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9日 星期三

「邏輯」這碼子事


臉書留不住文章,寫了半天,隨著時間就不容易找回來了。有時難免覺得可惜,下面這段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從臉書轉貼過來,算是存稿。

========================

會將英文裡的 'Logic" 翻成「邏輯」,不言而喻,在中國人傳統的思想裡沒有所謂「邏輯」這碼子事!不小心點了聯合報的新聞,發現有些新聞的邏輯實在看不大懂?舉個例子來說:

1。 「國民黨團批評,蔡英文的說法根本是轉移焦點,支持陸生納健保,卻要把外籍生也納入。但現行外籍生自付六成,政府負擔四成的作法已經行之20多年,有必要為了陸生把外籍生當成肉票?」

2。「台積電選在2016年總統大選前,赴大陸投資12吋晶圓廠,排除未來政治不確定因素干擾,且以先進16奈米直接切入中國市場,後發先至防堵競爭對手搶單,除了經營策略考量外,面對紫光集團等紅潮來襲,台積電轉守為攻,將帶領供應鏈以「母雞帶小雞」策略反攻對岸,領軍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對抗紅潮,對台灣半導體產業幫助更勝登陸意義。」

看不懂新聞裡的選字跟邏輯,不知我是不是唯一有這種感覺的人?

 
==========================

以下是綜合了事後在留言欄裡跟朋友討論時留的回應:

1.陸生健保問題

網上吵來吵去的意見很多,但要看出點門道來還真不容易。有個朋友回應:「據最近新聞了解, 外籍來台學生 foreign students 除了大陸籍外... 都可以加入台灣健保、國民黨力推一視同仁、但在立法院一直被民進黨否決大陸學生加入台灣健保權利及福利...」。這顯然是媒體造成的一般印象。


不知對不對,但我個人對陸生健保議題的認識如下:
全民健保應該是一種收支平衡的全民互助系統。也就是說健康的時候/人付出讓需要醫療的人能安心的接受治療。 每個人都有需要的時候,互相保證這種需求,原則上是非常完美的。但今日台灣的醫療制度是須不斷的從全民稅金補助的情況下存在。這本身也無可厚非,多少有點像是有錢人負擔多一點的機制。這造成 健保的支出=健保費+稅金,算是一種社會福利。所以才會有不繳稅的人是不是也可以享受這種福利的討論。

就外籍生跟僑生來說,他們所需繳的健保費不知為何一直只有一般人的60%。自從有了陸生,國民黨便一直希望陸生也按外籍生的優待享受40%的優惠,但民進黨則希望修正為全額自付,因國民黨的反對所以一直未能定案。如今蔡英文再次提出贊成陸生納入健保,但不但陸生的健保要全額自付,外籍生跟僑生也應一起改成全額自付,但這又遭到國民黨的反對。。。。報上的描述是「為了陸生把外籍生當成肉票」!!

我個人覺得蔡英文的想法還很合邏輯,如果國民黨不贊成,也應該拿出能說服老百姓的理由來。可是現在經過媒體片面的傳播(propaganda),好像是民進黨老是在作梗。我卻相信很多國民黨的支持者也不清楚此議題的來龍去脈!

2.台積電搬家

根據「風傳媒」: 「大陸為提升半導體產業技術,多年來積極拉攏臺積電赴陸投資,不斷以提供土地、租稅、融資等優惠措施誘拉,甚至不惜以採購政策對臺積電施壓,暗示大陸未來將 只採用當地設廠製造之產品,若不在陸投資、製造,將喪失大陸客戶等以政逼商做法,以政逼商作法壓迫臺積電同意赴陸。 又說:(台灣)依「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禁止類製造業產品項目」法規,。。。修正後讓大廠可以獨資方式設立12吋晶圓廠,並施以總量管制(以3座 限),且規定廠商赴陸設廠之製程技術須落後在臺製程技術一個世代以上等,以有效來保障半導體最先進製程技術仍保留在臺灣,且不會因為赴陸投資影響臺灣員工益。」

現在明明是中國主動以利相誘,以恐相逼,慫恿台積電母雞帶小雞的方式將台灣掏空,卻報導成:「台積電選在2016年總統大選前。。。排除未來政治不確定因素干擾。。。」好像台積電是被迫反守為攻,帶領供應鏈以「母雞帶小雞」策略,將最高科技包括所有的供應鏈全部搬到中國, 看來民進黨還沒執政,國家已經被放棄了!

