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0日 星期五

霞慕尼露營記 (七) 吃回頭草,再上Montenvers


今日行程: Montenvers(1913公尺) - Signal Forbes (2198公尺)- Montenvers


話說1741年Richard Pocock 和 William Windham這兩個英國人到Montenvers探訪過Le Mer de Glace(冰海)以後,霞慕尼的名聲就大噪.雖然今天的冰海跟當時不可同日而語,但每天來看"冰海"的人還是絡繹不絕.

從霞慕尼可以搭齒輪火車到Montenvers看冰海.這條鐵路全長5.1公里,高度落差871公尺.1908年開始通車.





我們今天的安排是先搭火車到Montenvers.再從Montenvers反向朝著布朗山步行回到前天的分岔口,再轉走上坡路繞道Signal Forbes回Montenvers看冰海.

搭火車總是比走路快.那天"狂奔"了兩個鐘頭的下坡路, 今天僅花了約莫20分鐘,就上行到了Montenvers了.


前天從南針鋒一路走下山時可能時間太趕或角度不對,對這段路實在沒甚麼印象. 今天剛上路不久就驚喜的發現鋪滿山坡的杜鵑花瀑!!從山頂一路下瀉到山谷.阿爾卑斯山山腰的植被以杜鵑花跟藍莓著稱.這一大片的杜鵑花瀑真是刻意種也種不出來的天色!

註: 驚訝的發現杜鵑花跟藍莓這兩種植物都屬杜鵑花科 Ericaceae, (一般稱之heath 或 heather 科!) 咦? Ericaceae或heather的中文翻譯不是石楠嗎?


面向布朗山健行的視野真是曠心怡神.眼前布朗山脈(4810公尺)的皚皚白雪氣勢磅礡,愈遠愈亮;讓峽谷對岸與之相望,蒼翠的Rouge山脈(3227公尺)顯得格外的和藹可親.



他絲毫不減探索花卉的熱情.或攀緣山岩或跪拜懸崖邊,讓人為之捏冷汗!



這條山道雖然落差不大,路卻崎嶇難行.由於盛名遠揚,各路人馬不斷.這位來自英國的年輕媽媽背後背著個孩子,前頭還挺著7個月的大肚子!輕盈的拾階而下,毫無倦意.真是羨煞了我這個年賣老嫗!


終於到了前幾天上下坡的分岔路口.從這裡我們要轉向上坡路,背對白朗山脈朝著Signal Forbes(2204公尺)走去.
 

初時這裡仍是綠意一片.不知不覺間走上九拐十八彎,直線而上的徑道.愕然回首,看到的竟是加州三藩市倫巴底街(Lombard Street)的翻版!

 


加州三藩市倫巴底街(Lombard Street)

在青山綠野間沒走多久,路況就轉為嶙峋山岩小路.


山路蜿蜒而上, 眼前漸漸的只剩下遍山石堆. 老遠看到大石堆上的小石堆.這麼搶眼,讓你不看都不行.這裡的石頭堆積鬆散,跟著別人往上走,卻不得不半途折返.心裡的阿Q說,人不一定要征服可以避開的困難.


拐個彎兒, 眼前一亮!一座錐形山峰,愕然聳立遠方正中焦點.真是正看成蜂,側成嶺.這是高3754公尺的Dru 山(Aiguille du Dru).從這個角度看去,沒有誰能不被這山的傲然英姿震懾.


這兩天在 山區裡走動,不時的看到路邊有刻意堆積起來的石堆.有些遊客在路過時也會撿起一塊石頭順手堆放其上.起先還以為跟地方上的信仰有關.後來才知道原來是當初人們在探索冰川時,為了標示路線, 就就地取材,用石塊堆高作為信號.


這裡會不會是因為天然的大石堆正好作為看 Dru 山的位置的標記而被命名為Le Signal (Forbes)??



老幼不分,愛好爬山運動的人還真不少!看到前頭三個大男生背著孩子健步的走去,忍不住照了這張有趣的組合.


在石堆上東轉西晃,驚險鏡頭一幕一幕的演著,好不容易上了正路.轉眼已經接近"冰海"了.不少人趴在懸崖邊看著"冰海",捨不得離開.可是從這裡看"冰海",除了一條蜿蜒而下的"白川"外,我實在也看不出甚麼名堂?


