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9日 星期三
印尼遊 (十五) Toraja 的葬禮 (下)
現在輪到侍女陣隊送食物到休息大棚台裡.
不久, 有個壯丁牽著水牛進場, 所有在場的人一時安靜了下來, 但是不減興奮之情.
水牛被帶到主席台前打在地裡的木樁旁, 腳被緊緊的綁在木樁上. 壯丁牽著水牛的頭像催眠似的, 慢慢的往上抬直到露出水牛的頸項.
只見那壯丁舉起插在腰上的長刀. 我下意識的趕緊把臉轉開. 只聽"硜"的一聲, 水牛就應聲倒地.
通常在三天的葬禮裡, 所殺的水牛可多達40幾頭. 但這是個小規模的葬禮, 所以犧牲的水牛數就有限.
最後, 侍女將吃剩的杯盤再次的送回廚房. 第一天的高潮就算結束. 水牛被當場解體, 分成小塊, 分送親朋好友. 而客人送來的豬, 將由客人自己在旁邊樹林裏宰殺也一樣分享親戚朋友.
人們圍觀水牛的解體, 開始大聲的聊天, 非常的熱鬧. 有記者在作訪問紀錄片. 這位從蘇格蘭來的女士說她在蘇格蘭從沒見過這樣的葬禮.....
我們按這裡的習俗送給主人一條香煙後(也可以送砂糖), 就離開了這裡. 看到在棚台裡的人們若無其事的開始玩起各種遊戲.
棚台外圍還有專為殯葬儀式臨時搭的雜貨鋪.
廚房裏已不再忙碌.
這綁在後頭的水牛顯然還能再苟喘一天.
葬禮犧牲的水牛的牛角, 將被取下, 掛在家族房前的柱子上. 當然, 越多的牛角表示家族越顯赫, 越富有.
有的人也會將水牛的下顎骨掛在房子的側面.
離開喪家的家族村後, 在路上看到這座清真寺. 在Toraja 看到的清真寺其實不多. 回教徒在過世後24小時內要入土的習慣跟Aluk to dolo 衝突太大. 這當然也是為什麼回教徒侵入時,大多數的人急於歸信基督教的原因. 景仰西方的文明當然是原因之一, 基督教的傳道人為了達到吸收信徒的目的, 往往彈性也很大.
不管信仰是不是已經動搖, 為了增加旅遊業的收入, Toraja 人必須繼續維持他們原有的傳統習俗. 為了吸引更多的遊客, 他們可能還參入一些"表演"的性質. 教育的普及, 電視媒體的不可阻擋, 加上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外地討生活, Toraja 人獨特的信仰習俗已經受到嚴重的考驗.
為了增加Toraja在世界上的知名度, 2012年的國際自行車賽將在Toraja 舉行. 這些年來的遊客帶來的收入跟從外地流入的資金已經讓市容受到極大的影響. 我想對很多人來說內心的掙扎才是他們最難面對的問題.
Vincent Kao 於 2011-06-30 02:04:35 回應
世界無奇不有,把葬禮辦成民俗祭!
任何地區“原有的傳統習俗”是不是能維持是當地人的選擇,如果抵擋不住外來的壓力,外人也不必太可惜。
我們自己不是日日新?我們願意回到50、60或70年代的生活方式?沒有internet、PC、Skype、HD電視、手機,等等?我們可能口頭上說人要回歸簡樸的生活,而另一方面仍然樂於享受現代的一切方便和舒適。
所以,要求住在“古蹟”裡的人不要有抽水馬桶,不要裝冷氣和暖氣,不要用電或瓦斯爐燒飯,不很公平。
我相信Toraja的居民也在改變,看他們(她們)穿的衣服可以合理推測已經比若干年前“進步”許多。
說不定很多年前,Toraja是以人為獻祭呢。也許多年後,不再殺任何動物陪葬,沒什麼不好。
即使寫葬禮也自自然露出Sop獨特的幽默,我大概做不到,尤其看了當場活宰水牛之後。
Sop 於 2011-07-07 18:30:00 回覆
改變一定會改變, 現在不過是個過渡期. 很多人還沒找到在新社會結構裡自己的位子. 完全只是時間問題. 希望不管怎麼改變他們都不要失去真性.
印尼遊 (十四) Toraja 的葬禮 (上)
"Toraja 有甚麼特別嗎? 為什麼我們要跑這麼遠到那裡去?"
"聽說那裡的殯葬儀式很特別, 運氣好的話我們可以去看看."
"你不是開玩笑罷?"
我的確不是開玩笑, 因為所有到Toraja 的遊客都希望能參加那裡的葬禮.
