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0日 星期五

日本印象 四, 日本人的服務精神


在日本旅館裡常可見到一套式的浴室設備. 這種浴室的設計沒有直角, 死角的結合. 容易清理, 永遠清爽. 就是一般的公共廁所也都是精簡, 方便, 舒適. 後來發現, 這種  ”No nonsens” 的設計, 在日本處處可見.



"為什麼日本人設計的東西都這麼精巧,方便?"  我問我的日本朋友. 他說, 那是因為他們有服務別人的精神! 他們希望設計出來的東西能讓人感到舒服, 方便使用. 他強調 "服務的精神" 是日本人待人處世的原則. 他以日本機器人新技術的研發使日本汽車業的科技領先全世界為例, 來說明他們如何以服務為出發點來設計發展.

說到日本人的服務態度, 我還想起在日本從廣島搭電車去看嚴島神社時, 看到在嚴島(昔宮島) 車站裡有一個圓桶, 桶裡放了一堆傘. 桶上的說明好像是: "請離開嚴島的旅客將旅館雨傘留在筒裡." 我一時愣住了. 難道是我看錯了? 傘是那個旅館的? 是私人的或是公家的? 因為這不但是服務, 也是對人的信任. 後來在高山的飛驒民俗村裡, 再次的看到這種沒人管理, 專供遊客隨意使用的雨傘.


在日本的時候, 對日本人的樂於助人的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比方說, 買了便當, 在等便當蒸熱的時刻裡, 不斷的免費送我們茶水飲用. 幾次問路, 也不知怎的, 好像他們都很閒似的, 硬是陪我們走上一段路, 送我們到我們想去的地方. 有一次, 有位先生七拐八彎的把我們送到目的地後, 回頭就跑, 去趕自己的路去了, 害得我們後來都不太敢問路了.

有一天我女兒的照相機出了問題, 讓她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為此我們跑了很多的路, 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小小照相館. 進去求援, 跟那位好似店主人的女士比手畫腳解釋了一番後, 她拿起電話叫了一個人來幫忙修理. 完全免費服務. 女兒感激之餘, 回旅館拿了我們從荷蘭帶來的巧克力回來送她. 她沒說謝也沒說不謝, 只是不解的看著我們. 害我們也覺得怪怪的, 不知如何是好.

到日本好幾天後, 存了不少換洗的衣服. 向民宿的女主人打聽何處有自動洗衣店. 她說她可以幫我們洗. 我的小人之心 讓我擔心她會事後向我們漫天收費, 急忙解釋我可以自己洗. 可是她堅持要幫我洗. 傍晚回到民宿, 一大堆的衣服已經洗好, 疊好, 整整齊齊的放在屋裡. 第二天離開時付房費, 她竟沒提洗衣之事. 我提醒她, 她說那是服務, 不用收費. 覺得過意不去, 我舊技重施, 拿出另一盒巧克力來. 她愣愣的看著我們, 沒有一點高興的樣子, 反而好像有點不知所措.

"為什麼為了答謝日本人的幫忙, 送禮給他們時, 他們的態度這麼奇怪? 是不是嫌我們的禮物包裝不好, 不夠敬意?"  我問我的朋友. 他說: "你不是日本人, 包裝好不好他們不會在意. 他們的反應可能是因為他們不會說英文, 不知如何表達, 有點尷尬. 再來也可能是因為他們沒有因為幫忙別人而受禮的習慣. 在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 突然收到你的禮物, 心裡還沒適應過來, 不知如何反應."

其實我一點也不介意他們的反應. 倒是朋友說的: 日本的發明與創新, 他們 User friendly 的產品, 都是他們 "以服務為原則" 的工作態度帶來的結果. 這種簡單的人生態度能造成的影響; 這聽起來簡單的理論下隱含的深奧哲學, 才真讓我吃驚!




貓妹 於 2013-07-18 10:48:18 回應
幾年前討論電車事故(常常有人自殺), 在日本問過老師, 她說, 因為以前諸侯割據, 天災人禍...日本人其實很悲觀. 萬一沒把事情做到滴水不露, 引起事故, 就連累家族名聲萬劫不復. "別人的看法"與"輿論"非常重要...

Kerry 於 2009-12-01 21:29:52 回應
"以服務為原則" 的工作態度
以前在職場 真的見識到日本人這份精神

瑪妮 於 2009-11-25 04:50:48 回應
可見人民一般的素質是很高的

Nobody 於 2009-11-22 00:00:07 回應
我曾經開過VW也開過Honda﹐前者的引擎很好﹐車子的表現也很好﹐可是坐在後者裡面﹐許多小地方很順手﹐設計得真週到﹐很舒適﹐被體貼的感覺像個王﹐尤其開長途﹐開過後者再回去開前者﹐還真不習慣了﹗

Sop 於 2009-11-23 15:02:20 回覆
我也覺得. 很多日本車裡的Standard, 到了這麼多年來改進有限的Mercedes 或 BMW 的車裡就要特別的加訂, 也不夠舒適. 不過我覺得 Citröen 的舒適可不是一般日本車可以比的. 只是維修起來挺累人的.
 
