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1日 星期二

新年雜記 (下)


在荷蘭的蔬果因為有政府嚴格的安全管制,一般消費者不用擔心農藥殘餘的問題.市面上的有機蔬菜除了包裝上有個"有機核證"的記號外, 實在也看不出跟一般蔬菜有什麼差別, 價錢卻比較高. 人們選擇有機食物的原因, 多半只是一種近於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的對大自然的鍾情. 自從二十幾年前, Ad 弟弟因女兒得了白血病病逝後, 就毅然決然的聯合Ad在新開發的海埔新生地Flevoland經營有機農場, 開始積極的推廣有機食物. Ad現在雖然已經退休了, 可是,每次聚會總逃不掉人們的質疑跟挑戰, 而被迫要不斷的為有機食物辯護



有機農場為了避免蟲害或其他病,霉菌的生長, 通常都會選擇好幾十種不同的蔬菜, 參錯種植,按季節輪種, 要用人工除草, 還要澆灌糞便等有機肥料... 可以說非常的沒有效率.我欣賞這些人沒有主宰大自然的企圖和人定勝天的野心, 願意支持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偶而也會買點有機蔬菜, 算是對他們的支持. 可是我從來不迷信有機食物. 這種沒有效率, 倒後一百年的傳統農耕方式, 雖然符合環保的要求, 可總給我一種太保守,太空洞的理想主義的感覺. 溫室裡種在岩棉上的農產品不用農藥, 施用化肥時也不會造成環境汙染, 產量卻多出好幾倍, 不是更好的選擇嗎? Ad 却說:直接種在土裡的蔬菜可以吸取的養分應該比溫室裡化肥能提供的養分多.只是到目前為止,人類對這些微量的礦物質或其他的成分對人體的重要性還不是很清楚. 溫室裡的蔬菜得到的化肥僅限有助於植物本身的生長, 所含的養分有限. 如果我們吃的蔬菜都是來自溫室,可能就會造成身體裡的某種不均衡,誰知道這對白血症, 憂鬱症, 老年失憶...有沒有影響?




我好像一下子被點醒了.我不是也一向拒絕吃維他命之類的補品嗎? 過去這半個世紀來,隨著科學家對食物的認識逐漸增加, 人們吃的補品種類也跟著越來越多.以前要補充鈣跟鐵, 現在要補的還有鉻,,,,,,,,,,. 至於各種維他命在發現的過程中發生的錯誤跟上市後對消費者產生的副作用更是"罄竹難書". 但是人們還是寧願服用藥廠提供的偏頗不完全的配方, 放棄從自然飲食中取得平衡營養的機會. ? 我是不是也變成了有機食物的擁護者了呢???

 
說到"危機解放Wikileak", 眾說紛紛. 有人認為Wikileak 應該有絕對的言論自由, 外交,軍事,政治也應該透明化. 但也有人擔心如果外交沒有"機密", 外交是不是還能存在? 每個人都不否認政治,外交的手段應該公平跟合乎正義. 可是如果沒有像Wikileak這種駭客, 我們又怎麼能夠檢驗這些政治手段是不是公平或合乎正義呢? 在這個問題上, 我好像被兩種對立的理論拉扯著.發現自己是一個很沒有主見的人.不過, 因為駭客的存在, 現在的資訊載體完全失去了保密的能力.我很好奇,以後政府機構, 國際外交會用什麼媒介, 什麼方式互相溝通????




杯底不能養金魚! 大夥兒不斷的喝, 酒也不斷的添. 捨不得離開, 時間一長, 什麼有關回教, 政黨, 宗教...的話題都出籠了. 一群一年談不上一句話的鄰居聚在一起, 竟然會有說不完的話,聊不完的天.... 躺在床上睡不著, 起身沒有條理的亂寫一氣, 就算是雜記一章罷.