通常盛大的葬儀都會選在6到10月的乾季裡舉行. 但以主要城市Rantepao 方圓50公里的範圍內, 幾乎整年都有葬禮舉行. 葬禮通常會進行好幾天. 我們去的時候, 果然有一個葬禮. 這個Deceased的是位七十幾歲的老先生. 七個多月前去世. 葬禮規模雖然不大, 但能在"淡季"趕上第一天的儀式, 算是運氣不錯.
對Toraja 人來說, 一個剛死去的人不是Dead而是Deceased 或 Sleeping. 他/她只是在休息或養病並沒有離開家人, 所以這個"死人"仍然被視為跟家人住在一起. 直到這個家族湊足了辦"喪事"的錢後, 他們才會盛大的舉辦告別儀式. 這筆錢主要是用來買祭獻用的水牛. 葬禮中宰殺水牛是最重要的一環. Toraja 人相信, 水牛流出來的血可以幫助過世的人順利升天到達終極世界 Puya .祭獻的水牛數量能顯示這個家族的地位與富貴. 根據Toraja 人的說法, 水牛的血可以讓Deceased 的人上行至天的途中更為順利. 所以水牛的宰殺是必要的. 聽說有一家人因為買不起水牛, 一位Deceased的人已經在家裡躺了17年. 這段籌備期間可以是幾個星期, 幾個月甚或幾年. 儀式的一切細節都由"委員會"決定. 委員會的成員除了家族首長外,還有類似一般法律的"立法", "司法"等委員"...等等監督葬禮儀式能確實遵循Aluk信仰, 法律跟習俗的規定. 殯葬/告別儀式裡, 所有家族裡的人不論遠近都要參加. 所以參會的人可達數百到千人以上. 是Toraja人的人生大事. 不用說, 這種葬禮當然只准貴族舉辦.
導遊要帶我們去參觀的時候, 我心裡還覺得非常的不安. 可以嗎? 別人辦喪事, 我們可以像看戲似的去觀光嗎? "沒問題!" 導遊是他們的人, 既然他這麼說, 我就很心虛的跟著去了.
這個葬禮已經準備好幾天了, 今天是正式典禮的第一天. 我們到的時候,看到有人用摩托車載著用竹子綁得不得動彈的豬來參加葬禮. 原來葬禮上除了葬家會準備水牛外, 來與會的親戚朋友也會送豬來.
走近家族房前的廣場, 我被喜氣洋洋的紅色裝飾嚇了一跳.
喪家只有三個家族房, 跟三個穀倉, 顯然不是什麼顯赫的貴族. 但整個園區卻都搭滿了供訪客休息的棚台. 下面這個穀倉棚台在主家族房的對面, 坐的都是主客. 是整個會場視野最好的地方.
主棚台的旁邊有三個專供外國遊客搭的棚台. 我們被引進後, 自己找了個位子坐下. 跟其他棚台一樣, 這裡也有專為客人準備的食物. 不同的是這裡供應的是專為外國人準備的西式餅乾跟點心. 整個廣場像個家庭大聚會也像遊樂園, 非常的熱鬧.
在等待的時候, 我繞了一下園區, 發現後頭早有更多的大豬被送來. 這大豬其實跟台灣的紅包, 白包差不多的意思. 在將來適合的場合也要回送的.
算了一下, 一共大概有40個棚台.
主家族房兩邊掛有十字架標旗. 房下的空間現在安排成主席台. Deceased 的老先生則躺在上面家族房的臥室裡"休息". 他們說我可以上去看看. 怕太粗魯, 不夠禮貌, 感到非常的遲疑. 禁不住一再的鼓勵, 我還是走上了梯子.
Deceased 的老先生蓋著床單躺在南面的臥室裡. 這裡平日雖然已經沒人住了. 自從7個月前, 偶爾還是會有晚輩來陪他. 來時就睡在南面的臥室裡. "治喪委員會"則在這間客廳裡開會, 決定殯喪事宜 .
從前人們會用植物處理屍體. 屍體流出液體以後, 漸漸乾枯. 流出來的液體就繞灑在家族廣場上. 現在人們用福馬林取代植物. 大概需2-3公升的福馬林, 小量的注射在全身各處.
原則上, Deceased 的人被視為在休息, 客人可以大大方方的來問候, 然後像對待常人一樣的向他道別. 可是我實在很緊張, 連照張相都偷偷摸摸的, 然後就很快的溜了出來.
聽到有人在樓下演講, 告別儀式已經開始了. 他們說的話我完全聽不懂, 只聽懂了最後的 "奉聖父, 聖子, 聖靈的名, 阿門!" 原來是牧師證道.
下面的葬儀花圈上寫著:
"在耶和華眼中看聖民之死, 極為寶貴."
詩篇第116篇第15節
"在耶和華眼中看聖民之死, 極為寶貴."
