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13日 星期一

愛的故事


他們兩個是在一次舞會上認識的. 她說當時只知道他在一種子公司上班, 人很善良又幽默, 就糊裡糊塗的跟她結了婚. 後來才知道他不識字, 連報紙都看不懂, 家裡什麼公文都是她一個人處理.


她的家庭背景不錯, 人也精明. 中學畢業後就在一所小學當老師. 二次大戰剛結束的那個年代, 男女還不平等. 尤其是在公家機構上班的女人, 懷了孕就必須離職, 以能專心的照顧孩子. 剛教書沒多久她就被迫辭職.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 後來不幸流產了. 從此她也
再懷過孕.

沒孩子, 又失業在家, 她開始自己繁殖花卉, 在窗台上放幾盆海棠花試賣. 出其意外的, 因為小鎮上正缺花店, 來買她的花的人還真不少. 於是
就正式登記開了花店. 除了盆花外, 她在製作花飾上尤其有一手, 地方上大大小小婚葬儀式的花束, 花盆, 花圈…都由她一手包辦. 店面不斷的擴大, 他們也算是地方上的闊人了.

他每天騎著腳踏車, 樸樸實實的去上班. 看起來, 說實在的有點土. 在家裡他扮演的也只是配角. 我們去他家的時候, 他總是結結巴巴, 有點緊張, 大部分的時候都是她在說話. 他們的庭院很大, 有點日本味道, 非常雅緻, 是她自己設計的, 他就負責清理修剪. 常見他穿梭其間, 忙個不停.


後來, 他們家附近接二連三的開了好幾家花店, 生意競爭激烈, 她決定收起花店, 在家裡開始教人製作娃娃. 原來的花店裡漸漸的擺滿了大大小小的娃娃. 有大娃娃推著娃娃車裡的小娃娃, 有在作針線的娃娃, 有在看書的娃娃, 還有在聊天的娃娃. 姿態個個逼真, 讓人嘆為觀止. 他到處為她物色能用在娃娃製作上的材料, 以她為傲.



前兩年, 她開始出現老年癡呆症的徵狀, 不能獨自出門. 她原來喜歡散步, 於是他每天陪她散步一個鐘頭. 今年年初, 她終於被送進了療養院. 他每天到療養院去看她, 陪她出來四處走走. 天氣好的時候, 也買點食物帶她出來野餐, 好像一對初戀的情人.


想到他一個老人日子不曉得怎麼過的, 到他家去看他. 他剛忙完院子裡的工作, 要坐下來喝咖啡. 屋裡整理得井然有序, 桌上攤著當天的報紙, 茶几上還放著兩本有關地方上歷史的書. 見到我, 他顯得非常高興. 他說: 日子還過得去, 朋友常來看他, 也常有人特意多作些飯菜送來給他. 突然之間, 眼前的他不再是以前那個土土的, 不識字的, 不善交際的人了.

她住在療養院的頂樓. 那是一個封閉的部門, 病人只能在那一層活動. 那天, 我到療養院去看她. 我到的時候, 她正在這層樓的走廊上繞圈圈, 兩眼直視地上, 面無表情, 似乎也不知道我的到來. 他說, 他已經陪她走了一個多鐘頭了, 我也順勢陪著他們一起走. 看他時而摟摟她的腰, 時而試著開她的玩笑, 逗弄她, 她卻好像總是在生他的氣似的, 不斷地咕噥著. 走了幾圈後, 他突然鬆開拉著她的手, 問我: „你要搭電梯下樓, 還是走樓梯?” 掉頭就按電梯的密碼. 我們匆匆的踏入電梯, 他說: ”不用道別了, 反正她也不知不覺, 沒差!” 我們到了樓下, 繞到一存放外衣的角落拿他的外衣. 他說: ”剛開始的時候, 她每看到我拿外衣準備離開都會很難過, 所以我每次來看她, 都把外衣藏在這裡. 現在她什麼都不知道了, 我還是習慣性的把外衣掛在這裡. 唉! 醫生叫我不用每天來, 可是我一個人在家, 好寂寞!” 


我看著他騎著剛買不久的摩托車漸漸的遠去, 一時百感交集, 不能自己.




九軌於2009/02/18 05:07 回應
老年癡呆症是很殘酷的一種病﹐發病後會漸漸的失去部份記憶﹐病人明明該知道的事 ﹐卻不能正確的想起來﹐充滿無力感﹐然後隨著病情發展會漸漸的失去語言和生活的能力﹐就像反方向的成長﹐失去獨立自主的能力﹐病人的親人遭受雙重的打擊﹐ 先是在精神意識上失去了親愛的人﹐最後在現實上也無法挽留﹐真是人間悲劇。

Sop於2009/02/18 15:29回覆
唉! 現在有這種老年癡呆症的人越來越多. 身為親人似乎也只能接受這種事實. 不知這種病人自己還能知道多少? 親人在對他們表示關愛的時候, 多少對自己也是一種安慰罷?