paper tiger2011-01-14 23:24:40 回應
有機農作基本精神 是善待土地尊重自然 , 以台灣來說則增加了人體健康的安全瓣 .相對於台灣的慣行農法農藥殘留對人體健康的傷害很大,而且社會必然要付出很大的健保成本 ,只是沒有數據吧了. 崇尚自然台灣除了有機還有自然農法 , 另外還有無毒農業是有使用化肥的 . 就效率來說慣行農法目前似乎產出率高, 然而所衍生後遺症以及往後付出的社會成本以及遞延的農業成本是無法估計的. 單以農藥使用量來說似乎越用越多 . 就短期來說立即拋棄慣行農法噴農藥施化肥則糧食可能不夠 , 過程裡爭論衝擊是必然的.  不過在台灣如果個人能力夠的話絕對會避開慣行農法生產的農產 . 如果格主了解台灣農業的生產應該也會避開的 . 應該是去年 有依次回到村子的甘阿店老闆娘正在剝自己種的小黃瓜 他說太醜了沒人要賠錢  隨後又說以後市場上的小黃瓜他絕對不敢吃了. 一個務農一輩子 的人市場小黃瓜不敢吃 ,任何人聽到應該可以想像這個問題有多麼嚴重 . 再說玉米好了 過去總是買甜玉米回來主湯 當知道玉米栽植是如何避免蟲害後 個人就不再買甜玉米了. 原來為了收成,種玉米植栽有一種方法,就是剝開玉米桿桱直接把農藥植進去. 說實在可以選擇的話,個人寧願吃蟲吃過的玉米
溫室生產其實也不經濟, 唯一有利的是可以避開天候的影響 . 在台灣溫室栽培主要的應該是花卉  而台灣溫室的花卉並不是沒有使用農藥的而是使用的量是很大的   以台灣的氣候夏天的降溫成本是很高的  過去農政單位曾經鼓勵農民溫室水耕栽培. 不過已經不再鼓勵了. 除了成本高以外對從事農業內行人來說仍然是農藥殘留的問題  .過去不了解以為水耕很乾淨無需使用泥土介質,以為不會有病蟲害事實是完全錯誤的. 因為水耕的循環營養液是細菌的溫床, 不使用殺菌劑是無法抑制病菌的 . 至於文中所提的岩棉生產方式是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當然台灣的環境高溫多濕比起荷蘭來說病蟲害更是嚴重多了.
單一作物大面積栽培是病蟲害的溫床 ,因為自然界相生相剋機制被破壞了. 經濟發達的社會走過破壞  也因為經濟能力強 ,往往對外採購農產以至於本土農業例如台灣農業的破敗 . 就全人類來說也是很不道德的 經濟力強的國家掠奪了弱勢社會糧食和資源 .而且閒置本身的農業資源 . 就個人看法全球化對整體人類來說不過就是強勢掠奪弱勢社會吧了 . 近幾年台灣社會M型化非常清楚.
台灣農業很艱苦 .有機的經營更是辛苦  .就個人所接觸到台灣的有機經營者沒有聽說過賺錢的  負債則是平常的 台灣的有機經營者有許多是因為理念在堅持  個人常常提醒這些從事有機的農夫不要量產 不要負債 務農是生活的選擇無法賺錢的 
台灣的有機標準還跟不上歐盟  在台灣網室栽植可以通過有機認證  根據個人了解在德國有機是不允許網室的  因為網室栽培土地沒有大自然雨水的淋洗可能積聚非必要的物質
台灣務農很辛苦換取的利益不對等淪為弱勢 而執政者又強藉公權力強取豪奪農地 水資源等  去年苗栗大埔農地是赤裸裸的掠奪. 台灣有機有明天嗎?農業有明天嗎?個人並不樂觀  .目前台灣糧食依賴進口百分之75  而人口集中的北部都會大部分是外食族自行開火煮食的人口很少  以如此的社會環境台灣的有機農業,會有明天嗎?也許要等到世界鬧大糧荒台灣農業才又會被重視吧. 所以個人常常說務農應該是生活的選擇, 想賺錢的要遠離 . 台灣目前有機生產者往往是理念的堅持否則找就該離農了.
Sop2011-01-15 08:56:32 回覆
為了收成,種玉米植栽有一種方法,就是剝開玉米桿桱直接把農藥植進去. 真是嚇人! 這些對人沒有傷害嗎? 沒有人檢舉嗎?
溫室生產的確不經濟. 在荷蘭一般溫室裡通常也只是種價位比較高或在荷蘭露天裡不能種植的東西. 像甜椒, 番茄, 黃瓜, 蘭花,做切花用的鬱金香.., 我知道在荷蘭有人用瓢蟲之類的"生物農藥", 不過可能也有用傳統農藥的, 不是很清楚. 聽說在非洲種花卉的溫室裡用的農藥真的又多又毒. 在荷蘭比較不擔心會有這個問題.
用岩棉的種法,其實跟水耕一樣, 它的介質也是水. 岩棉是岩石加熱融化後拉絲做成的. 吸水率好像是95%. 植物長在岩棉塊上, 化肥跟著水順著水管滴進岩棉. 多餘的化肥會再流出回收. 這些岩棉使用兩次後, 就要換新. (荷蘭的甜椒, 種一次, 收成一年) 大概也是為了避免病菌之類的問題吧?
在荷蘭務農也是很辛苦的事情. 他們有句話說"務農不是一種選擇, 而是天生的". 務農不是職業而是一種生活方式. 沒有熱愛農事的心, 是沒有辦法做到一天11個小時的工作的.這跟你說的"務農應該是生活的選"很像. 不過荷蘭非常重視農民. 一切都有比較好的規劃. 這可能比在台灣要好些. 不過競爭力不夠的, 也很容易被淘汰.  
在荷蘭, 有機農業的經營也是一種愛大自然的選擇, 一種理想的表達, 不是以營利為目的. 荷蘭的農業一直是出超, 是個出口大國, 僅次於美國.
我總覺得台灣是個商,,,農的社會. 一聽到你的職業跟農業有關, 馬上就表示同情. "有志之士"大概都不會選走這一行. 這大概也是台灣農業無法振興的原因罷