台灣員工的權益是用什麼方式受到保障?還是台灣員工一起搬到南京?明明是台灣高科技工業危機卻說得像是又打了一場勝仗!這是什麼邏輯? 還是我應該懷疑又有哪些人受惠了呢?

2015年11月29日 星期日

專家身後的評論家


幾次匆匆進出機場,看到牆上長幅的「桃園國際機場賦」總會驚訝機場負責室內設計單位的選擇。中國詩詞書畫雖然意境可以很高,但國際機場裡的外國朋友就不一定會欣賞。幾幅國畫,幾個藝術性的大字也許也還好,但詩詞書法對他們來說可能只有用來填滿牆壁空間的功能,根本就不可能欣賞。而對一般旅途中的國人來說,可能也缺乏佇足細賞的心情。

前兩天接到朋友轉來的作家張大春在臉書上對這「桃機賦」的批評文字,看得我一愣一愣的,不知道文學創作可以用這種方式來批評!

我不懂文學,更不知道「賦」是什麼文體。上網查了半天,只知道它是「非詩非文,而其內含,卻又有詩有文。。。」(連線一 ,連線二 ) 它的文體隨著時代的轉變,好像也有一些不同。我是個不太守規矩的人,一直覺得中文的文法可隨意而不拘謹。只要看得懂,名詞當動詞用或反之都不傷大雅。

不過這麼長的文字,又非以口語行文,如果沒有標點符號,又不予分段,唸起來難免吃力。於是有有心人主動的將全文分段列出以便一般讀者的閱讀。好玩的是,馬上又有別人上來糾正,重分段落,如下所列:

轟轟巨無霸之客機/頻頻飛降而來回
青空出入境/長日人擁接踵
窗臺前則見踽踽長龍

轟轟巨無霸之客機/頻頻飛降而來回青空
出入境長日人擁接踵/窗臺前則見踽踽長龍
 
畫苑之陶冶文采兮/順便遊藝依仁吟趣而
倘佯一日可窮數萬里/瞬息扶搖而翺翔天蒼

畫苑之陶冶文采兮/順便遊藝依仁吟趣而倘佯
一日可窮數萬里/瞬息扶搖而翺翔天蒼
 
這似乎可以證明不管怎樣,原文的表達方式多少是有爭議性的!不過最讓我吃驚的是張大春的粉絲。這之前他們對「桃機賦」可能從沒發生過興趣,也可能沒有什麼意見,此時躲在張大春的背後,對原作者做出的刻薄粗魯無禮的批評。害我忍不住也加入回應的行列:

我最怕專家。專家一開口,是褒是諷,跟屁蟲總是一大堆!專家叫好,馬上成名;專家喊打,每個人都拾起棍子一起追打!真是太可怕了!

2015年11月14日 星期六

看雲發呆


荷蘭無山無丘地平水。傳統的風景油畫裡常是三分之一的陸或水,三分之二的雲彩。因地處高緯度的地方,斜陽總是特別斜,月亮也會在大白天升起。最讓人著迷的卻是那多采多姿多變化的彩

敝帚自珍,除了將過去這幾年照的雲的相片貼上外,為了方便,我還把它們裝進 Youtube 的一個連線裡。 希望您也喜歡。


不知這些相片會不會讓您想起貝多芬的第六交響曲「田園」?


枯草與雲彩共舞


詭譎雲層翻騰而出!