Yaseen 於 2009-11-21 18:59:45 回應
應該是立刻動手體驗人家的優點 - 好東西不是只有用學的, 還得實踐才行

Sop 於 2009-11-23 15:04:34 回覆
真是知易行難. 就像很多好的意見, 好的規定一樣, 認可跟實踐還常真是兩回事.
Yaseen 於 2009-11-21 18:55:48 回應
日本人這點就還不錯 - 我們的確得學一下人家的優點.

Sop 於 2009-11-23 15:17:20 回覆
在日本的時候, 偶爾看到小鎮的街景, 火車站, 常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看到日本人的禮節與服務精神也讓我懷念小時候, 日本時期留下來的民俗習慣.
比方說, 清晨上學時, 人們殷勤的在家門口打掃門前的人行道, 路上沒有機車, 也沒有堆貨占用人行道的現象. 偶爾也有幾戶人家在走廊前的柱子旁邊放一壺茶水, 一盤茶杯, 供路人免費使用. 不知是不是因為人們越來越向錢看齊, 越來越自私? 這些習慣好像都已不再. 真是可惜.
竺老師 於 2009-11-20 21:11:50 回應
這優點我們該學吧?

Sop 於 2009-11-23 15:21:17 回覆
要作到這種發自心裡的習慣, 可能還需要用 "洗腦"的功夫, 常常提醒自己身體力行. 從慣性到"慣心" 才行. 

謝謝回應.



2009年11月15日 星期日

日本印象 三, 為何日本人長壽


一直以為荷蘭人除了身高 "出人頭地" 外, 也最長壽. 今天見報上一篇標題為"為何日本人長壽" 的文章, 才大吃一驚. 原來荷蘭只在五十, 六十年前是世界壽命最高的國家. 而今已經落為世界第三十名, 在希臘人跟馬爾他人之後! 六十年前平均壽命62歲的日本人現在已高達86歲, 比荷蘭人多4歲! 前兩天, 來自各國的人口學家, 流行病學家和老年醫學家聚首研討的結果發現, 日本跟荷蘭老人最大的不同在於大部分的荷蘭老人獨棟獨居 (或與配偶"獨"居), 其他的則住養老院. 而日本老人多與家人共同生活. 傳統上, 日本老人都是由家族照顧.

根據報告裡的說明,  一個人過了65 歲, 生命已經不是由"死亡因素" 而是"繼續生存的機會" 來決定. 一般人過了75歲, 最需要的其實是照顧,尊敬與愛心. 文中指出:不是荷蘭人對老人的照顧不好, 而是日本人對老人的照顧更好.

雖然我認識好幾個朋友, 在自己住家附近租屋, 將年紀大的父母, 阿姨等家人遷來就近照顧, 但也有人終因遷移受累, 朋友都不在眼前, 生活環境陌生而鬱悶致病以終, 令人感慨. "老樹不宜遷移" 的說法也常被人提起. 敬老反哺的傳統, 在工業化的社會裡漸漸冷淡. 人們生活的步驟加快, 空間加大, 為了求生, 為了工作, 孫兒膝繞的景象早已不在. 不是人情冷淡了, 而是即使子女有心也難達到歡笑滿堂, 生意盈盈的理想. 到底仍有職在身的女兒或兒子無法填補老人心靈的空虛. "現代老人" 大概只能自求多福, 文中後半段談的盡是如何加強醫療照顧, 怕也只是空談!!!!

日本人是怎麼作到的???



在騎著腳踏車往岐阜縣北部高山 Takayama 的飛驒民俗村途中,


看到這精緻的小農場. 雖然常覺得很多日本的東西都小巧玲瓏, 對這小小農場倒也好奇得不得了. 忍不住停下照了幾張相片.



遠處的老人揮手邀我們到他的培育室(Green house)裡坐坐. 他熱心的拿出飲料來請我們喝. 雖然我們不會說日語, 拿著字典"很辛苦的" 也交談了一會兒.



七十多歲的他告訴我們, 他已經退休了. 栽培的這些蔬果, 製作的盆景都是業餘嗜好, 除了自己享用, 大部分是送給親戚, 朋友的.



我們羨慕他的生活, 也羨慕他快樂的人生觀. 高興我們的到來, 他興奮得天南地北的談著. 即使是捨不得離開, 終是要說再見. 祝福這位和善的老人萬壽無疆!