2006年11月11日 星期六

孔子是韓國人

初二時的歷史老師曾在大陸帶過兵, 因身歷其境對中國的近代史所知甚詳, 上起課來口沫橫飛,栩栩如生, 最是生動. 可是除此之外, 我所有的歷史常識實在只是人名, 地點和年代毫無意義的集合. 每想到我真正體會到什麼樣的人是宦官和太監時, 已近髮蒼蒼,眼茫茫, 就覺得自己以前天真,純潔得好笑.

從台灣來的朋友在荷蘭待了一陣後,突然大驚小怪的說: 荷蘭是社會主義國家欸! 當然是啊! 唸了一年的三民主義, 還以為世界上最理想的主義是美國的資本主義.到底上課的 時候 老師是怎麼教的? 學生又是怎麼學的?我們唸三民主義的目的是什麼? 只是想跟孫文國父扯上點兒關係呢? 還是單純是一種可以拿來考試的清談哲學?

依照傳統,上了好幾年的論語課,背過許多”子曰:”.也學會將它們翻譯成白話文.可是, 除了學會翻譯, 孔子說的話到底跟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什麼關係呢? 一大堆玄虛, 不知所云的教條式的背誦記憶, 反而有點像是”洗腦”.

在一本韓國歷史教科書的插圖上,中國的東北,山東都成為歷史上韓國的地盤!山東都是韓國人的,山東人孔子也就理所當然是韓國人.( 抄自http://blog.worldbizcity.com/?p=6441) 不曉得韓國人怎麼教 / 學儒教的. 現在大家都在炒作祭孔儀式, 都在搶孔子, 可是除了祭孔儀式外, 我怎麼看得出來到底是韓國比較儒教, 還是中國或日本比較儒教. 該比誰的祭孔儀式比較傳統? 誰在儒教課上花的時間比較多, 還是誰比較常將儒教教條掛在嘴上? 大家到底都在搶什麼?










甘尼太太於2008/11/25 08:43 回應

我要很誠實地跟您坦白:
高中時,我念的是自然組,地理歷史都不必念,只要有課本讓督學檢查就好了。考試成績當然也是造假出來的。
三民主義當然不可能不念,因為聯考時這一科也會計入總分裡。
老師總說;背一背就好了,考試會寫申論題就OK,依樣畫葫蘆,不必用腦子...........我們哪像您還有被洗腦啊  哈哈哈 真認真!  不過我想我也背得很慘,因為聯考時,三民主義我好像只考到低標而已.......

後來上了大學,念的是農學院的農業經濟系,大一的專業主修科目竟是經濟、會計、微積分。
會計課實在太無聊。於是上課時老是在看課外讀物:柏陽版的資治通鑑.....那真是成為我轉系的一大功臣啊................
大二,就靠柏老的啟蒙....我轉到俗稱三大混系之一的法學院裡的 公共行政系。  當年系上並沒有分組,但是細分來,主要分成政治理論組與行政組。   我想我個人比較感興趣的是政治體制之比較的部分。
但是坦白講,如果是依循一般正常升學管道的正常牌同學,政治理論科學都念得很痛苦!因為他們的邏輯觀念如果不是被高中時的三民主義扼殺了,就是被中國歷史洗腦洗到爆!   念得很痛苦!不是學不來,而是還要經過「解構」的過程,真的是...說得嚴重些,生不如死!   呵呵呵    白話些,就是「腦筋轉不過來」,或者,只能落入「沒受過政治學基礎訓練的人」一般,用你的政治偏好來劃分政治立場,卻失去了學理分析。
然而「邏輯學」卻是到比較高年級才有的課程,而且只隱含於西洋政治思想史裡的其中一小環。我個人認為排課排得不夠讓學生受用!非常可惜。
而研究政治學的人,最容易落入為分類而分類的框架下。或是以主流歷史的演變而以順述法的方式「推理」。故而像:荷蘭是社會主義國家吔   這樣的體認  或是   美國是資本主義社會  .....然後...........「定型」了以後就好像落入無解悲觀的死胡同!  永遠都有特例、永遠都有模型無法解釋的特例,這是我個人比較覺得可惜,並希望學政治學理者,能有其他社會科學背景,如經濟、法律、社會 等等為輔,以求整合。畢竟社會科學沒有任何一門能單獨脫離其他專業!