詩篇第116篇第15節
禮拜結束後不久, 主要的列隊儀式(Procession) 就要開始. 幾個打扮得非常花俏的小領隊走過會場去接他們的隊伍.
此時. 各個送豬來的客人就扛著豬隻走過主席台, 然後離開會場.
跟下來 "小領隊"就帶著村莊裡約莫30位高階婦女的列隊走過會場到左邊的休息亭裡.
不一樣的親戚團體, 按遠近關係, 陸續列隊出場.
近親婦女必須穿戴黑服參加葬儀.
上百的人陸續的來到這大棚台裡.
甘尼太太 於2011-06-30 04:42:05 回應
場面果然浩大!
他們抬豬隻和方式和台灣抬豬隻的方式不一樣呢。
小時候看到豬被倒掛著抬,一路伴隨的都是豬的嘶叫聲。
不知這會兒豬採「正」位被抬,有沒有豬聲連連?
Sop 於 2011-07-07 18:25:30 回覆
這些豬被綁得氣都喘不過來了, 那裏還能叫! 這裡看到的還是小Case. 我們離開的時候, 開始在林間宰殺豬隻, 聽到的宰殺聲還是有限. 不過可以想像大葬禮裡, 幾十隻甚至上百的豬一起宰殺時, 那種呼天喊地的叫聲才嚇人.
2011年6月27日 星期一
印尼遊 (十三) Toraja 的家族房
Toraja 給我的印象就像是一群古時候的人被一把抓了起來放進現代的文明世界裡的結果.
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來自北方的海上, 也有人說他們來自中國, 越南, 柬埔寨... 至於什麼時候來的, 誰也說不清楚. 不管怎樣, 他們落腳在與世隔絕的山間後, 一直得以保有祖傳的"祖先崇拜"的 (宗教)信仰(Aluk to dolo).
荷蘭東印度公司到了蘇拉威西後, 因為交通不便, 對山間的Toraja 並不感興趣. 可是19世紀末期, 回教迅速的在蘇拉威西南部傳播開來, 使他們感受到威脅, 遂希望能夠感召仍然信仰祖先崇拜的Toraja 歸順基督. 他們規劃設定Toraja行政區. 廢除奴隸制並予以抽稅, 有些傳統儀式也因而被廢止. 遭到貴族的極力反對. 所以雖然1930年代, Toraja受到周遭回教徒的攻擊, 曾有很多人向荷蘭人尋求政治庇護而改信基督教, 到了1950年基督教信徒仍不到總人口的10%.
這是蘇拉威西島的地圖. 住在Bugis 跟 Makassarese 的人均信奉回教, 唯獨Toraja人信仰基督教.
印尼獨立以後, 蘇拉威西的回教徒企圖脫離印尼, 獨立成蘇拉威西回教國. Toraja 人起而反抗, 1950到1965年與鄰近回教徒進行游擊戰期間, 大批的Toraja人改信了基督教但仍保有部分祖傳的傳統儀式, 奴隸制也沒有完全消失. 1970年以後, 這裡的傳統文化受到人類學家的關注, 遊客也接踵而來. 1990年起, 大批的遊客湧入, 已經威脅到傳統信仰Aluk to dolo的農業社會的持續了.
世紀以來與世隔絕的Toraja族群在短短的幾十年裡, 硬是被外來的力量撐開了與外界接觸的大門. 而今, 他們更主動的在世界旅遊業的舞台上搶起鏡頭來了.
Toraja 的社會組織是以"大家庭"為基本行政單位. 每個大家庭各自形成一個村莊. 在Toraja 一共有60幾個村莊. 大家庭裡的親戚間有互惠的關係. 舉凡農事, 婚喪事, 債務都由族人共同分擔. 它的行政中心設在"家族房" (Tongkonan). "大家族"裡分貴族,平民跟奴隸三種不同的社會階級.一般貴族住家族房, 平民則住竹棚. 而奴隸就在家族房旁搭小棚子住. 家族房象徵連繫著往生的祖先跟未來的子孫. 是祖傳的"家庭政府所在地". 族裡的各項行政都在這裡討論決定. 貴族的婚, 葬等儀式也都在這裡舉行.
既然這種家族房是祖傳家族行政所在地, 當然不能買賣. 每個家族房都有自己的名字, 這個名字就被引用為村莊的地名. 家族房的多寡視家族的財富地位的高下而定. 財力雄厚的大家族, 其家族房景觀也特別的壯觀.
Kete Kesu 是一個遊客喜歡走訪的村莊之一.
這裡的家族房氣魄雄偉, 一列排去甚為壯觀.