Shillo 於 2010-01-05 21:42:23 回應
與非常老年的長輩同住,要要能頂天的耐心和耐性。難怪日本人要時時去修剪他們的大樹小樹!不然心裡那股積壓的怨氣要怎樣抒發哩?~  只有用刀剪,剪,剪,剪,剪不停。


Sop 於 2010-01-06 15:32:33 回覆
解釋得好!!!,


Sop 於 2009-11-16 19:44:18 回應
Mail from a friend:

Another factor that Japanese live longer is that they are involved with group. Some study shows that Japanese who live in the village are happiest and live longer. It is a film about longevity I've watched on TV.
A friend of mine once told me that his mother plays Mahjong and feels happy. Their Mahjong club go shopping together, eating out together,.... To have someone to share and enjoy together is very important. Their mind has a outlet.

Kerry 於 2009-11-16 09:58:37 回應
人近老年,腳踏鄉土,親情環繞
無慾無求
大概才算最高境界吧

Sop 於 2009-11-16 19:47:21 回覆
聽起來很不錯! 

太陽王路易十四 於 2009-11-16 09:07:45 回應
活得久似乎不是很重要
活得快樂更重要
現在有的已經古稀之年的父母親
一樣還是在為壯年的孩子操心
活得太久如果沒有其他條件配合
寧願還是早點死比較好


Sop 於 2009-11-16 19:52:39 回覆
你說的這種還在為壯年的孩子操心的古稀之年之父母親一定希望能活得比孩子更久, 以免這個不爭氣的孩子不會照顧自己.  人各有志啊! 呵呵呵呵呵
不越矩的老巫婆 於 2009-11-16 02:57:13 回應
我覺得不論與家人住,    或住老人公寓,    甚至於獨居.   最重要的是老人自己要先學會過日子.   例如學畫畫       等任何嗜好.   健康正面的生活態度才是最佳的保身之道  ( 如你遇到的這位先生).    其它的順其自然最好.   到底文化歷史民情都不是一時之間可以改變.    何況,    荷蘭式或日本式生活型態各有利弊.     日式 " 養老 " 可能要在日人年輕時付出比荷蘭人多吧.    所以一生總合所得應該是差不多相同吧 !? 


Sop 於 2009-11-16 19:58:13 回覆
我贊成你說的順其自然, 不能強求. 畢竟每個地方的習俗民情不同. 我就很欣賞我們在路上碰到的這位老先生. 他天天與大自然接觸, 又能以成果自娛娛人, 真是一舉數得. 看來他一定也是無私, 喜歡照顧別人的人.


Nobody 於 2009-11-15 21:54:38 回應
我很好奇這個平均壽命是怎麼計算來的﹖
現在活著的老人﹐很多是經過二戰的幸存者者﹐如果他們能活到現在﹐只要生活規律﹐還可以熬個幾十年﹐都活到像聖經裡說的年紀。
我很好奇﹐如果把二十世紀每一年的出生人數拿來做追蹤調查﹐看看每一年出生的人的死亡日期﹐再用來計算一次平均壽命﹐會是一樣的嗎﹖戰爭﹐瘟疫和流行疾病﹐會造成多少影響呢﹖
別提現在出生率低﹐新生人口少﹐嬰兒死亡率也低﹐除了青少年自殺外﹐意外死亡也少﹐多少都有影響吧。

Sop 於 2009-11-16 20:17:45 回覆
五, 六十年以前的資料, 因為受到戰爭的影響, 可能數據的具體意義有限. 近年來的數據了能就比較準確了. 當然還是看地方. 以前, 在日本年齡超過百歲者, 每逢生日都會收到天皇的禮物. 據說這些年來, 人數遽增, 已經成立了一個專屬部門, 專門處理高齡壽星的禮物. 大概日本人長壽的事實不須懷疑. 可是我也聽在東京上班的人告訴我, 他們的父母都是自己住在鄉下. 他們也只能偶爾回去看望一次. 其他的就只能靠電話了.


2009年11月9日 星期一

荷蘭真的這麼好嗎?


兩, 三年前曾經有個荷蘭通, 對荷蘭作了個簡介. 荷蘭因 ”小” 而有的”一目了然”的優點, 使得這份簡介深受網路朋友的喜愛. 過去這兩年不斷的有朋友透過 e-mail問我: 荷蘭真的這麼好嗎? 要我對這份簡介作驗證. 也多虧朋友對我的信任, 不怕我唬他們. 朋友的信任壯了我的膽, 貼在這裡連您也一起唬一唬. 如果那位網友發現資料有誤, 尚請不吝指教, 以饗大家.



荷蘭人口是台灣的 3/4, 土地面積是台灣的 5/4
, 三十年前, 他向台灣人介紹荷蘭時總愛說: “荷蘭以前比台灣小一點, 填海後, 比台灣大一點. 人口大概跟台灣一樣多!


