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在比利時西北部的布魯日(Bruges)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 (UNESCO) 列為世界文化遺跡, 並於2002年被選為歐洲文化之都. 從家裡開車到布魯日, 車程不過三個多小時, 對歷史文化極感興趣的我, 去布魯日似乎只是早晚的事.
布魯日這個名字最早出現於第九世紀末期, 與英國跟斯堪地那維亞僅隔北海相望的布魯日隨著海航的發展, 很快的就跟這些鄰國有了密切的商業往來. 可是布魯日的海岸線並不穩定, 十一世紀中葉, 海沙漸漸沉積後, 船隻只能在漲潮的時候進出港口. 到了十二世紀, 沙岸卻又被海水沖出了一條很深的溝渠Zwin, 船隻因而可以直航布魯日. 與英國的毛料, 布匹的生意往來, 使布魯日財富劇增.
十三到十五世紀期間, 布魯日更吸引了來自威尼斯, 熱那亞等各地的外國貿易商, 成為歐洲最重要的貿易中心 (據導遊說,是十四世紀的紐約). 尤其是義大利商人喜歡聚集逗留在貿易商Van der Beurse的旅館裡, 進行交易. Van der Beurse旅館儼然成了交易中心(這是日後人們稱交易中心為Beurse 之來由). 此時, 人們開始在布魯日大興土木. 這些羅馬式,哥德式和巴洛格式等的古典建築奠定了日後布魯日的建築風格和都市氣氛. 布魯日同時也成了繪畫,手工藝的文化中心.
到了十五世紀末期, Zwin泥沙淤積, 布魯日因而失去了它海港的優勢, 商業活動漸漸的移往離布魯日不遠的安特衛普Antwerp. 經濟的萎縮, 使其同時失去了在歷史舞台上的重要性. 雖然人們千方百計的想恢復昔日的風光, 但總是不得如願. 1850年, 布魯日甚至淪為比利時北部Vlanderen區裡最貧窮的城市.可是就像許多其他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城市一樣, 正因為人們當時對它不再感興趣, 古風古味的建築得以逃過了翻修, 重建的命運, 使布魯日至今仍得以保存中古世紀城市之風味.
數年前,得到UNESCO的肯定後, 布魯日像是被注射了一劑興奮藥物, 大事整修城內的景觀以期招攬更多的遊客. 其實早在一個世紀以前, 在人口只有四萬的布魯日就有三千個是英國人. 而今,滿街的英籍遊客, 似乎在證明英國人對布魯日的情有獨鍾果真是源遠流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