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日 星期六

古巴故事 (五) 褪色的壯麗 談建築


1963年2月, 甘迺迪總統宣佈禁止美國公民去古巴旅遊, 同時斷絕與古巴的一切金融往來以後, 古巴唯一的經濟命脈只剩下蘇聯和其他跟它一樣貧窮的共產國家。資源短缺的結果是所有的建築都無法整修。

到古巴的時候, 天色早已昏暗。找到旅館後, 在附近找個小餐廳, 隨便填了腹就回旅館休息了。第二天一早, 我們迫不及待的匆匆上街, 急著要看哈瓦那的真面目。

走上街來, 放眼望去, 映入眼簾的盡是剝落的老建築。這真的讓我們傻眼了。這些殖民時期留下來的建築經多年的使用和風化﹐有些甚至已崩裂倒塌﹐早已不是油漆斑剝足以形容的了。真是慘不忍睹。我們邊看邊照相, 一條街走了足足兩個多鐘頭。好在, 當我們漸漸走近市中心時, 這些景況就好轉了很多。這些年來, 為了發展觀光, 爭取外匯; 加上受到 UNESCO 列為受保護文化古蹟, 得到不少補助, 許多建築已漸漸的恢復了原貌。走在其間, 略可想像為何當年哈瓦那被稱為美國人的Casino。也略可感受到殖民社會的文化。

卡斯楚從美國人的手裡收回古巴以後﹐人民不管貧富, 都可留住原屋, 但不准買賣。可是一旦離開古巴﹐房子就被分派給其他需要的人住。因此, 原來有錢的人住的房子仍然比較好﹐沒錢的就看運氣了。

卡斯楚劈腿式的經濟制度是理想向現實低頭的歷史裁制。我一向認為人應該有夢。此次古巴遊帶給我當頭一棒。夢想的實現還是離不開現實的! 到頭來, 卡斯楚的理想與努力帶給古巴人的只是惡夢一場。

放眼盡是凋零的壯麗與輝煌









這種半敗半清新的景象, 讓我們想起東歐各國剛開放時的氣氛.













Prado 路邊仿摩爾風格(Moors)的建築。Prado 是一條漫步大道, 路邊有很多賣畫的攤子.



從修復完成的建築中, 似可窺得一二昔日殖民時期,住在這裡的歐,美人的”貴族”生活.


哈瓦那劇院, 其中大廳, 圈圍Balcony 有五層, 可容1050觀眾.



這是Capitolio. 是1929 到1932年間,由古巴專制政府 Machado拷貝放大美國國會的建築。



Cathedral de San Cristobal 巴洛克風格的教堂前貌




修道院 Seminary de San Carlos Y San Ambrosio








 


方哥於 2008-03-03 09:01:06 回應
很不一樣的旅遊經驗,無法想像的共產社會!
Sop 於 2008-03-06 11:06:22 回覆
的確是很不一樣的旅遊經驗. 其實共產社會跟民主社會一樣,雖然都是共產社會,每個社會對"共產社會"各有各不同(程度上)的定義和解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