Sop於2008/11/25 11:09回覆
這會不會是因為我們(他們)習慣用唸論語的態度, 不求真理的追求, 但圗背頌表皮,應付考試, 所以後來也不會應用. (當然子不教, 師之過也. 不過, 在那種環境下, 如何產生像你這種會腦筋急轉彎的政治, 社會學專家?!)所以台灣的政治體制就成了台灣式的民主: 民選的代表執行儒家君君, 臣臣的父母官政治.
 
甘尼太太於2008/11/25 08:13 回應
各家承認都是儒教的支派............就全部是「正統」了!
只是捉住這把「儒教」頂,到底有多少好處啊?
我現在還不了解獨尊儒術的時代到底是不是只是拱一個儒字的外表形象來口說,實憑的裡子可是儒?
如果能DNA分解,應該只是薄到..................比我華人血(我可是有去做DNA測試的喔!)的比例還薄!
嚴重度到底在哪裡呢?

老賈/賈忠偉於2008/11/22 16:59 回應
我根本不認為韓國佬的廢話有任何意義~但是老中搞不清楚中國歷史才麻煩~因為很多人根本弄不清楚~高句麗與高麗~這兩個國家的差別為何~現在韓國人一直跟中國人爭的是高句麗這個在中國東北與朝鮮半島北部建國長達705年的古國~裴勇俊所主演的「太王四神記」~演的就是高句麗歷史中的名君~好太王~他也是將高句麗領土擴充到朝鮮半島的君王~之後他兒子-高句麗長壽王~才將原本設在東北之國都遷移到北韓之平壤!而唐太宗時就開始征伐高句麗~但一直到唐高宗總章元年(西元668年)才由薛仁貴滅了高句麗!而高太宗時期就已經將原先居住於東北的高句麗人陸續遷移到中原內地居住~像以後擔任西安節度使的高仙芝甚至淵蓋蘇文的後代子孫~都曾經是大唐的官員!
高麗建國於朝鮮半島~離高句麗滅亡已經差了好幾百年~高麗只統治今朝鮮半島約2/3的土地而已~所以老韓不會拿高麗來跟中國爭高低!
這兩個國家~除了立國區域完全不同之外~語言也應該完全不一樣~高麗人講話應該跟現今韓國差不多~但高句麗所使用的應該就與中國東北方言相同~與同時期~中原地區語言之間~只有口音問題~但是可以溝通的!但兩國唯一相同的都是使用中國漢字!
還有~高句麗王族姓-高(開國始祖~朱蒙~原名:高朱蒙);高麗王國王族姓-王(開國始祖~王建)!
 
Sop於2008/11/23 09:02回覆
經常到您網頁去求經. 謝謝指教!
小朋友(σ^ ^)σ於2008/01/14 21:15 回應
韓國人真是沒品!!
歷史課本都在亂敎!!
因為他們的文化比較短暫!!
很羨慕中國的悠久文化!!
所以都亂改歷史!!
讓自己也變成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
而且還亂把中國人的端午節跟豆漿說成是自己的!!
討厭韓國人!!

2006年11月4日 星期六

Nordic 用上身走路的方法


Nordic walking 的發源地是芬蘭. 原來是 Cross-Country Skiing 的運動員為了在夏天能持續訓練而設計的一種取代運動. 現在, 在芬蘭走Nordic 的人已不下百萬, 過去這兩年, Nordic在荷蘭和比利時也成了一種風尚.

Nordic的走法是: 兩手各握一杖, 藉著兩臂及上身肌肉的力量將杖棍輪番的用力向後往地上頂戳, 把身體向前推進. 同樣的一段路, Nordic walker消耗的能量比一般健行者要多40%左右. 此外,這種走法還可減輕膝部的磨損. 甚至在膝部原已受傷的情況下,還是可以繼續走路練身, 背, 胸等上身部位姿勢不佳者, 也可藉 Nordic 校正姿勢.

局外人乍看別人走Nordic大半會以不屑的眼光相對. 從前跟健行隊裡的朋友們談起Nordic這怪現象時, 大夥兒都說: 只要我這兩條腿還管用, 我就不會拄著棍子走路! 那天,我只是到公園裡隨便走走, 正巧碰到本地”體育學校” (Sport school, 專為家庭主婦, 老年人和一些身體略有殘障的人辦體育活動的民間機構)在辦 Nordic “試走班”. 一時好奇,也欣然的加入了試走的行列. 誰知,這一試,馬上著迷. 現在我手上若沒兩根棍子, 走起路來, 反而有若有所”失”之感.

Nordic有特殊的走法,生手必須先接受訓練, 只有走得正確, 才能達到它健身的效果. 因為荷蘭人天生四肢比較不發達, 動作笨拙, J 一共排了六個鐘頭的訓練課程.結業後, 大夥兒一起到海邊,在那平時難行的沙灘上”一試新刀”.