海市蜃樓

風平浪靜雲也閒

港口的旗桿陣

看海的日子


烈日餘暉




下午四點掛在天上的月亮!





東方來的三位博士,看到這斜陽會不會想到伯利恆?


這是飛機的 Fart 組成的抽象畫!

湖中戲水看斜陽!


彤雲密佈,大雪臨頭!真的嗎?現在才是八月份欸!



目瞪口呆!

2015年11月4日 星期三

秋風拂面好逍遙


久居水鄉,偶爾還是會懷念荷蘭中部費呂沃國家公園 Veluwe 的密林。在這秋高氣爽的季節裡,秋色繽紛的樹林景象讓我們心動。

這天我們騎著腳踏車,經過寬敞的,業已褪色的石楠原野,穿過五彩繽紛的叢林小徑,輾過悉悉索索的乾枯落葉,讓秋日斜陽下的微風拂面而過。好不逍遙,好不寫意!!What a wonderful world! (附註

在五十幾公里的路上,看著不斷飄零的金葉,紅葉,腦子裡一直泛著 Eric Clapton 唱的 "The Falling Leaves"。希望能不斷的回味並與您分享這段美好的經驗,我嘗試著將相片做成 Youtube 的短片。但不知如何配樂,但這音樂又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所以還是借用他的 影片,請您先點開這連線,再點看我的 Youtube 的紀錄片。如果能放大成全銀幕就更好。希望您會喜歡它。







費呂沃之秋




 附註: What a Wonderful World



2015年10月14日 星期三

引人遐思的民主希臘 《一》


困惑過你嗎?不論是一個族群也好,一個國家也好,想當然爾的自然結構總該有個強而有力的君王來統領。偏偏希臘的雅典早在兩千五百年前就已經有了民主政治!它到底是在什麼情況下轉型成民主政治的?

希臘境內多山脈,沿岸小島無數,沒有成為大國的河水流域,零星的山區城邦也不易有中央集權。那時希臘的山區間有一千多個零星的小城邦,它們各有各的文化跟歷史,也經常互相爭奪權力跟領地。當時的雅典只不過是個普通的小城邦。

在它西南方的斯巴達卻看似有能力統治整個希臘。斯巴達的孩子生下來就脫離家庭,在軍營裡長大,開始打仗的訓練。他們的生命裡只有紀律跟戰爭。他們的生活裡除了武器,少有其他的財產。他們征服了週遭很多的國家,搶了戰敗國的財產,並令其老百姓淪為奴隸。他們要為斯巴達人工作,種地,而且動不動就有生命危險。世紀以來,其他城邦的人一直受到斯巴達的威脅。

話說西元前第六世紀,雅典的衛城 /Acropolis 蓋在海拔150公尺高,光禿禿的平頂岩上。在衛城城牆外岩壁下週圍則為農人跟商人住的簡單土造房舍。男人務田,女人烹飪跟紡織。沒有處理污水或垃圾的設備,那時還沒多少人識字,更談不上什麼知識或醫學。年壽很短,跟第三世界的景象無異。這是一個不平等的社會,一切權力都在少數的幾個人手裡,一般的老百姓沒有參與管理的機會,只能聽命,只能服從。



西元前547年,雅典的貴族庇西特拉圖/Pisistratos (約西元前 607 - 527年) 剝奪取消了所有其他貴族的權力,成為雅典的第一位獨裁者。他雖然獨裁,卻能利用他的專權提高了做工,從商和務農的平民老百姓的政治經濟地位。