太陽王路易十四2011-01-12 10:40:20 回應
很有意思的感想
我覺得有機農業有時候也是太超過了
好像要回復到工業革命之前的耕作模式
不久前我看了 McKibbon 的 Deep Economy 一書
他也提到這個問題
但是他認爲大型的農業製造的問題更大、更多
理由是土壤和作物有一種像是數學函式般的關係
什麽樣的土壤就應該種植什麽樣的農作物
往往大規模的農業就忽略了這樣的一個特色
不同的土壤卻只種植單一的作物
結果只有用超量的農藥和肥料來保持土壤的生産力
久而久之這些土壤也就疲勞、貧乏了
人們往往看到的是大規模的種植比較有效率
其實是人工用的少和過去能源、燃料都還便宜
實際上卻不見得

他也擧古巴和印尼作例子
一個被美國禁運、另一個是亞洲金融風暴沒有外資企業投資
農業部門沒有別人可以依靠,只好改弦易轍,反而更善於利用地方資源
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
他們都可以建立起地區性的精致農業
雖然人工用得多,但是能源、燃料用得少、作物的多樣性和差異也比較不怕病蟲害
就算某一年得到了什麽蟲害,隔年就有新的作物可以替代
我住印尼,我吃的米就生在五十公里外的稻田裏
蔬果、雞肉、魚大概也不會超過一百公里
運送所使用的燃料就不知道比美國的農業節省了多少?

其實我覺得土地和人的關係是 one and only one
這個關係是有感情在裏面的,就是故鄉的味道
全球化的經濟有時候反而破壞了這個規矩
人忘記了家鄉的味道還不打緊
嚴重的是社會的中、低層因爲經濟巨變的流動
製造的問題反而一籮筐

Sop2011-01-13 16:56:24 回覆
你的說明真是太棒了! 我羨慕古巴跟印尼順應大自然的農業經營. 其實有機農場的經營原則上就是回復以前老祖母的農耕原則, 只是還加上現在"作物的多樣性和差異也比較不怕病蟲害..."之類對自然界更進一步的認知, 更有效的經營而已. 運送所使用的燃料也是人們忽視的農業成本.
什麽樣的土壤就應該種植什麽樣的農作物, 這話說得何其真啊! 羨慕你的環境. 這在現代所謂的進步的國家裡是一種不可求的奢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