凡顛 於 2006-11-16 11:31:17 回應
很新奇

2006年11月3日 星期五

相片不是寫真


我有個怪癖, 整理相片時,總是儘量避免 Photoshop 的介入. 透過 Photoshop 雖然可以調整相片的光度和對比, 增加相片的美感和氣氛. 可是此功能常被人們不經心的濫用. 過度的加強光度和增加對比, 會使影像結凍, 使人有”可遠觀而不可近玩焉”之距離感. 此時相片不再是”寫真”, 倒像形而上的藝術品.

可是相片不加修飾, 就可能”寫真”嗎? I doubt! 先不說各個不同品牌, 形式的相機性能的差異,光是同一相機, 因著焦點的移動, 焦距的改變, 拍出來的效果就大不相同. 這種無法達到WYSIWYG 的"缺陷”, 有時被說成”強調主題”, 但這並不是原來的實物或實景了. 它只是件形而上的藝術. 因為它不”寫真”,它只是實物的幻影. 只是, 當我們看著這不寫真的幻影時, 總是喜歡”相信我們的眼睛”, 心甘情願的被騙!

P.S.  WYSIWYG: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















畫家如 Ilja Repin, 如 Johannes Vermeer 等有能力將所見據實寫真, 他們卻故意漏東忘西又加油添醋, 旨在”強調主題”, 大夥兒擁擁擠擠的把自己塞進博物館, 然後呆呆的被騙,並驚訝的說: 哇! 畫得簡直就跟照的一樣!



唉! WYG is never WYS!




碎嘴烏鴉於2007/04/04 02:50 回應
其實不管照相的技巧如何,自己心中的感覺都是獨一的,相片永遠只是一個媒介幫助我們記憶當時而已,不是嗎?以我的程度,其實只能欣賞和羨慕他人的作品,所以,請您要多多發表作品喔!

碎嘴烏鴉於2007/04/01 14:19 回應
同感!不過我還是會試著調整一下,看看能不能變成"藝術品",哈哈(明知那是不可能的) 原版的一定要另外保存,以備日後隨心情變花樣,滿好玩的喔! 畢竟不是常常可以到同一個地方去的..... 喜歡你的照片!

Sop於2007/04/02 05:25回覆
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寫此文時,多少有點開玩笑的意思,本來眼睛看東西時,就需要腦筋來作選擇,所以事實上,我們觀察,欣賞時,也不是將所有的物件都一視同仁, 給予同樣的份量, 而是只看想看的東西,用想看的方法來看,喜歡攝影的人在照相的時候,看到的事實上已是藝術品 了,只是能不能將看到的藝術品用照相機來表達就是照相的功夫嘍!還有同感嗎?

2006年11月2日 星期四

你那兒天氣怎麼樣?


中國人見面時的開場白總是”吃過了沒有?; 荷蘭人打長途電話時,第一句話則是”你那兒天氣怎麼樣?”

他才到台灣兩個禮拜,納悶的望著慢慢西下的紅暈夕陽 ,滿臉困惑的問我:”每天都是這樣嗎?”我多少有點得意的回他:”是啊!每天都是這麼好看!”.“難道你不覺得這樣很單調嗎?”唉唷! 我的媽呀!

看看天氣還不錯,興致沖沖的騎著腳踏車到市中心去辦點事兒.回家的路上卻是風雨交加.剛進家門就聽到屋外霹靂啪啦的下起冰雹來了.趕緊抓起照相機,試試相機的性能.誰知才照了兩張,竟又出了大太陽.心想,既然如此,我就乾脆到附近的公園裡走一趟,看看能不能補捉一點荷蘭的天氣作為今天部落格的主題!
====================================

冰雹顆粒並不大,最大的也不過是黃豆大小. 可是十五分鐘以前,室外溫度仍還高達10℃ (50℉)呢!







從屋裡隔窗向外看.





秋天是”活化石”- 銀果(Ginkgo)最美的時候.







家附近的雨後景象



























可知道什麼人會說台灣沒有季節之分?
答案當然是那些來自”一日四季”的國家的人嘍!










Violet 於 2008-12-28 18:52:51 回應
嗨SOP, 逛到您去年的文章...你的花園也有銀杏喔? 我也有一株! 很奇怪,每年秋天街上的銀杏都轉黃了, 就我花園這株青綠依然. 不知是啥原因..[BTW, 我也住荷蘭,不如您久,約莫11年...]
 

Sop 於 2009-01-08 03:38:31 回覆
不轉黃落葉的銀杏我還是第一次聽到, 難道你們家特別温暖??? 11 年的時間也不算短, 是否也紮根了?

放洋媽咪當自強 於 2007-05-01 03:34:40 回應
說的好啊 !
 

Sop 於 2007-05-01 05:17:14 回覆
顯然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