國民所得大約是台灣的兩倍 . 不清楚, 不過從網上能找到的資料看來, 好像沒有這麼嚴重 不過根據2005 年的統計, 荷蘭的Cost of living是 $ 1,224而台灣則是 $ 0,554. (以美國$1,000為基準), 應該是生活消費大約是台灣的兩倍多


1/3 的家庭沒有小孩. 這裡家庭的意思是一個住家單位. 比方說, 沒有子女的配偶; 孩子長大, 獨立門戶, 只剩兩老的家庭; 同居……


1/3 的家庭是單親家庭 .
應該是單身家庭 (只有一人的家庭, 包括未婚, 失偶或離婚. 也就是說18歲以上, 離家住在學校附近的大學生都算在這裡面)


2/9 的家庭有兩個小孩, 剩下的 (1/9 ???) 是一個小孩或三個以上 .


50%的婦女在家中生小孩 . 資料有點舊. 1953 / 78%, 1997-2000 / 35%, 2005-2008 只剩 29%. 請參考”落伍的荷蘭人 - 談在家生孩子 (一), (二)”


產假有 16周


結婚與同居的權利義務相同 .
可以相同, 但同居者的權利與義務必須另外登記, 而結婚的人, 除了雙方特別說明, 權利與義務都有法律規定. 請參考”荷蘭式的婚姻關係”


65 歲以上老人每個月政府發兩萬兩千一百元 (台幣計算 ), 這跟一個人在荷蘭住的時間長短有關. (15-65歲間, 每年x2%) 換成台幣還好花, 用歐元就只夠餓不死了. 曾經有過工作的人還會另存養老金. 請參考 “羊毛出在羊身上 談荷蘭養老金”


看病至少要等 3~7天 , 要先預約排時間 , 不是隨到隨看 (除非很緊急 ) 信不信由你! 根據不久前的調查, 歐盟國家中的醫療制度以荷蘭最好. 實際上在荷蘭有小病看家庭醫師還好, 萬一家庭醫師看不好的病, 要到醫院的話, 就要考驗你的耐心跟持久力了.


沒有醫師處方 , 在藥房只能買到維他命及止痛藥.


到餐廳用餐是最近幾年才流行的 , 而且有段時間餐館都是中國人開的. 一般有點水準的餐廳, 一頓飯一個人吃下來四, 五十塊歐元(也可以上百)跑不了. 以前經濟水準不夠, 到餐廳用餐的人當然不多. 現在多了很多平民化的餐廳, 尤其是中國餐廳跟中國人開的日本料理. 說” 有段時間餐館都是中國人開的” 應該是有點誇張.


用餐很悠閒 ,一桌一個晚上通常只做一個桌次的生意 , 不趕時間 (當然也不趕客人 ). 這漸漸的已經有了例外. 尤其是針對年輕人的餐廳.


用餐堅守 "各付各的 (go dutch)"的原則 . 這種原則似乎也已經傳染到在荷蘭定居的台灣人了, 主要是因為如此交往互相沒有負擔. 至於這個原則要不要 ”堅守”? 依個人的交情跟場合也有例外.


送禮一定附發票, 不是要讓你知道花多少錢 , 是讓你不滿意可以去更換 , 或方便維修.
這要看送的是什麼禮, 也要看朋友的交情是不是夠到如此”誠實”, 否則會貽笑大方的.


流行二手商店 , 一年還有幾次節慶會有全國性跳蚤市場 . 在荷蘭是不能隨便辦Garage Sale 的, 如果想賣可以賣給二手商店(不是那裡都有), 也可以送到幫助窮人的二手貨店裡. 另外, 全國性跳蚤市場的娛樂性比賺錢高. 荷蘭人不會輕易丟棄東西倒是真的. 淘汰下來, 還可以用的東西, 總希望有人能繼續使用.


在荷蘭買房子貸款可以貸 120%, 因為裝璜也要花錢 . 不過必須要有固定的工作跟足夠的收入才能申請貸款, 貸款的高低跟收入多寡有一定的關係.


發生車禍 , 通常雙方車主下來握個手 , 換個名片就走了 , 因為吵架不能解決問題 ,保險公司會處理 . 在荷蘭所有的車都必須有對第三者的汽車保險. 保險公司給的汽車意外登記表格必須放在車上. 發生意外時, 如果雙方同意意外的實情, 填好單子後, 互相簽名, 就會個自寄給自己的保險公司, 由他們解決. 如果雙方有爭議時, 還是會找警察來作個公證。


荷蘭女王的公務車是福特 , 私家車是富豪 , 不浪費公帑 . 不清楚, 不過女王領的是定薪及各項津貼. 可以自己經營投資. 今年Quote 500(荷蘭富豪500名) 裡, 高居第23 位. 雖然她自己不承認, 在荷蘭她至少也該算是個富婆了.