經過幾天的"走山"訓練.今天這一程真是小Case. 還沒怎麼走的就回到了Montenvers.從這裡可以坐纜車一路下降到冰海的冰川洞穴.是遊客喜歡到的一個景點.可是從"岸"上看這段冰川,只是滿"川"冰融後留下的碎石土(Morain)!!讓人滿腦狐疑!難道冰川就是這副德性?


光從這個景色看來,難以想像在霞慕尼山區裡的諸多冰川裡,尤以"冰海"最長.下圖裡中間部位,霞慕尼以東,像蚯蚓似的那條白川就是所謂的冰海.


這條冰川長7公里,深200公尺.雖然肉眼不一定看得見,它卻不斷的向下"流動"!從下面網上借來的圖片裡,隱約可以看得出冰川的動感. 這"冰海"的"上游"每年就向前"流動"120公尺.



當年來這裡的遊客,很多都是來"爬"冰海,找刺激的. (以下這兩張明信片裡的景象是舊日的記憶).


註 1741年Richard Pocock 和 William Windham看到這裡的冰川好似海裡掀起一陣浪潮後,忽然結凍的景象,就將之命名為Le Mer de Glace(冰海).照片應是20世紀初照的.


1820年以來, Montenvers 一帶的"冰海"已經縮短了2.5公里的距離,厚度也少了150公尺.過去20年來更因受到地球暖化的影響, 每年大約縮短3-40公尺.並以4到6公尺的速度向下融化.


原來由積雪形成的冰川,因為底層雪融再凍結而變成大冰塊.本來到了Montenvers 要"往上爬"的冰海,現在只剩鋪以由冰川夾帶下的碎石土的平坦"冰面".為了娛樂遊客,研究冰川變化或開發利用,每年都有專人在"大冰塊"下挖掘洞穴.可惜由於冰川的移動跟融化,這些洞穴每年都要重挖!

下圖看到的就是冰川的一邊被削下去,除去多餘的冰塊後.再在削開面上挖冰川洞穴.從左向右數第五個小洞就是供遊客參觀的冰穴.乘著纜車下降到終點後,還要往下走約700個階梯(不太確定).而這個階梯的數量也需年年增加.從Montenvers站往下看,這個遊樂景點實在狼狽雜亂,不堪目睹!可是為了一探洞穴實景,我們也跟著走了下去.


洞裡冰塊晶瑩剔透.還有雕冰藝術,誠然一大冰庫遊樂區!讓喜歡大自然的我反而覺得煞盡風景!































於 2012-09-01 16:02:17 回應
好特別的冰窖呀 真是美不勝收的地方
Sop 於 2012-09-03 14:41:39 回覆
如果有機會到霞慕尼去,到這冰窖看看還真不難。 在冰窖裡走動的經驗真的很特別!

nannan 於 2012-07-23 16:38:54 回應
好棒的冰河

Sop 於 2012-07-23 18:50:54 回覆
這是"冰海"的末端, 肉眼能看到的只是"岩石土河",當年被那兩個英國人發現時, 到這裡不但不需搭纜車又走下深谷,還要往上爬到冰海上呢!!真是難以想像!

阿城遊記 於 2012-07-21 02:03:28 回應
很特別的風景...還有冰洞呢...這種景色台灣是看不到的!

Sop 於 2012-07-23 18:46:28 回覆
每個地方的景色都有它自己的特色.你的旅遊紀事都非常的詳細,深刻.台灣各地方經你描述都成了很有特色的地方!

阿嬤 於 2012-07-20 13:30:54 回應
謝謝分享 ~ 到歐洲旅行的可行性對我來說目前是不可能 ~ 只有用一點點回憶對照 ~
在瑞士從徹馬特登山的火車也是齒輪火車 ~ 昔時身處少女峰的<冰宮> 感覺竟然跟您一樣 ~

Sop 於 2012-07-23 18:42:57 回覆
旅行也是機會.我沒去過少女峰,聽說不比白朗山遜色.沒想到他們的冰宮居然差不多!

台媽 於 2012-07-20 12:39:34 回應
或攀緣山岩或跪拜懸崖邊,讓人為之捏冷汗!---他一定會說,別擔心!我不就是一路地攀緣挑戰,活到這把年紀!我行的!
Sop 於 2012-07-23 18:40:33 回覆
我們活著回來是我們的命大! 這種方式的健行讓以前跟來日的健行完全失色.可是說真的,刺激絕對夠!不能拿活到這把年紀來炫耀,重要的是健行後還能跟人家說在這裡健行的好玩才重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