他打破了傳統貴族與平民間的關係。發給小農農具並為他們減稅,設立無息貸款。這使得葡萄跟橄欖產量大增。商品的進出口頻繁,使雅典成了當時的經濟中心。他建立巡迴審判制度,對農村地區的訴訟案件就地審理和判決。在衛城上蓋雅典娜神廟,並定時舉辦競技和作樂比賽的祭典。他建立輸水管道,改進了雅典的供水狀況;並進行大規模的雅典市政工程建設,整頓和美化市容,雅典因此變得繁榮強盛。在還沒有文字之前,希臘就有上百的吟遊詩人,他們穿梭於各個城邦之間單憑記憶吟誦著史詩,將百萬的史詩經句跟神話傳說一代代的傳下來。庇西特拉圖不斷的邀請吟遊詩人到雅典來吟唱史詩,並將荷馬的史詩《伊利亞德》和《奧德賽》整理成冊。不幸公元前527年他去世後,其子專制強權,深得民怨,終於在公元前510年專制政權被推翻。


出身雅典貴族家庭的克里斯提尼/Clisthenes (約西元前 570 - 507年) ,童年時期曾因家族被當時的暴君趕出雅典而跟著逃往 Delphi。此時重返雅典。受到眾人推舉,恢復了他家族原來的領導權。他因著自身的歷史背景,召集了雅典所有的「自由人」 宣佈「眾人之事」將交給眾人一起決定,一起管理。雅典「民主」自此正式產生!

民主制度下的雅典在科學,政治,哲學,文學,戲劇,藝術,建築。。。等方面都有前所未見的發展,並成為海上強國。它擊敗了水兵,船隊都較強大的波斯大國,成了當時最強大,最有影響力的城邦。直到今天他們還影響著世界的文明。



  紅色部分為雅典的聯邦國,藍色則為斯巴達的聯邦國

 好馬要遇到伯樂,英雄也要逢時。蘇格拉底/Socrates (約西元前469-399) 適時趕在這個時辰生於此時此地,最終成了世界哲學家之父!到底蘇格拉底時代的雅典是個什麼樣的城邦呢? 

待續

2015年9月29日 星期二

超級血月


 超級血月       2015年9月28日 星期一

印象裡,每次的月全蝕都因多雲,無法見到月全蝕的真面目。對很多荷蘭人來說「月全蝕」也一直都只是書上的一個名詞罷了。聽說這一次可以見到月全蝕的機會很大,心裡有說不出的興奮與期待。

去這一年半的時間裡,已經連續出現過三次月全蝕,加上這次就四次了。這種短時間內連續出現四次月全蝕的現象,在天文學裡叫做「Tetrade」。()從西元以來一共只發生過7次。在1600到1900年間則從未發生過。


月全蝕的發生是因為月亮,地球跟太陽的球心準確的落在同一直線上,平時照在月亮上的太陽光完全被地球擋住而形成。此時,從太陽照射到地球的表面/邊緣的光線透過地球大氣層的散射結果,呈現紅光。如果從月亮看地球,您會覺得地球的外緣好似一圈火焰,這種光線照到月球上,也讓月球變紅。所以月全蝕的紅色月亮習慣上被稱為「血月」!

這次月全蝕的另一特點是它還是個「超級月亮」/Supermoon。 月球在橢圓軌道上繞著地球轉,造成它跟地球間的距離的不斷變化。當它的近地點是月亮到地球的最近點時,月亮看起來會比平日大14%,亮30%,是謂「超級月亮」! 這次兩個罕見自然現象結合形成了罕見的「超級血月」。上一次的超級血月出現在1982,下一次要等到西元2033年了.

不同於日全蝕的有短時間及局限地區的限制,月全蝕可以從地球上任何背光的地方(發生時刻是晚上的地方)同時看到為時數小時的月全蝕。如果天氣好的話,世界各地的人可以同時分享這份特殊經驗,也是讓人特別興奮的原因。

有鑑於此景之難得,特書此文以誌之。


-------------------


話說當天晚上,看好觀月的地方,照相機也準備好了,他以為我會守夜,安心的去睡他的大頭覺,而我以為他設了鬧鐘。雖然沒多久天狗就要吃月亮了,還是想休息片刻,也跟著去赴周公的約。再醒來時,往外一看,天哪!外頭的大月亮正泛紅!月蝕景象已過半了!跳下床抓起我的傻瓜相機,怎麼都無法對焦,真是急死人了!想起那早已退休的前任相機,還是去碰個運氣罷!