荷蘭主流媒體有不成文規定 , 不報醜聞 .
.. 應該跟規定沒有關係, 而是荷蘭大眾對個人Privacy 的尊重與保護跟在一般人眼裡的新聞價值有關.


地方報不用錢 . 錯! 只有地方政府的週報不要錢. 裡面除了廣告外都是地方上的活動的報導或地方政府的公告.


全國性大報紙星期日不出刊 , 讓大家休息. 這是習慣問題. 以前週日也不准開店, 因那是敬拜上帝的日子. 那天除了會穿所謂的'週日禮服' 到禮拜堂作禮拜, 跟家人或朋友一起喝喝咖啡, 聊聊天外, 不准作任何事. 也不准騎腳踏車. 可是沒有宗教信仰的人越來越多以後, 按照資本主義的原則, 在大都市裡的鬧區也准許營業了. 前一陣子有報社嘗試星期天出刊, 但市場反應不好, 所以又停刊了.


大學畢業的人都可以得到一份免費週報. 大學畢業的人到45(?)歲可以申請這份為即將或剛投入社會的知識份子出版的週報. 內容大多是在介紹經濟, 人事, 市場的發展. 更重要的是還有很多適合大學畢業生的人事廣告.


火車窗外鬱金香花田



Chuyun 於 2010-01-09 11:09:55 回應
真的是增長見聞..雖然我家小猴子是荷蘭人
但是我們不住荷蘭,所以沒花心思了解荷蘭說
就只有在我們回去探親時去玩玩..哈哈
Sop 於 2010-05-11 04:39:14 回覆
總有一天你要看看猴園是個甚麼樣子!

P.S. 對不起, 當時漏了回你了.

子駿 於 2009-11-10 10:13:12 回應
感謝Sop詳盡介紹,如此比較各有利弊,如何權衡端賴個人的觀點,不過,今天又對荷蘭有了深刻的印象了。
Sop 於 2009-11-10 22:31:15 回覆
如果不是很極端的話, 通常真的是每個地方都各有自己的平衡狀態, 也各有利弊. 住得習慣才是最重要的.
我是藉著他人的努力繼續說兩句而已. 否則自己主動要介紹的話, 還真不知從那裡開始呢!

不越矩的老巫婆 於 2009-11-10 02:51:27 回應
我覺得有一點應該提一下 : 這篇文章裡所有的 " 可能性 " 很大部份是, 因為荷蘭在 70/80 年代發現許多石油和天然氣. 太多 % 國家預算是天賜的. 只是, 荷蘭人 " 守" 得不錯也是真的.
Sop 於 2009-11-10 22:52:59 回覆
本文裡提到的養老金的來源是百姓互助而來的. 各種免費報紙是廣告收入支援的, 可能不需政府太多的補助. 不過自從六十年代發現地下煤氣以來, 的確解決了不少問題. 像 Zeeland 大水後的堤防工程就是賣煤氣換來的. (例: 2007年的瓦斯收入一億三千萬歐元) 另外, 我也常想, 讓這麼多人安全的生活在海平面下的投資一定也是不斐. 如果沒有這全世界最大的煤氣生產, 荷蘭人的日子一定也過得不一樣. (順便一提: Groning附近,因採煤氣造成地表下降, 常有小地震. 荷蘭的暖氣使用佔全國煤氣使用量的78%. 正如格友子駿所言, 各有利弊)

甘尼太太 於 2009-11-09 22:34:00 回應
那我也來分享我所知道的,和台灣有一點出入,和您列出來的或許也有出入的美國文化下的生活小資訊。
關於送禮,一定會附收據!Yes! 有發票。 但是購物時,可以跟賣方講那是禮品。 賣方會列印一張不列金額的收據。 提供受禮者換貨的自由;但除非受禮者要換成「等值的商品」,不然他或她是一定不會知道貨物的價格的。

另外,一般請客都是請到家裡來。 到外面用餐,則多半是和您們一樣go dutch. 而且,不是拿現金把帳單除以人數 各付各的。 一般就是看總帳單,一個人去買單,其他人馬上從皮夾子裡拿出支票本,開張支票給付帳的人。 隨身帶支票本是習慣。

看了您列出美國消費指數為基準。其實,向內看,各地也差很多。除去超大型都市外,各地,諸如美中,是比美東或美西便宜。 這是從我許多住美國的其他州訪客到康州(美東北)的經驗學到的。
我們曾經讀過一些「推銷本地」消費,基於什麼「節能減碳」,愛護地球就請買本地貨的文章。他們都會告訴我們:要買為何要買從墨西哥、從加州運來的李 子等等等的?消耗掉很多運費,燃燒很多石油......... 那些理論告訴我們買本地貨都會比較便宜。要去「假日農夫市集」買才對地球有幫助。實情是:農夫市集的商品都比超市賣的貴很 多................新鮮現採和地道,還是真的是用金錢換來的。
關於吃的支出,要控制在最低的話,宜全改吃馬口鐵裡的食品.....。這也是冬天一到,慈善機構一直鼓吹人捐食物,只要你捐最便宜的,並不要你捐本 地的......呵呵呵 (這段是我根據現實亂配的邏輯推理啦 不要認真 全改吃馬口鐵內的食物...就算去當兵也有巧克力可吃的.....)

