真的很美!
布拉格真的很美!
台媽 於 2012-01-13 09:28:41 回應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Smetana, Dvorak 跟Mucha 的墳墓.-----哈哈!我認識Mucha 的畫,前陣子來台展過!
Sop 於 2012-01-14 04:05:28 回覆
對不起,我正好沒貼Mucha 墓. 那張上有好幾個墓碑. 可以想像你的興奮. 我跟你一樣, 第一次見到有探索, 新認識的喜悅. 第二次就有熟悉的感情. 漸漸就會有像看"自己人"的一種親切感. 希望你以後有機會一次再一次的看到.
Shillo 於 2012-01-09 20:09:59 回應
那晚我在查理世橋那裡等同伴的時候,也看到了一 個趴在地上乞討的人。那麼冷澀的夜晚,冰冰的石橋面,如此伏地的姿勢,與我等人一直等不到的失望參混著。我身上沒有小鈔,只好給他五十捷幣。收下錢,他連 撲伏了好幾次,我還在繼續等的時候,兩名警察來把他駕走了。至少那晚他總有錢可以買點吃的。 那時我在匈牙利也到處看到路邊有人乞討。不只是一兩個人,是一整排又一整排。不知道該給誰才好。怕給了一個其他的人把我圍起來搶。 那些年我帶著孩子出門,連相機都不帶。三歲四歲的年齡用手牽的都不夠,所有看到的都記在腦海裡。有幾趟母親有同行,一路上都要照(現在輪到她譏笑我了), 我恨拍照有很複雜的原因的。 那天我沒看到有多少觀光團進去黃金巷這裡。我非慕名而去那裡的,看到連走小巷也要收費,轉身就走了。回來後,在網站看到了這裡不少的相片。這樣的房子街道 要在中國也收費的話,那中國真要賺翻了! 哈!
Sop 於 2012-01-12 10:11:21 回覆
目前東歐國家都有不知道怎麼處理吉普賽人的困惱. 我在布拉格的一個清晨想趁早到公園走走, 結果發現每張椅子上都有人睡. 天微亮, 到處都是拿著瓶子刷牙, 洗臉的人. 真是掃興. 不過這也是社會的一面. 也算是一種社會文化問題的認識. 你相片照得這麼好, 不照太可惜了. 這條小巷雖然不起眼, 吸引人的當然還有它的歷史背景. 去看的人也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沒甚麼好抱怨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