就這麼折騰了半天,照了一大堆安慰自己的月蝕景象。敝帚自珍,在這裡也貼幾張,就當個紀念罷!













  


這一次Tetrade 出現的日期。依序為陽曆-農曆-希伯來曆(猶太曆)。
2014年 04月15日 - 農曆三月十六日 - Nisan 15  5774 (希伯來曆5774年1月15日)
2014年10月 08日 - 農曆九月十五日 - Tisjri 15  5774 (希伯來曆5774年7月15日)
2015年 04月 04日- 農曆二月十六日 - Nisan 15 5775 (希伯來曆5774年1月15日)
2015年 09月28日 - 農曆八月十六日 - Tisjri 15 5775  (希伯來曆5774年7月15日)

從上表看來,同樣是以月亮為基準制定的曆法,希伯來曆似乎要比農曆精準得多?

我們總是說文字是知識累積的基本條件。沒有文字就不可能累積經驗,進一步的發展新的知識。就天文學來說,我常好奇以前的人是怎麼觀察與計算的?這幾年在蘇俄接近哈薩克斯坦邊界的烏拉爾地區(Ural)新發現的巨石陣 Arkaim 有4000-5000年的歷史。人們相信這是一個天文觀察站。他們是怎麼研究,記載的?這也讓我想起更多古人的「秘密」,像是4500年以前建的埃及金字塔,秘魯西元前後500年畫的納斯卡線  Nazca Lines,復活節島/Easter Island上,第11世紀才開始建的摩艾石像Moai 摩艾石像新發現  ),還有很多其他等著人們去發掘的古文明!




2015年9月18日 星期五

荷蘭如何迎接難民潮?


有人問:對於今年難民潮,荷蘭政府的態度與做法為何?民眾的呢?好像比較少看到荷蘭這方面的報導。

在此就簡單的介紹一下:對於該不該收難民的議題在荷蘭有正反兩面的聲音。網上有很多人希望能將難民請回自己的家裡,來指引照顧他們適應荷蘭的生活環境,因為他們覺得這些難民經過噩夢般的逃生經驗最希望的是個人的關懷與愛,而不是被視為一個號碼,統籌處理。但也有如自由黨PVV的政黨認為這些難民應該被擋在門外。由敘利亞或鄰近國家照顧他們。也許怕受到人道主義者的批評,在荷蘭媒體上這種聲音還不是很大。但也有人說其實每個人都有兩種情緒,一方面並不希望有難民到荷蘭來,另一方面又覺得應該照顧這些離鄉背井的戰亂難民。

過去的二十幾年來,荷蘭每個月大概都會有一千多個尋求政治庇護者入境。他們到了荷蘭要先到荷蘭東北的一個小鎮 Ter Apel 去登記。然後被分送到各地能接收他們的城鎮去。等他們得到政治庇護的身分後,就會被安排到跟荷蘭人一樣的租屋裡去。讓他們學荷文或上課或學習一些可以謀生的技能。一切都有一定的程序,所以這些難民來時,一般人並不會在街上看到他們。然而這一次的難民潮來勢洶洶,今天報紙上說,今年8月有7千名難民到荷蘭來申請政治庇護。為此主辦單位已經在不同的地方多開了幾個登記處,同時政府也呼籲各地的緊急收留站刻不容緩地準備好接待的工作。


荷蘭的回教徒可能來自土耳其,摩洛哥還有印尼,北非等的一些國家,因為他們的背景問題,偶爾發生文化衝突當然是難以避免,我在這裡只想提醒一下,現今鹿特丹的市長就是信仰回教的摩洛哥人,他15歲的時候隨著她的母親來到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