Sop 於 2009-11-10 02:32:55 回覆

買禮物列印一張不列金額的收據. 美國的服務業真是週到. 一直以為美國的服務態度似乎只適合能互相信任又不喜歡貪小便宜的地方才能使用.

消費指數是美國的資料, 指數當然是以美國為基準. 應該是全國平均罷. 美國各州物價不同會不會跟運費跟加值稅有關?

美國在國際上為了保護自己的工業不肯簽Kyoto 節能減碳的合約. 回到家裡竟然假惺惺的推廣” 愛護地球就請買本地貨” 的噱頭.

2009年11月4日 星期三

廣告幽默


今年中國國慶大遊行曾經讓很多人感到興奮, 可是在荷蘭的電視新聞裡並沒有特別的報導. 這並不表示荷蘭人不喜歡看遊行. 2001, 荷蘭Delta Lloyd 保險公司有一則說明保了它的險後, 就可高枕無憂的電視廣告就是一場大家愛看的大遊行

這場遊行廣告是在中國錄的影 ,可是播映後, 在柏林的朝鮮大使館向荷蘭提出抗議, 警告這段廣告會嚴重影響到兩國的外交關係. 各位看官, 請您自己看看, 有這麼嚴重嗎????

我的防火牆太厚了吧~~~依然看沒有東西~~~~
妳自己沒有這方面的文章~~~沒靈感?還是排斥? 

烏龍茶2010-01-05 17:42:45 回應
~~~嗯~~~看到那麼多[回應]卻只有我看不到~~~很丟臉耶~~~
了不起~~~妳身在荷蘭'就瞭不起啊~~~~荷蘭要不是太遠'我每各禮拜都去~~~
我喜歡大麻~~~~~
好啦~~~假裝我也看到廣告好了~~~~
嗯~~~~荷蘭人的幽默~~~~有一套'
Sop2010-01-05 17:51:22 回覆
再助您一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ztsyktTJlo&feature=player_embedded
原來您是羨慕我離大麻很近!! 我是運氣好, 那有什麼了不起?! 下次去幫您吸兩口就是了!!!! 完全免費服務!! 小氣的荷蘭人也有大方的時候!!!

烏龍茶2010-01-05 17:32:43 回應
~~~可惜~~~打不開檔案~~~
妳真的人在荷蘭喔~~~?
了不起~~
Sop2010-01-05 17:36:50 回覆
您人在那裏? 怎麼會打不開 Youtube 的檔案????人在那裏有可以讓人覺得了不起的地方嗎??? 說來聽聽.....

藍天白雲2009-12-14 10:02:20 回應
早安!回訪好友,感謝分享,歡迎常來指教!


老賈/賈忠偉2009-11-11 14:49:13 回應
有人說~『越南的明天 就是中國的今天』 
           而『北韓的今天 就是中國的昨天!』
不過這些都跟廣告無關~看廣告是欣賞-創意~沒有那麼多包袱!
Sop2009-11-11 17:43:34 回覆
亞洲各發展中國家發展進步的速度真是驚人. 越南現狀聽到的有關經濟方面的好像比政治方面的多????


attile2009-11-10 23:18:09 回應 
0:08時對白應是:「你是怎麼搞得」
要說是二十年前台灣不也說的通,不過看來懷念二十年前美好時光的人還真不少吶...
「彌補失落的二十年」,不知道這個陳長文這隻是不是洩漏了不少藍人對台灣民主化的心聲吶....
 


Nobody2009-11-05 04:59:17 回應
還有﹐荷蘭的漫畫裡面罵人的髒話多有破碎的中文字﹐這﹐要去向誰去發表嚴正的抗議啊﹖
Sop2009-11-06 21:34:38 回覆
有人開口說話, 一定要用三字經開引, 可是並沒有任何罵人的意思. 你舉的這個例子又是()中文又是()阿拉伯文的文字驚嘆號好像沒有什麼罵人的意思?????!!!!!!
再說, 用發不出聲音的外國字來罵人怎麼可能盡興? 我看這不外是要贏得讀者一笑而已.
要不然來跟我抗議罷!!!