雖然沒有防洪水的功能, 這裡的房子卻建在架高的柱子上. 這是南島語系的人習慣的建法. 房前的柱子上有一排水牛角, 水牛角越多表示家世越顯赫. 房子的下方養雞或作為工作坊.
家族房的對面各有相稱的一排穀倉.
穀倉規模比較小, 傳統架高的柱子是用棕櫚樹幹作成的. 沒有固定的梯子上去. 因為女人比較懂得計畫, 穀倉的掌控權一般都在女人的手上. 穀倉是男人的禁地. 掌權的婦女在需要時就到這裡來取米穀為炊.
不論是家族房也好, 穀倉也好, 它們的屋頂都是用竹子堆積起來的.
屋脊上再用竹片鋪蓋好.
經過風吹雨打, 竹管間久而久之就開始生長植物, 加速屋頂的風化. 一般每過六, 七十年就需翻新一次。
這種建築費時費事,
外觀看起來很雄偉, 裡面實際的居住空間卻很有限. 一般分為三個房間, 兩邊的房間放床鋪, 中間是炊煮的地方. 也是族群首長開會決定行政要事的地方. 因為空間小, 沒有現代化的方便, 平日少有人仍住在裡頭. 但因它傳統的地位與功能. 貴族的喜慶喪葬儀式還是在這裡舉行. 儘管少有人仍住在家族房裡, 穀倉的功能仍然依舊.
在Toraja遊客會到的地方, 到處都是賣紀念品的小攤. 這裡也不能倖免. 這裡原是家族房內的正廳 (廚房).
在這些建築上有很多彩繪雕刻. 算是他們的圖繪"文字". 用以表達他們的願望.
最常見的水牛圖案代表的是財富. 其他還有願子孫和諧相處, 努力工作, 生育力強等願望的圖案. 所有的圖案都很對稱, 很協調.
現在很多新建的家族房或穀倉為了省事省錢, 屋頂用鐵皮代替竹段, 柱子也以水泥柱取代棕櫚樹幹. 這些鐵皮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開始生鏽, 非常難看. 發現自己經常刻意避開觀看這種毫無生氣的建築.
近年來, 很多Toraja 的年輕人出外打天下, 賺得以前不可能擁有的財富. 據我們的導遊說, 這些人即使再富有, 在族人的眼裡也永遠不可能升格為貴族. 因為天生的社會階級限制了他們. 不管怎樣, 這棟仿家族房的建築看起來比傳統的要舒適得多.
這是鄉間普通平民 (自由人) 住的房子.
跟家族房一樣架高但少了屋頂上的"船身", 跟豪華的彩雕裝飾.
在Rantepao市中心的現代式建築也在屋頂上加蓋船身. 也許在表明自己的貴族身分.
還有很多人乾脆採歐美模式的建築, 迴避祖傳的限制. 這大概是跳出傳統束縛最快的方法. 但也使Toraja 的傳統文化加速褪色.
在Toraja 人的眼裡, 傳統Aluk to dolo 信仰與基督教是互融的. 這是有傳統船身的教堂建築.
P.S.
Toraja 是住在低地Bugis的人對住在高地的人的稱呼. 荷蘭人在山間"高地"劃線為界, 稱之為"Tana Toraja" 意指"高地人住的地方". 文中為了方便, 用單字Toraja當地名, 取代了"Tana Toraja".
nannan 於 2011-06-29 15:43:09 回應
感謝
如此豐富美麗的分享
Sop 於 2011-06-29 16:19:57 回覆
謝謝你的光臨.
也喜歡你格裏的分享. 可惜聽不到你的歌聲!
台媽 於 2011-06-29 13:26:42 回應
第二五六張相片顯示,船身不像在廣場上,而是在人走出來的路旁。
Sop 於 2011-06-29 15:16:59 回覆
你說的那張相片看起來還真不大像廣場. 這裏的家族房平常已經沒有人住了. 那條小路可以通到後頭的住家. 再往後就沒路了.
下面是比較摩登的家族房跟穀倉. 從這裡大概可以看得出來, 那空地是他們家的院子. 當時有很多孩子坐在穀倉下跟在廣場上玩, 可惜相片裏看不出來.
阿城遊記 於 2011-06-28 13:13:33 回應
介紹的很好....感謝分享....謝謝
Sop 於 2011-06-29 15:19:25 回覆
資訊太多, 不容易作選擇, 說得拖拖拉拉的, 不好意思.
你手上的珍珠可是魔珠??
甘尼太太 於 2011-06-28 03:19:42 回應
「船身」似乎者與大馬路垂直?!
Sop 於 2011-06-28 08:38:13 回覆
你指的「船身」是家族房嗎? 這些房子離大馬路都有一段距離. 那個像大馬路的地方其實是個廣場.
訂閱:
文章 (Atom)