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日舊有的建築, 本來你靠我, 我靠你, 也都相安無事. 可是過去這半個世紀裡, 建築技術的快速更新, 造成了在重建房屋時不可避免的困擾. 一旦其中有一屋要重建, 新屋堅固不搖的特性反而使跟它相連的房子減少了互相依靠的空間. 新房子的結構與設計在傳統的房屋之間也顯得格格不入, 破壞了街面和諧的氣氛. 這些年來, 布魯日人對現代建築技術越來越排斥, 抱怨新建築的聲浪也越來越大. 一般人認為, 這個有歷史性的城市本身就是一件大藝術品, 必須要以珍惜藝術品的態度相待, 修屋建房之際, 不可不慎.
可是世紀以來, 建築物的整修或重建本來就是正常的演化, 為什麼現在一定要凍結這種現象呢? 經過多方長期的爭論, 妥協後的結論是: 所有新建的房子必須尊重, 配合附近原有房子的風格, 不可標新立異. 在造型上必須遵循的兩個條件是: (一), 它的外觀必須予人一種”垂直”的感覺( 布魯日哥德建築的印象). (二), 房屋設計除非有充分的理由, 不可違背布魯日傳統的建築要素.
穿梭在布魯日的大街小巷間, 總覺得它的建築格外的和諧, 爽眼. 心裡忖度著它的傳統建築要素應該是以紅磚砌的或用白色牆粉漆過的牆, 波狀的屋瓦, 木製的窗, 斜斜的屋頂, 尖尖的正牆, 偶爾還有老虎窗參錯其間.
這種斜屋頂上加蓋的窗戶就是老虎窗
仔細的看,布魯日的建築也不是那麼的一成不變. 老實說, 這些 ”怪胎” 點綴在 ”垂直哥德”之間, 反而更增加了市街的情趣.
非常特別的是街上轉角的牆角上, 門楣上或正面牆上到處都看得到的聖母聖嬰, 或其他聖經故事裡的人物, 還有驅邪的, 有紀念性的雕像. 將從前布魯日人對天主教信仰的虔誠與恐懼表露無遺.
據說, 在拿破崙統治比利時期間(1804-1814), 按房子窗戶的多寡徵稅. 當時有些人因此而將窗戶封死, 直到今天沒再”開窗”, 為歷史留下了物證.
洶湧澎湃的全球化導致世界上大部分的都市建築風格的千篇一律, 缺乏個性. 念及布魯日居民的保守, 頑固保護建築藝術的堅持, 為今天全世界氾濫的建築風裡留下了一片綠地, 不禁感到由衷的欣慰.
走在布魯日的街道上, 欣賞著路上兩旁的古建築, 漫步過布魯日的歷史痕跡, 感受到布魯日的文化氣息. 布魯日, 布魯日, 我怎麼一直等到今天才來看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