Nobody2009-11-05 04:37:57 回應
呵呵﹐荷蘭人眼中看老毛主席和金日正﹐他們倆兒不都是國家領導人嘛﹐
如果誰在中國韓國朝鮮搞混了墨索里尼和希特勒﹐頂多也不過是博君一笑。
可是如果誰像我在這裡搞不清 Benito Mussolini 和 Adolf Hitler﹐
恐怕要抗議的就可以上Spits, Metro 或 De Pers嘍﹗
每次有人沒話找話﹐問我打那兒來﹐我說台灣來﹐
他們一定很捧場的說那個鄰居同事朋友上次度假去了曼谷。
還有﹐看完影片﹐想起我高一那年﹐花了一個多月﹐
天天到總統府前面去練國慶排字﹐坐在看臺上排字﹐
那次可是史上破天荒第一遭國慶排字。




影片裡可憐的傢伙﹐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真是太爆笑了﹐

人要有幽默感﹐才不會太悶氣﹐
我最怕那些正經八百的人﹐
連哈哈大笑都不會﹐
還不如去加班吧﹗

Sop2009-11-06 22:02:48 回覆
我倒是覺得這個廣告的製作者故意作得不中不韓, 以免中國人或朝鮮人來找碴. 更不能因此傷害廣告的娛樂性. 我贊成你說的: “人要有幽默感﹐才不會太悶氣﹐可是什麼是幽默? 記得剛來荷蘭的時候, 別人都哈哈大笑, 獨我不笑時的尷尬, 總有人替我解圍說是: 語言裡最難學的就是幽默. 我那時真是完全同意她的說法. 其實就是現在還是有很多荷蘭幽默我笑不出來. 可是請你不要叫我去加班, 因為我現在失業.


甘尼太太2009-11-04 22:20:23 回應

或許是覺得歐洲人也亂亂配,把明明都是在講中國的,配上假裝是韓國字的符號?很誤導!
(而且朝鮮人民共和國的「標準色彩」才不是黃配紅呢)
http://en.wikipedia.org/wiki/Flag_of_North_Korea
(那到底應該中國出來抗議還是朝鮮啊?)呵呵呵
是叫我們的領導人也要買你們的保險嗎?
如果我是替北韓政府工作的人,我要抗議的就是這個:
要影射中國就是中國,不要栽到北韓頭上來。要挑明取材北韓的笑話,就要「配」對嘛。
而且,你這廣告到底是要發揮高枕無憂的主題,還是要笑東方的什麼呢?
(我個人覺得東方文化總是講求整齊劃一的團體文化)
 只是站在做廣告的角度想:才不要得罪什麼人呢。純粹拿來做文章笑一笑。
廣告對白我也看不懂,卻聽得出來有用中文講。  書寫文字卻是假裝是韓文的圈圈叉叉(但那不是韓文,只是亂寫的而已)。    好怪的配對啊。朝鮮人民共和國要抗議的就是:你要講笑話是你家的事,但是不要污名化我嘛。
Sop2009-11-05 03:21:20 回覆
哈哈哈, 你大概要用純粹幽默的眼光來看這段廣告. 作得不中不韓的. 大概怕那個國家來抗議罷. 來抗議的應該是自己對號入座. (不過那個偉大的領導真的很像北韓的領導金正日).
 
我猜製作者沒有什麼嘲弄, 侮辱的惡意”, 荷蘭人都很單純. 看了開懷一笑即可.


瑪妮2009-11-04 17:55:32 回應


他們的幽默感和我們不一樣啦 !
數大就是美, 好壯觀啊 !


Sop2009-11-04 18:35:30 回覆

, 我是不是來這裡太久了?????

2009年9月10日 星期四

再談 與海爭地


格友attile問我” 那消波塊到底管不管用,為何荷蘭不使用這消波塊?


這消波塊看起來效果也應該不錯, 大概是因為大自然跟國情的不同. 我在荷蘭還沒見過這種擋水的方式. 荷蘭傳統的擋水方式是沙丘(Duin) 跟堤防(Dijk).

以前各地的沙丘, 堤防都不牢靠, 沿海居民常遭水患. 沿著南海的幾個小村子, 海堤後窮人住的房子, 農地都是年年淹水. 直到1932年大堤防 (Afsluitdijk) 建好, 南海變成愛瑟湖, 漁民變成農民後, 情況才有所改變. 可是西南沿岸 Zeeland一帶卻仍須聽天由命. 1953年, 就在強固堤防工程動工之前, 慘遭海水倒灌. 半夜裡高達2公尺的浪潮將堤防一個接一個的沖破, 造成1,835人喪生, 另有7萬2 千人無家可歸.

路上碰到這位老太太, 見我們專程來看堤防, 有著說不完的故事.


 

 水患那天的半夜裡, 她被人帶到這座城堡, 逃過了這場浩劫.


那時剛好在荷蘭北方發現了地下天然氣, 政府決定利用這筆額外的收入投入有永久性的建設, 就決定在這裡建堤防.

下圖是Zeeland 的堤防工程
 


堤防跟沙丘帶搭配使用
 
長達9 公里的堤防 Oosterschelderdam.

與海水相接的'開口'每秒平均水流量是11 億m³.


按照原來的計畫是要將這裡作成封閉堤防, 封了5 公里後卻遭環保衛士為保留海水自然環境抗議, 停工兩年後, 決定以水閘的方式完成最後的4公里, 開放海水的進出. 只在潮水高過海平面3 公尺時才關閉閘門.


Zeeland 阻擋海水的工程在1997年全部完工.
一共耗資4億多歐元, 這條水閘就佔了五分之四.

除了北部的大堤防 Afsluitdijk 外, 這大概是荷蘭人最以為傲的治水工程. 
 
 

這是普通的沙丘帶. 除了海灘比一般的寬外, 還有插在沙裡的 '消波木棍', 以減少海水衝擊的力量. 跟attile 提的'消波塊'的功能似乎差不多. 只是看起來比較含蓄.



時乾時濕的部份長了很多苔. 

 
經常泡在水裡的部份就長滿了貝殼類 
 
 

顯然須要經常維修. 

日落時分在海邊, 總免不了要照張相.





竺老師 於 2009-11-20 21:04:01 回應
木頭的嗎?為何不是橫排?這樣能擋水?
Sop 於 2009-11-23 15:26:25 回覆
這些都是木樁. 到底為何是橫排的, 我也不懂. 這樣能擋水的功效應該沒有橫排的好, 當然浪水的衝擊破壞力也沒有橫排的大. 不知是不是只要達到某種"破浪"的效果, 保護得到沙灘後擋海水的沙丘即可?

Nobody 於 2009-10-12 02:15:31 回應
要招待來荷蘭觀光的朋友﹐我有時候會建議去A7看Ijsselmeer大堤壩﹐看看與天爭地的道地荷蘭精神﹐不過這麼多年來﹐只招待朋友去了一次﹐其他的同胞寧可去看起司市場﹐即使他們不吃起司。
Sop 於 2009-10-12 13:47:47 回覆
歐洲各國都有它個自的特色. 比方說到義大利看希臘羅馬兩千年前的文化, 看世紀控制歐洲的梵蒂岡, 看文藝復興期的藝術文化. 到西班牙看摩斯阿拉伯文化對西班牙的影響, 了解今日西方文明以阿拉伯文化為基礎而發揚的史實. 到法國看文藝復興以後的文化焦點, 看拿破崙風雲歐洲的史蹟跟腳印.....到了荷蘭當然是看荷蘭人與天爭, 與大自然妥協的故事. 比起大部份歐洲國家, 荷蘭建國得晚, 建國以後很多地還有待抽水乾化. 除了阿姆斯特丹的形成, 跟建築的特色外, 遊客想看的可能只剩風車了. 愛瑟湖的大提霸我也帶幾個朋友去過, 那當然是我沒有其他的提議, 朋友無所選擇的結果.

尼古丁 於 2009-09-25 09:19:20 回應
台灣海岸消波塊使用密度應該可以列入金氏世界記錄,尤其每年每人水泥消耗量亦是世界上數一數二。 ... 更令人不解的是,現今台灣海邊最親海的第一線大部份都堆置消波塊,不但令民眾無法親近海洋,更將美麗的自然海岸景觀破壞殆盡。
想想上面的相片每張都改為消波塊的話畫面會如何....妳還會去那觀光嗎?

attile 於 2009-09-12 23:29:37 回應
消波木棍

太浪費了,有夠討債,這種木棍咱們台灣也有吶,一兼兩顧,摸蛤仔兼洗褲....



Sop 於 2009-09-14 18:38:37 回覆
我同意你說這種消波木棍太浪費了的看法. 不過在荷蘭任何的治水防洪措施都是花費很高的. 天然環境的保護(環境污染包括視野的污染) 跟人們休閒活動的環境在人們的眼裡的重要性不亞於經濟效益. 我說他們每分每寸的堤防建設都有專人負責巡迴, 每條水道都有預定的高度要求跟電子控制是一點也不誇張的實際需要 (兩條相距不到幾公尺的水道會為保護房子地基的木樁免於腐爛跟農田水位的不同要求, 水位高度上會有很大的差異) . 另外我好像很少看到在海邊沿岸有任何漁業, 工業的開發, 開採. 在Zeeland 建設水壩的時候, 也有很多鹹水淡水的分配工程對那裡有名的淡菜(Mossel) 生殖生態影響的爭議, 雖然除了為安全要求的擋水建設外, 看不出任何商業行為, 但最後的決定跟經濟生產因素應該還是脫不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